<p class="ql-block"> 在北京我就聽到央視媒體報道的新聞,講《沉浸式一覽千年壁畫風采》,這讓北齊壁畫轟動了考古界及全社會,博物館全面呈現(xiàn)了太原徐顯秀墓壁畫華彩。山西北齊壁畫是依托“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今年中考剛考完,我趁著天氣還好,懷著對山西悠久歷史文化的喜愛,聽說北齊壁畫文物出土,急趕著就回到爺爺奶奶家,一同去觀看了山西北齊壁畫博物館,這是山西剛開放的博物館,壁畫是在太原東山挖掘的北齊古墓中發(fā)現(xiàn)的,是中國首座遺址類墓葬壁畫藝術專題博物館畫。</p> <p class="ql-block"> 北齊,是中國歷史上北朝后期的政權(quán)之一。其經(jīng)濟、文化、民族的碰撞交融有力推動了中國歷史上的“漢唐之變”;頻繁的人員流動、商貿(mào)往來,促進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異域的人員、物資、思想、藝術被廣泛吸納;盛唐時代“萬國來朝”的景象已露晨曦。</p> <p class="ql-block"> 晉陽在東魏北齊時號為“霸府”“別都”,半個世紀,權(quán)貴云集,政令所出,存在一個生活奢華的貴族階層和傍附權(quán)貴的文化圈,以及追求華美的文化氛圍。作為絲綢之路東端的重要節(jié)點,晉陽也是當時北方各國、各民族之間商業(yè)貿(mào)易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我們隨著導游介紹,瞬間一看千年,直擊北齊王朝。</p> <p class="ql-block"> 在2000年,北齊武安王徐顯秀壁畫墓橫空出世。該墓出土各類器物500余件,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從墓道到墓室分布著保存完好、色彩艷麗、內(nèi)容豐富的壁畫。壁畫總面積約300余平方米,以簡練的線條準確描繪了各類人物,以及馬匹、牛車、神獸、儀仗、兵器、樂器、生活什物和裝飾圖案。</p> <p class="ql-block"> 兩種文明的交界,三個政權(quán)的核心。千百年來,太原從不孤寂。北魏、東魏、北齊,人員流動、商貿(mào)往來、胡風華彩。時間沖刷印跡,唯有地下的世界延續(xù)往日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徐顯秀墓壁畫,是繼婁叡墓壁畫后又一重大發(fā)現(xiàn),是南北朝美術考古史上的一大盛事,可謂驚世駭俗,意義深遠。</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讓我們一同走進壁畫的世界,一覽別都風采。</p> <p class="ql-block"> 徐顯秀墓壁畫是目前已發(fā)現(xiàn)北朝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墓葬壁畫,為研究當時的喪葬制度、社會生活、民族融合、壁畫藝術等提供了重要資料。</p> <p class="ql-block"> 這些壁畫講述著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早期格局,講述著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形成過程,是研究草原歷史文化不可替代的瑰寶,也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北齊壁畫中藏著達官顯貴宴飲的歡樂,出行的豪奢,生活的灑脫,也藏著古人對死后世界的期冀、向往和奢望,色彩與線條交錯間,一個沉睡了千年的王朝再次蘇醒在人們面前。</p> <p class="ql-block"> 在太原及周邊地區(qū)的廣闊地下空間里,無數(shù)古人用壁畫模擬著生者世界,稀疏平常的生活定格在了墻壁上。而今,壁畫重見天日,將過去娓娓道來。</p> <p class="ql-block"> 整個北朝時代,統(tǒng)治者為以鮮卑族為主體的北方民族與漢族貴族組成的聯(lián)盟,胡風濃郁。北魏孝文帝強力推行漢化改革,極大促進了北方各民族與漢族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北齊時期,大興佛數(shù)廣塑佛窟,太原西山晉源就依山塑造了今在的蒙山大佛,如今這里已成為著名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 北齊時期,為了適應統(tǒng)治需求,統(tǒng)治者倡導胡化,北魏以來“胡風國俗,雜相糅亂”的文化面貌有所回潮。</p> <p class="ql-block"> 異域文化的大量涌入,為古老的中華文化注入新鮮血液,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晉陽及其周邊出土的北齊墓葬壁畫,題材多樣,內(nèi)涵豐富,技法高超,填補了中國美術史上的空白,是了解當時藝術成就、藝術風格的珍貴實物資料。透過繪畫內(nèi)容,今人亦可一窺別都風采。</p> <p class="ql-block"> 我們欣賞了北齊壁畫博物館的原件展示、沉浸式體驗了北齊人文歷史,并對了解了北朝歷史、晉陽文化以及北齊壁畫藝術特色,再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古人的精神風貌,展示了北朝時期晉陽在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此次觀展,真是不虛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