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九色”甘南之旅 一

一米陽光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0日</p><p class="ql-block"> 蘭州 麥積山石窟 伏羲廟 天水</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9日至16日,我來到甘肅南部地區(qū)旅游,這是我繼青海、西藏和川北之后,再一次來到高海拔地區(qū)。對于年逾60歲的我來說,踏足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既是一次年齡體能的挑戰(zhàn),也是一次信心勇氣的考驗(yàn)。</p> <p class="ql-block">  航班于昨夜23時56分落地蘭州中川機(jī)場,入住酒店時已是今日凌晨2時30分。稍作休息,就踏上了游覽甘南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甘肅,這柄鑲嵌在祖國西北的“玉如意”,位于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相交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甘南地區(qū)主要景點(diǎn)的海拔從1900米到4200米之間,平均在3000米左右,與西藏拉薩海拔高度接近。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這里獨(dú)一無二的自然景致和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  上午8時從蘭州出發(fā),經(jīng)過5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了天水。首先參觀游覽的是麥積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  麥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其海拔 1742 米,山高 142 米。山體呈紅褐色,為第三世紀(jì)砂礫巖構(gòu)成,除西北部山腰與鄰崖連接外,其余三面均為懸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  出停車場沿石級而上,便是通往石窟的主街。主街一側(cè)有擺滿松子山貨、崖柏木雕和花花綠綠紀(jì)念品的攤位,路旁大樹邊間或拴著幾匹矮墩墩、胖乎乎的騾馬,額頭上、脖子上披著大紅的綢帶,打著響鼻,它們的主人招呼著游人:“騎馬上山嘍!”</p> <p class="ql-block">  麥積山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距今有1640多年的歷史。歷經(jīng)多個朝代的開鑿和修繕,現(xiàn)存窟龕221個,泥塑、石刻造像7800余身,壁畫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閣8座。麥積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造像和壁畫聞名于世,被譽(yù)為“東方雕塑藝術(shù)陳列館”。 ?</p> <p class="ql-block">  麥積山與周圍的綿綿青山完全不同,它是一座刀切般直上直下的紅褐色巨石,只有山頂郁郁蔥蔥。</p><p class="ql-block"> 從主街的角度仰望,果然是“高百萬尋,望之團(tuán)團(tuán),如民間積麥之狀”,古人的描述可以說是十分準(zhǔn)確。垂直的巖壁上分布著若干密如蜂巢的洞窟,層層棧道把小小的洞窟連接在一起,形成的圈圈點(diǎn)點(diǎn)或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遠(yuǎn)遠(yuǎn)望去就像精密儀器上的電路板,有種奇異的科技感。</p> <p class="ql-block">  我們現(xiàn)在走的這個棧道是1984年修建完成的,就這樣很多人上來,雙腿還是打顫。而我們的先人們,只靠凌空棧道上的木樁就直接上來了,其驚險程度可見一斑。到現(xiàn)在我們還能看到這些崖壁上面還有很多方方正正的小孔,就是當(dāng)年用來插木樁用的。</p> <p class="ql-block">  走在棧道上面,俯視遠(yuǎn)處風(fēng)景那是真的美,藍(lán)天白云下,層巒疊嶂,滿眼翠綠,讓人心曠神怡!山風(fēng)一吹,瞬間覺得自己就是武俠中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  這是麥積山的第13窟,俗稱東崖大佛。位于東崖的中部,開鑿于隋代,宋代重修。立面接近方形,高有17米,寬約18米。摩崖為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薩,正中間主尊是阿彌陀佛,身高15.7米,是麥積山最大的一尊造像,佛面圓潤飽滿,佛形體態(tài)雍容,方面大耳,高鼻闊口,下額豐滿,風(fēng)格上有北周造像之遺韻。佛的左側(cè)為觀世音菩薩,右側(cè)是大勢至菩薩。整組造像懸立崖面,俯視蕓蕓眾生。雖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但佛和菩薩神情之中依舊流露出一種“觀照大千”的精神氣度。</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來到的是麥積山石窟的第 9 窟即 “中七佛閣”,位于東崖下部中央,開鑿于北周,宋明清重修,是麥積山三大佛閣之一,大型崖閣式建筑,前有棧閣,后壁依山開鑿七大龕,龕內(nèi)塑有一佛二菩薩或二弟子。</p><p class="ql-block"> 壁畫約60平方米,為明、清重繪。第4龕頂部繪共命鳥,為人頭鳥身的雙頭童子形象,造型生動別致。</p> <p class="ql-block">  這是麥積山石窟第3窟,開鑿于北周 ,宋明重修,又稱千佛廊。人字披頂長廊式崖閣,全長36.5米,是早期木石混合結(jié)構(gòu)建筑形式的反應(yīng)。</p> <p class="ql-block">  沿棧道再上一層,來到麥積山的第4窟即上七佛閣,俗稱“散花樓”。這里是麥積山石窟最為宏偉壯觀的一個洞窟。它橫寬31.7米,通高16米,進(jìn)深13米,原型為七間八柱仿木構(gòu)崖閣式宮殿建筑,是北周時期秦州的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李士謙做功德而建。工匠們直接在沙巖上開鑿成宮殿形狀,采用高規(guī)格的建筑式屋頂設(shè)計。現(xiàn)在看到的只是原先的一半規(guī)模,另一半早在隋朝時期受一次地震影響已經(jīng)坍塌了,實(shí)在可惜!</p> <p class="ql-block">  七個并排的佛帳式大龕,每龕各供奉多尊佛像,或?yàn)橐环鸲茏恿兴_,或?yàn)橐环鸢似兴_。</p> <p class="ql-block">  “散花樓”的平臺兩頭各有一位金剛力士,怒目圓睜、頗具威武之姿。</p> <p class="ql-block">  相較下面幾層或大或小上了門鎖的洞窟,“散花樓”筑有七間開放的佛堂,鑲嵌在巨大的洞窟之內(nèi)。