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飛龍在天,老少同游少華山

袖里乾坤

<p class="ql-block">  人常說,獨樂不如眾樂!今天,我們一家老少一起到少華山游玩,賞青山綠水,看藍天白云,完成了一次開心快樂的戶外游。</p><p class="ql-block"> 上周有朋友發(fā)來一個廣告,說少華山開始免門票,到7月31日結束。對于愛旅游的我來說,這的確是個好消息。上次去少華山還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既然有優(yōu)惠,那咱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出游吧!</p> <p class="ql-block">  周六一大早,我和妻子簡單吃了早飯從北郊出發(fā),去南郊接上老母親、妹妹還有外甥女,當然少不了我們的小豆丁,然后驅車直奔位于渭南華州的少華山。</p><p class="ql-block"> 停車后,大門口說不能帶寵物,只好把豆丁栓在車輪上,放些吃的喝的,讓它一個在車場玩吧。我們進山了!</p> <p class="ql-block">  購買景交車往返票,六七公里后到達第一個景區(qū)--潛龍寺景區(qū)。這個景區(qū)位于迷糊峪,東鄰白崖峪,西接小敷峪,南至蟠龍嶺,海拔600-1900米。這里集人文、自然、歷史為一體,有西北首條雙向懸空的玻璃棧道,還有懸挑于懸崖峭壁上的玻璃觀景平臺﹣龍首閣。景區(qū)也因有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家寺院--潛龍寺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拍照留影后開始登山。這里山高谷深,茂竹修林,空氣清新,八十歲的老母親在妹妹的攙扶下,也開心的緩緩沿著臺階上行。老母親一生操勞,從不閑著,也特別喜歡和我們一起外出游玩。本來這次老人家怕路遠不想來,妹妹說有纜車呢,母親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一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  臺階路也不短,上一會歇一會,休息了三四次后我們到達纜車下站,然后騰云駕霧,直飛山頂。坐在纜車里向外望,群山蒼翠,郁郁蔥蔥,遠處的關中平原隱隱可見。</p> <p class="ql-block">  十幾分鐘后到達纜車上站,這里是一個向北的大平臺,視野開闊,涼風習習,遠處山上有一個突出的龍頭??--那就是龍首閣,也是我們今天要去的第一個目的地。一家人來張合影后繼續(xù)游覽。</p> <p class="ql-block">  外甥女這是第三次和我來爬山,興奮異常,走起路來風風火火。我陪母親慢慢走了一會,母親說:你們先走,去玩吧,我就在路邊的長凳上坐著等你們,在這看看山景也不錯!</p> <p class="ql-block">  從這里往下看到的就是迷糊峪。相傳,王莽追趕劉秀到迷糊峪,遇一仙鶴道人便問:"可見一少年進峪?"答曰:"未見。"又問:"此峪何名?"答:"迷糊峪,不是峪中人,進峪就迷糊,進得去,出不來。"言畢,仙鶴道人消失在云山霧海中。王莽嚇得急忙退兵,劉秀才逃過一劫。</p> <p class="ql-block">  大約一里多路后到達一個廣場。一座巨大的牌樓上書“靈秀少華”,旁邊還有一個九龍壁。這里正在修建,管理人員說暫時還沒開放,可以去潛龍寺或者龍首閣。于是我們踏上飛架在山間的黃色木板鋪成的龍身上向前走去,沿途路過了去往號稱“第一禪林”潛龍寺的岔路,我們打算返回時再去游覽,先去龍首閣。</p> <p class="ql-block">  長長的懸空步道如巨龍盤踞在山峰之間,還有兩段是玻璃棧道,透過玻璃能看到下面郁郁蔥蔥的山谷。對于恐高的我來說,一直不敢在這么高的玻璃上行走,幸好設計者在右側還留了一個窄路可供如我這樣的人通過。妻子和外甥女一點也不害怕,大步流星的從玻璃上往前走,而我和妹妹都只能沿著邊上慢慢走,外甥女還專門探出頭去看看棧道底下有多深?這不是欺負我膽小嘛!??</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往上走,只見前面長長的步道伸向天際,紅色的欄桿,黃色的步道,在瓦藍瓦藍的天空下仿佛就是通向天宮的臺階!我在后面給她們抓拍了幾張照。太美了,我也忍不住讓她們給我來一張--再見少年拉滿弓--仿佛自己回到了少年時代,美吧!</p> <p class="ql-block">  不懼歲月不懼風,再見少年拉滿弓!蟠龍道上四處望,群山如畫氣勢雄!</p> <p class="ql-block">  隨后我們來到了山峰之巔昂首群峰的龍首閣。這是一個四層仿古建筑,最底下有臺階通往另一個山峰寺廟的小路,目前封閉,游人不能前往,我想應該是修行之人不愿游客打擾吧!