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參崴,這片土地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昔日記憶,也承載著我內(nèi)心深處的復雜情感。1860年,這片土地被迫離開祖國的懷抱,至今已有165年的歲月。作為遠東地區(qū)唯一的不凍港,它曾是吉林、黑龍江兩省的主要出海口,如今卻成為了異國他鄉(xiāng)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海參崴的大街上,我忍不住感慨萬千。這座城市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拉克”,俄語意為“征服東方”,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屈辱的歷史。每當想到這里,我的內(nèi)心便充滿了酸楚和淚水,夜不能寐,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時候,我對海參崴充滿了好奇。從字面上理解,這里應該是長滿野生海參的港灣,碧波蕩漾,水天一色,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然而,如今的海參崴,卻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苦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5月22日,我終于踏上了這片土地。次日上午,在俄羅斯導游伊萬的帶領下,我來到了海參崴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列寧廣場。站在這里,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萬帶我們瞻仰了列寧銅像。他說,在俄羅斯年輕一代人對列寧的印象和記憶已經(jīng)淡薄了,但俄羅斯的老年人對列寧仍然無比尊崇和敬仰,也對蘇聯(lián)時代懷著深厚的感情??粗@座高大的雕像,我心中五味雜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萬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列寧的生平事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寧(1870.4.22~1924.1.21年)1891年從圣彼得堡大學畢業(yè),1892年組織馬克思主義小組并將《共產(chǎn)黨宣言》翻譯成俄文,1900年創(chuàng)辦全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報紙《火星報》,1912年11月創(chuàng)辦馬克思主義政黨,1917年10月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由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寧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也是第一個無產(chǎn)階級執(zhí)政黨的創(chuàng)建者。他殫精竭慮,百折不撓,矢志不渝,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之路,被全世界共產(chǎn)主義者普遍認為是國際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我佇立在列寧雕像下,默默地躹躬致意,并獻上了一朵牡丹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寧像前,郁金香含苞欲放,鮮艷奪目,周邊綠草如茵,青翠欲滴。這些花朵象征著列寧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思想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同在,永遠根植在我們這一代50~60后中國人的心靈深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種紅色記憶永遠不會泯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寧雕像對面是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最著名的海參崴火車站。這里常年人流量非常之大,旅客川流不息,絡繹不絕。列寧廣場上商鋪、餐廳、旅館、咖啡廳等星羅棋布。每逢周末,列寧雕像下方的傳統(tǒng)集市熱鬧非凡,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選購。這種繁華景象,讓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5月9日是俄羅斯慶祝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與此同時,列寧廣場及周邊街道上張貼和懸掛著許多宣傳海報。這些海報讓我想起了二戰(zhàn)時期那一段艱苦卓絕,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歲月,也讓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寧廣場也充滿著商業(yè)氛圍,這一部海參崴旅行社的車身廣告上,密密匝匝寫滿了來海參崴觀光旅游項目,在陽光照耀下,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參崴的出租車司機多為本地退休的老年人和來自中亞烏茲別克斯坦人。他們非常有禮貌,也非常守規(guī)矩,從不繞路多收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參崴火車站是一望無際、廣袤無垠的遠東地區(qū)最具俄羅斯建筑風格的一座建筑,它與西伯利亞大鐵路同步建成,1912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該火車站外觀精美大氣,主體結構古樸典雅,充滿著貴族氣息,主入口采用三聯(lián)拱門形式。室內(nèi)為冰刀狀屋頂,有許多小帳篷頂點綴其中,給人以復雜多變的視覺美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車站內(nèi)部布置的簡約別致,獨樹一幟,天花板上的橢園是此建筑的特色之一,橢圓的主題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上面有兩組大型繪畫,一側(cè)是海參崴市容景色,另一側(cè)是莫斯科城市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火車站內(nèi)部正面墻壁左側(cè),懸掛著蘇聯(lián)紅軍的軍旗和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海參崴籍烈士遺像。這些遺像讓我想起了那些為保衛(wèi)祖國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們,心中充滿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車站正面墻壁右側(cè)懸掛著沙俄帝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畫像。這位昔日被十月革命送上斷頭臺的沙皇,如今卻被堂而皇之地懸掛在這里,令我唏噓不已。