佛堂門楣上掛著巨大的“菩提場”“西來圣人”“慧光普照”等牌匾,佛堂里均塑有佛祖、佛弟子和菩薩造像,佛堂內(nèi)壁繪有壁畫,褪色仍不失精美。抬頭仰望高大的佛像,它們則面露微笑、俯視眾生,既有神靈的威嚴(yán)又似乎溫和可親。佛堂之間的墻壁上塑有“天龍八部”形象的浮雕,把七間佛堂連成一道無比氣派的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在 “散花樓” 中間佛堂,懸掛著一塊著名的匾額——“是無等等”。這塊匾額由明末清初的詩人、書法家王了望所書。他一生跨越明清兩朝,少時飽讀詩書,盼望為國效力,卻因改朝換代,顛沛流離。在他年逾古稀時,回到故鄉(xiāng)隴西,來往于寺院之間,參禪禮佛,吟詩作賦,留下許多藝術(shù)作品。當(dāng)他來到麥積山,被這里靜立千年的佛像和秀美風(fēng)光所打動,于是提筆寫下“是無等等”,以表達(dá)自己看透世間、心如止水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是無等等“一詞,頗有禪意。對也罷,錯也罷,得到也罷,失去也罷。不過如此,是無等等。</p> <p class="ql-block">  在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中,麥積山石窟是我最后一個到訪的。</p><p class="ql-block"> 能在麥積山的絕壁上開窟造像,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這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完美結(jié)合,攀爬棧道觀看窟龕是一種別樣的體驗(yàn),若能遇到麥積煙雨或許又是一番秀麗風(fēng)景。麥積山石窟的泥塑造型呈現(xiàn)出人格化、世俗化和形神兼?zhèn)?、動靜相生的獨(dú)特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 麥積山石窟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隔著密密的鐵網(wǎng)看洞窟,有幾分霧里看花、浮光掠影的感覺。再比如,有很多特窟需要另外單獨(dú)購票才能參觀,票價從100到180元不等。若將特窟全部參觀完,大概需要2000多元錢。平民百姓只能望窟止步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告別了麥積山,現(xiàn)在我們來到伏羲廟觀覽。 </p><p class="ql-block"> 伏羲廟位于天水市秦州區(qū),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是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jì)念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廟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天水伏羲廟又名“太昊宮”</p> <p class="ql-block">  伏羲是“三皇五帝”中三皇里的人皇,生于成紀(jì)(今甘肅省天水市 ),定都在陳(今河南淮陽)。 伏羲創(chuàng)八卦,奠定易學(xué)基礎(chǔ);造書契,創(chuàng)造文字雛形;結(jié)網(wǎng)罟,發(fā)展?jié)O獵生產(chǎn);制嫁娶,確定婚姻禮制。肇啟了中華文明,被稱為“龍祖”,歷史上一直位列三皇之首。 </p> <p class="ql-block">  伏羲廟大門內(nèi)側(cè)東西墻角原有古槐兩株,相對而立?,F(xiàn)存東邊1株,樹干中空,經(jīng)鑒定為唐代所植。</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是伏羲廟建筑群的中心建筑,位于中院月臺的正中位置。為重檐歇山頂建筑,覆以黃綠琉璃瓦,正脊兩端施有龍吻,垂脊與戧脊飾有螭獸仙人,正脊中置橋亭火珠,脊面飾以纏枝牡丹,工藝奇巧精致。</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前香火很旺。</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內(nèi)現(xiàn)存明代伏羲泥塑彩繪巨像,身高三米,手托先天八卦盤,威儀古樸,儼然一位古代圣者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內(nèi)頂棚正中藻井,有彩繪河圖居中的先天八卦圖和六十四卦方位圖,在國內(nèi)古建筑中絕無僅有。</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內(nèi)的龍馬。</p> <p class="ql-block"> 太極殿是伏羲廟建筑群中的重要建筑之一,采用重檐歇山頂建筑形式,屋頂上覆蓋琉璃瓦,正脊兩端裝飾有龍吻,垂脊、戧脊上有螭獸仙人等裝飾,脊面還有纏枝牡丹等精美雕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太極殿明代木質(zhì)窗欞透雕團(tuán)龍、團(tuán)鳳,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是我國木雕藝術(shù)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團(tuán)龍</p> <p class="ql-block">團(tuán)鳳</p> <p class="ql-block">  天水市博物館1979年恢復(fù)建館,1986年由天水城隍廟搬遷至天水伏羲廟,形成了“館廟合一”格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甘肅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8000多年的文明史。這里是伏羲氏的誕生地,被譽(yù)為“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鄉(xiāng)。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保留了許多古代建筑、文物和歷史遺跡。?同時,天水自然景觀也非常迷人。</p> <p class="ql-block">伏羲城樓</p> <p class="ql-block">天水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古代文明陳列</p> <p class="ql-block">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名人故居一覽表</p> <p class="ql-block">建置沿革簡圖</p> <p class="ql-block">天水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渭河市區(qū)景觀帶</p> <p class="ql-block">羲皇故里</p> <p class="ql-block">園林景觀</p> <p class="ql-block">市區(qū)街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