</p><p class="ql-block"> 二層和三層是供游人觀賞四周風景的,還有茶舍供游人休息品茶,各種零食,飲料也都有。四層也處于封閉,不能上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看介紹說,這龍首閣位于天賢閣與蟠龍道之間,與蟠龍道組合形似蟠龍,氣勢如虹。龍首閣占地400多平,建筑面積逾2000平米,總高23米多,最長懸挑21.45米,在三層北側懸挑有80多平米的玻璃平臺,為游客打造了一個新型刺激的觀景平臺。</p> <p class="ql-block">  站在龍首閣三層向外望去,遠處的一座山峰高聳眼前,綠樹掩映著幾處建筑,就是閣下小路同往的寺廟吧!山背后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和星星點點的村落,再遠處的渭河則已經(jīng)和天際融為了一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孩子們大膽的坐在玻璃板上嬉戲拍照,而我則只敢小心翼翼的站在邊上看。妻子若無其事的在玻璃面上走來走去,還笑著對我說,你就上來試試吧!三樓門上寫的真好:<b>最燦爛的自由,一顆說走就走的心?</b></p> <p class="ql-block">  游覽完龍首閣,我們原路返回?;赝麃頃r的蟠龍道,的確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山峰之間,好多游人在玻璃棧道上拍照。</p> <p class="ql-block">  再次到達通往潛龍寺的岔路口,我們離開棧道拐進山林。石板鋪路,光影斑駁,山風習習,心情舒暢!</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了一座小小的山神廟和一座古鐘亭,我們就來到了千年古剎潛龍寺。據(jù)載這口古鐘為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鑄造,原來在寺內,現(xiàn)移至古鐘亭。</p> <p class="ql-block">  相傳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后追殺漢室后裔劉秀。劉秀逃至迷糊峪蟠龍山,被民女殷梨花搭救藏于古廟中。劉秀許下諾言,他日登基必重修寺廟再塑金身。后來劉秀重整軍隊,推翻王莽政權,建立東漢,號光武皇帝。后其子劉莊繼位,于永平十年命高僧自天竺白馬馱經(jīng),廣傳佛法。同時劉莊感父皇恩德,在劉秀當年藏身避難的蟠龍山建起一座金碧輝煌的寺院,取名潛龍寺,這里也成為我國最早的皇家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看到的寺院為清代建筑,坐北向南,布局嚴整,講究對稱。寺門額首"<b style="color:rgb(237, 35, 8);">潛龍寺</b>"三個大字,兩側楹聯(liá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虎嘯禪林叱咤長風生萬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龍盤寶地呼吸霖雨沛千川</b></p> <p class="ql-block">  邁進寺門,兩側是四大天王塑像,隨后是三間開的西方三圣殿,供奉著大勢至、阿彌陀佛、觀世音三位菩薩。寺內還存有明清兩代碑石八塊,記載潛龍寺盛衰歷史。</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后是一個大院子,東西各有13間廂房,最引人注目的是院中有一株高大的柏抱槐和一株臥龍柏。院北則是面寬五間的主殿--大雄寶殿--石條鋪階,青磚到頂,碧瓦嚴實,密密匝匝,檐如鳳舞,脊似龍飛,高屋建瓴,氣勢宏偉。</p> <p class="ql-block">  走進大殿,正中是佛祖釋迦牟尼像,金身坐于蓮花座上,玉口微張,左右有阿彌陀佛和藥師菩薩相伴。東有文殊菩薩,西有普賢菩薩,殿后門內是地藏菩薩。后院東北角高處還有毗盧殿,兩側還有觀音殿、伽藍殿、祖師殿等。</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后返回院中,再看柏抱槐,的確令人驚奇。看介紹,這棵古樹已逾2000年樹齡,但依舊雄偉蒼勁,枝繁葉茂。筆直巨大的柏樹叢根部分開,一棵槐樹緊緊的從里面生長出來,和古柏一起伸向天空。</p><p class="ql-block"> 相傳,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殺到少華山,民女殷梨花挺身冒死相救,藏匿劉秀于少華山蟠龍嶺古廟躲過了一劫。