異國他鄉(xiāng)的歷史變遷,物換星移,總是讓人見怪不怪,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末代沙皇畫像旁邊是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時期的俄羅斯遠東總督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座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車站正立面對面墻壁上懸掛著一幅大型繪畫,上面有修建和開通西伯利亞大鐵路時期的三個主要人物及當年使用的蒸汽火車頭、跋山涉水的大鐵路場景等內(nèi)容。這幅畫讓我想起了上世紀初那段艱苦卓絕的鐵路建設歲月,也讓我更加理解了這條鐵路對俄羅斯的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火車站出來,拾級而上,走在天橋上,整個火車站場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萬說,站臺下的YEA型3306號蒸汽機車,它是為紀念二戰(zhàn)期間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俄羅斯遠東地區(qū)鐵路工人而設立的實物紀念碑。二戰(zhàn)時,這臺機車由俄羅斯人設計,在美國制造,通過煙波浩渺的太平洋運抵海參崴。二戰(zhàn)期間,這臺機車往返于前線運輸戰(zhàn)爭物資,發(fā)揮了很大作用,許多鐵路工人在德軍飛機空襲中壯烈犧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這臺機車頂端鑲嵌著俄羅斯國徽雙頭鷹,中間有一行數(shù)字9288,表明從莫斯科到海參崴的西伯大鐵路距離是9288公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佇立在天橋上意猶末盡,遐思綿綿,耳邊不時地響起火車進出站的汽笛聲。伊萬自豪地說,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俄羅斯東西部,連接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經(jīng)濟、軍事和交通的核心大動脈。這條鐵路的建設歷程,讓我感受到了俄羅斯人在面對極寒地區(qū)攝氏-50度凍土層等大自然挑戰(zhàn)時的智慧與勇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條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全長9288公里,動用超過6.5萬工人,耗時25年建成。它克服了西伯利亞極寒地帶永久凍土層和極端溫度等挑戰(zhàn),被稱為俄羅斯的驕傲和“世界第12大奇跡”。站在天橋上,我仿佛看到了這條鐵路穿越歷史的長河,連接著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的壯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xiàn)在,從莫斯科乘電力火車到海參崴需要7天7夜時間,時速80公里/小時,途經(jīng)莫斯科、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等主要城市。20年前我第一次來俄羅斯,感覺還不錯,時隔20年的今天再次來到俄羅斯,感覺中國進步飛快,高鐵350公里/h,動車200~220公里/h,日新月異。而俄羅斯在吃老本,電氣機車僅80公里/h,發(fā)展緩慢,甘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人民生活幾乎沒有大的改善,甚至俄烏沖突的三年,人民生活的質(zhì)量在下降,物價在飛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火車站背面的觀景平臺上,眺望金角灣和市區(qū),我撫今追昔,觸景生情,若有所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落后就會挨打,唯有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這種發(fā)展不僅指經(jīng)濟上的提速,還包括文化上的發(fā)展,以及在軍事和科技創(chuàng)新上的突破。一個國家,只有趕上信息化和智能化時代的步伐,才能真正立于不敗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佇立在火車站背面的觀景平臺上呆呆地凝望,突然看見遠處的軍艦冒起了一陣陣黑煙,這讓我想起了俄羅斯軍艦至今還在采用傳統(tǒng)燃燒方式啟動艦上的柴油發(fā)動機。這種景象讓我感受到了當下的俄羅斯,已經(jīng)有了時代的落差,科技層面尤其是信息化技術,明顯滯后于發(fā)達國家甚至我們中國,這時也讓我更加珍惜中國在科技發(fā)展方面取得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軍港后面的金角灣斜拉橋,建成于2012年,那一年在海參崴舉行了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峰會。這座主跨長達1088米的斜拉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跨徑的斜拉橋。在拍照和觀覽過程中,我感受到了現(xiàn)代建橋工程技術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火車站背面的觀景平臺返回途中,我再一次佇立在天橋上,眼望川流不息的人群和呼嘯而過的往返火車,此時此刻,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心事浩蕩連廣宇,五味雜陳想翩翩。紅色記憶浮心田,苦澀回憶夜難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列寧雕像左側(cè)的一棟銀行大樓墻壁上,鑲嵌著反映前蘇聯(lián)時期紅星閃閃發(fā)光、衛(wèi)星上天遨游蒼穹、工業(yè)化和農(nóng)村合作化突飛猛進的畫面。這些畫面仿佛一縷紅色的印記撲面而來,讓我想起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正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引下,走向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農(nóng)村包圍城市,進而領導中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埋葬蔣家王胡的崢嶸歲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列寧廣場右側(cè)通向市區(qū)的大街上,我也有著苦澀的回憶。1860年,沙俄不費一槍一彈,憑借武力恫嚇,乘人之危,病入膏肓之機,逼迫清政府割讓了包括海參崴在內(nèi)的外東北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段歷史,是中國人永遠的殤和苦澀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這就是旅行的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一個陌生的國家和城市,我們往往能感受到在其它地方所看不到的美好事物,也能回憶起那些不愉快甚至悲傷的歷史。作為一個普通旅游者,我們雖然無法改變和扭轉(zhuǎn)乾坤,但應該銘記歷史,位卑未敢忘憂國,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和啟迪,化為振興中華,匹夫有責,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一聲吶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為此,我還要去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謝謝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