離開時劉秀不舍情恩似海的殷梨花,為了表達眷戀之情,遂親手在廟內植下二棵柏樹,希望愛情之樹常青。東邊一棵主干筆直,直插云端,腰身長出一株槐樹,據(jù)說是當年殷梨花裝在劉秀衣兜里的槐種所生。后人稱柏樹是劉秀剛正不阿頂天立地的象征;槐樹是殷梨花懷仁存善與劉秀生死相守忠貞操節(jié)的象征。二者統(tǒng)為一體,是劉秀與殷梨花純真愛情的神靈造化。傳說總是這么充滿神奇。</p> <p class="ql-block">  院內的廂房前紅柱黃墻,還懸掛有許多佛教的偈語,字體寫的很是工整,又透漏著飄逸,能看出書者有著深厚的的書法功底。</p> <p class="ql-block">  寺門內西側的山石上有摩崖石刻“第一禪林”四個大字,旁邊的小字已斑駁不清,看不出是是何年代所刻。寺門外有一“潛龍禪茶”,可供游人休息。</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不做停留繼續(xù)下行,途中遇到一小亭,供奉著一座奇特的菩薩--磐石觀音菩薩像。</p><p class="ql-block"> 看介紹,此處原有一奇石,不知何時石中長出一白樺樹,潛龍寺和尚發(fā)現(xiàn)后,精心養(yǎng)護,白樺樹越來越粗壯高大。但突然一夜炸雷閃電將白樺樹炸斷,潛龍寺和尚齊聚圍觀,深感惋惜。正當眾人要刨根移走倒樹時,有一和尚驚喜道:"你們看,根莖豈不像觀音菩薩嗎?",眾人留意后,齊口稱贊說是天意。</p><p class="ql-block"> 后來,幾個和尚在原地對根莖進行一番精雕細琢后,形成了這尊磐石觀音菩薩像。觀音慈眉善目端莊文靜,尊坐于磐石蓮花寶座之上,似在默誦經(jīng)文。后信眾越來越多,求子祈福的人紛至踏來,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  我們漫步山林繼續(xù)下山,再次經(jīng)過“靈秀少華”廣場后走上返回的山道。沿途遇見一個通往深谷的岔路,她們幾個都說不去了,于是我一個人下去看看,隨后再追趕她們。</p> <p class="ql-block">  這條陡峭的臺階路下去后,是一個觀賞白皮松的平臺。一棵巨大的白皮松矗立在山崖上,特點鮮明。對面山崖上還有一處稱為“夫妻石”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  白皮松俗稱蟠龍松,樹皮呈不規(guī)則片狀脫落,形成白褐黃綠相間的斑鱗狀,極像龍鱗。樹干形如神龍,昂首向天,樹根就像巨大的龍爪緊緊抓住山崖,勢若蟠龍蓄勢待發(fā)。乾卦九四,躍龍在淵。</p> <p class="ql-block">  在潛龍寺西南懸崖絕壁上,有兩塊凸起直立的白石棱柱,酷似一對情侶相擁相依。男子執(zhí)情不舍挺立于北,<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樹藤蔓做衣,</span>女子懷情不離嬌柔于南,綠草紅花為裙,人們稱其為"夫妻石",相傳也是劉秀與殷梨花在此離別時的神靈造化。</p> <p class="ql-block">  從此處遙看龍首閣,更顯其氣勢恢宏!</p> <p class="ql-block">  返回路上,我碰到了單位同事夫妻倆帶著倆寶寶也來游玩,一家四口???????????讓人羨慕!</p> <p class="ql-block">  與母親匯合后,我們坐纜車下山,到達休息處已經(jīng)十二點了,吃點東西填飽肚子,然后乘景交車前往石門峽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周末閑無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舉家上少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綠樹藍天空氣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男女老少意氣發(f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舉目四處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風景美如畫!</b></p> <p class="ql-block">  石門峽景區(qū)位于小敷峪中部,北接紅崖湖景區(qū),南至密林谷景區(qū),東西為連綿不絕的崇山峻嶺。這里山高林密,流泉飛瀑,千姿百態(tài),別有洞天,是秦嶺北麓少有的神奇瑰麗的峽谷景觀,主要景點有石門、九龍?zhí)丁⒕琵堦P、金蟾湖、聚仙灣、天仙瀑布、天崖、鷹石、情人谷、柳林川、白馬石、石板河。</p> <p class="ql-block">  下了景交車,距離景區(qū)核心還有兩公里山路,妹妹和外甥女陪母親坐電瓶車繼續(xù)上山,我和妻子則徒步上行。步行幾分鐘看到路邊一個石頭上寫著“石門”二字。</p> <p class="ql-block">  抬頭前望,兩側山崖相對,像一個巨大的山門守護著這里,這可是一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啊!石門高50余米,寬20多米,兩邊峭壁直立,底部一邊是進出峽谷的山道,一邊是奔瀉喧囂的激流。石門內外,翠涌千峰,濤聲不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個"<b>橫嶺中斷河道開,碧水涌門滾滾來</b>"的石門奇觀。</p> <p class="ql-block">  過石門不遠有一個長廊,許多步行的游人在內休息,河溝內水流清澈,還有許多游人在河道里戲水納涼。</p> <p class="ql-block">  不到半小時,我們與母親匯合,這里的游人非常多,大都是帶著孩子來玩水的。我們一起走了一段后,母親在河邊一個陰涼的大樹下休息,然后就和往常一樣,她老人家在這里觀山賞水等我們,我們則繼續(xù)往山里游玩。 </p><p class="ql-block"> 心中有愛,四季不敗!我在少華山很想你!到處都用的標語,可還是讓人看著喜歡!</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越往里走越?jīng)鏊?lt;/span>九龍?zhí)?,金蟾湖,湖水碧綠,波光粼粼,還有供游人游玩的水上人力車。湖邊巖縫里,一棵老樹頑強的生長著,命運給了它殘酷的環(huán)境,但它依舊抓牢石縫,積極的向上生長,成為了生命的強者??!</p> <p class="ql-block">  途中經(jīng)過一個叫金蟾石的地方,一塊高約7米,寬約3米的巨石臥于深谷河畔,形似蛙狀,頭眼清晰,身布花紋,挺胸抬頭,當?shù)厝朔Q為"金蟾望月"。傳說該石原為華州龍?zhí)兑恢恍逕捛甑慕鸶蝮。斈暝?quot;二華比高低"時,觸犯天規(guī),被太乙天尊宣罰到此處化為石身苦修。</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溪水清澈見底,里面有無數(shù)的蝌蚪。奇特的是,這里的蝌蚪比我們平時見到的要大好多,有的比我們的大拇指還大,再往上走,水里的石頭上就開始出現(xiàn)許多的蛤蟆,一動不動蹲坐在石頭上。</p> <p class="ql-block">  走過一段陽光斑駁陸離的路段,我們來到了聚仙灣,還有一個登云臺。</p> <p class="ql-block">  聚仙灣是一處200多米長的河灣,相傳道教"八仙"際會于此逍遙而得名。清澈的河水流淌在石床上,飄逸秀美,灰白色的石紋、色彩斑斕的石子鮮亮奪目,仙山碧水,林郁風清,祖師廟、落仙坡、登云臺、天仙潭錯落密布,道教氣息撲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有一個通往天仙瀑布的岔路,妻子說她不過去了,在這里休息等我們。我和妹妹帶著外甥女去看天仙瀑布。</p><p class="ql-block"> 走過一個晃悠悠的吊橋后幾十米,就來到天仙瀑布前,這里位于天崖北的一條溝谷的盡頭,在山環(huán)林蔽的峽谷中,一股流水從落差40余米高的崖頭上飄飄而下,宛如仙女凌空飛舞,真所謂"當空舞素練,流響弄天弦"。瀑水噴珠濺玉,形成水霧,撲在我們臉上,清爽舒服。如果在陰雨天后,上游來水加大時,我想這里一定是脫韁野馬,騰空飛瀉,聲震空谷,氣勢更加壯觀。</p> <p class="ql-block">  瀑布前有一個供游人拍照的天使翅膀,我們也留個紀念!瀑布下常年流水沖擊出一個深潭,潭水碧綠,里面的枯樹枝上還聚集了一堆蛤蟆,泉水從石壁上溢流向仙浴潭,王維的詩句“清泉石上流”在這里得以再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返回后與妻子匯合,我們繼續(xù)在森林里前行,不久來到一處叫“天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天崖是一座南北向高達百余米的山峰,突兀嵯峨,直插云天。崖面壁立如削,上凸下縮,成一斜面。崖底縮進去后,四季雨雪不到,有十多間茅屋草舍參差不齊,是山民棲身之處。當?shù)叵鄠鳎瑲v代多有綠林于此筑寨落草。天崖南還有古龍洞,北有一祖師廟,我們就不上去看了。</p> <p class="ql-block">  崖下溪水潺潺,有許多游人在這里乘涼,妻子她們也走累了,約好她們就在這里休息等我,我一個人輕裝快進,半小時后返回。</p> <p class="ql-block">  幾分鐘后經(jīng)過一處叫鷹石的地方,一塊巨石高約50米,背南面北,形似老鷹。只見它頭部歪斜,目視腳下,嘴呈鉤狀,雙翅收攏,背部羽毛濃密,神情若有所思,堪稱石中絕景。傳說是一只老鷹不慎貪食了漢光武帝劉秀的一只魚,天上雷公顯威,將其劈成鷹石。</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經(jīng)過了情人谷和母子峽。</p> <p class="ql-block">  情人谷為一條長約200米,深約80米的白石峽谷。谷內山崖壁立,林木遮天。河水在狹窄陡峭的白峽谷中飛流激蕩,濤聲轟鳴。峽谷上為母峽,入口有劉秀"飲馬槽",水流湍急;下為子峽,出口有母子洞、情人谷,水涌成湖,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過后不久,河床變寬,里面有許多柳樹,這里就是柳林川--秀峰對峙,河水中流,涼爽宜人,數(shù)百株老柳在山風河水的侵蝕下,虬根盤錯,體態(tài)龍鐘,或立或臥,俯仰成趣。行走在這深林蔽日芳草鋪地的柳林川,山鳥啁啾,藤蔓垂掛,實在是體驗山林野趣的絕佳之境。來這里的游人已經(jīng)很少了。</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快步前行,轉過一個灣后聽到前面有說話聲,只見如板的河床里有不少大人、孩子在戲水,石板河到了。</p> <p class="ql-block">  這里應該是景區(qū)的最里頭了。旁邊介紹說,石板河位于石門峽景區(qū)最南端,因河床平滑如板而名。蔽日遮天的深林中,厚厚的落葉,淙淙的流水,恣肆的虬葛莽藤以及布滿苔蘚的怪石,無不顯示著這深山里的原生態(tài)景象。穿行其間,物我兩忘,我盡享著此刻的寧靜與悠然。</p> <p class="ql-block">  林深幽靜,流水潺潺,濕潤的環(huán)境讓石頭上長滿了青苔。一顆綠茸茸的巨石上有一個坑,里面的積水映照出了一個美麗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樹林更加茂密,一塊牌子攔住了去路。密林谷未開發(fā),慎入!</p> <p class="ql-block">  我到溪水邊洗把臉,拍張照,無意間看到濺起的水霧在穿過樹葉的陽光下,居然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彩虹??,要不是蹲在這么低的地方,根本就發(fā)現(xiàn)不了這個獨屬于我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  返回的路上,看到了來時錯過的白馬石。這是一處長約200米,高約百米的通體潔白巨石,形若騰空的駿馬聳立于河東山梁上,頭、頸、身、尾依稀可見,掩映在滿目蔥翠的密林深處與灰色山崖渾然一體,動感強烈,意趣盎然,令人遐思無窮。</p> <p class="ql-block">  跑過木橋,還看到一處摩崖石刻,是唐朝詩人李端贊美少華山的詩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尋危兼采藥,渡水又登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獨與高僧去,逍遙落日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漸看閭里遠,自覺性情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回首知音在,因令悵望還。</b></p> <p class="ql-block">  回到她們的休息處,人已經(jīng)離開了。看來是等不及先返回了。我加快腳步繼續(xù)追趕,沿著另一條路還去看了看山崖上的九龍關。</p> <p class="ql-block">  九龍關建在懸崖峭壁之上。關城高約3米,寬約3.5米,方石筑砌,中間是三尺之寬的門洞,蜿蜒崎嶇的燕子褊道從中穿過。關上是云霧繚繞的燕子崖,下有深不可探的九龍?zhí)叮质且惶?quot;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要隘。</p> <p class="ql-block">  跑下九龍關,來到龍船這里,距離集合點還有百十來米了。給妻子打個電話,她說已經(jīng)和母親匯合了,快走到電瓶車發(fā)車點了。我一路小跑,不到一分鐘就看到母親正排隊準備上車。</p> <p class="ql-block">  依舊是母親她們仨坐車返回,我和妻子徒步下山。再次經(jīng)過石門后我們一起乘景交車出了大門。今天共徒步近16公里,算是一次強度比較大的戶外徒步了,不過感覺非常舒服,明天好好休息!</p> <p class="ql-block">  走出景區(qū)大門口,一朵白云從山峰之間探出了頭,像是和我們打招呼:這里美吧!歡迎下次再來!</p> <p class="ql-block">  這才是:山高水長,天藍云白。周末休閑,悠哉悠哉!我們下次去哪呢?再說吧!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