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蔡瀾,著名的作家、美食家、主持人。他同金庸、黃沾、倪匡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p> <p class="ql-block"> 蔡瀾先生于2025年6月25日(農(nóng)歷六月初一)在香港養(yǎng)和醫(yī)院安祥的離世了,享年83歲。他說,“人生最大的勇氣,是在認(rèn)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它”。這種態(tài)度貫穿他的作品,從《我決定活得有趣》到《沒有什么了不起》,字里行間都是對生命的珍視。他說,人間好玩,我走了。他還說盡量的學(xué)習(xí),盡量的經(jīng)歷,盡量的旅游,盡量的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因為人總得活下去,怨也活下去,不怨也活下去,不如不怨好,怨多了,人老的快。</p><p class="ql-block"> 他以八十余年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要愛最可愛的,看最好看的,吃最好吃的,活得有趣,才是真正可取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蔡瀾是一個能用各種方式把生活過得有趣的人,活得有趣,才能活得精彩。</p> <p class="ql-block"><b> 生活要有儀式感,才能讓每一天都變得有意義。</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人生的意義在于體驗,而不是擁有。</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人生的精彩,在于不斷嘗試和探索。</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人生不過是場“取”與“舍”的修行罷了,所以,人生的智慧在于懂得取舍。</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生活的樂趣在于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美食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應(yīng)該被忽視。</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旅行不是為了到達(dá)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沿途的風(fēng)景。</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生活就像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風(fēng)景和看風(fēng)景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平穩(wěn)的人生一定悶,我受不了悶,我決定活得有趣。</b></p><p class="ql-block"> ——蔡瀾</p> <p class="ql-block"><b> 蔡瀾先生有無窮無盡的經(jīng)歷,他追求真實,不喜歡所有標(biāo)簽,他坦言: 只想做個有人味的人。</b></p> <p class="ql-block"> 如果問您最欣賞的人是誰,會不會蔡瀾是其中之一,你敢信嗎?八十三歲的蔡瀾走了一輩子,他交往了六十多個女友,那您交了幾個呢?蔡老爺子那叫一個瀟灑?。》孔尤u了,藏品全送,揣著上億元住香港豪華的酒店。雇了八個人伺候他。晚上睡覺呢,那都是要按摩入睡的,想一想都挺享受?。∷焯煺埮笥殉燥埡染?,有人問他后悔沒有孩子嗎?他說,孩子的到來未必是好事,養(yǎng)兒防老真的能防老嗎?蔡瀾用行動告訴我們,請八個保姆,比養(yǎng)八個孩子靠譜多了??催@人間清醒啊!他說:錢就是要花在讓自己開心的地方,他這一生把及時行樂是徹底給玩明白了。人間生死未必大的過吃喝,蔡瀾這一生,亦莊亦諧,亦凡亦簡。想來彌留之際的他,興許也認(rèn)為,這不過是一場夢,一個醒不來,那就無妨打一個“盹”。后人最常用一個詞,豁達(dá)來形容他。蔡瀾在自己的書中《沒有什么了不起》里記錄過一件小事,一次,蔡瀾在夜間坐飛機時突遇氣流,顛簸不止,身邊一個外國的乘客嚇得是臉色蒼白,狂叫不止,蔡瀾卻不緊不忙的喝著酒,等飛機平穩(wěn)后,那人不解的問:老兄,難道你死過嗎?蔡瀾卻放下手中的酒杯,緩緩的說道:我活過,試問幾人能如此的淡定!金庸評價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酒色財氣什么都懂,電影美食一流通達(dá),率真、瀟灑,而能以輕松活潑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尤其是對人生中的失落,或者是不愉快,遭遇處之泰然,若無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縈于懷,一笑置之。倪匡稱贊、笑侃,蔡瀾這樣一個人,來自哪一個星球啊!在地球上有多久了?看來是從魏晉開始的吧!魏晉才子的風(fēng)騷和風(fēng)骨,蔡瀾是有的,但文人墨客的憂郁和敏感,裝不下世界的纖細(xì)神經(jīng),至少在蔡瀾身上是看不出來的。他能將性情持續(xù)到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名利場混跡半生歸來,蔡瀾還能夠靜下心來觀察書寫,點心與點心之間的不同。在這繁復(fù)的年代,蔡瀾將五彩斑斕都吃進(jìn)了腹中,可他自己實在是一個尚儉的人,這也是他與大多數(shù)文人的不同之一。蔡瀾在自己的書中《沒有什么了不起》中寫道:天下總分幾種人,有的人呢不肯進(jìn)取和學(xué)習(xí),就那樣過一生,有的肯“博”出人頭地,至于他自己呢,早在年輕時就已自洽。他自認(rèn)為自己就是一個“博命”的人,因為熱愛生活,拼命賺錢后讓自己放松和快樂。對于不要孩子的堅持,有一次,蔡瀾同演員王羽一起赴韓國拍戲,因為時間緊迫呢,就匆匆的出發(fā)了。沒想到回家后,蔡瀾發(fā)現(xiàn)家里養(yǎng)的一籠麻雀都死掉了。這件事讓他下定決心不要孩子。他說,從此以后,我就認(rèn)為照顧不了的事就不要去照顧了,那我照顧不了孩子,我就發(fā)誓不再養(yǎng)孩子。正如對于婚姻的看法,蔡瀾曾引用王爾德的話概括,男人結(jié)婚,因為疲勞,女人結(jié)婚,因為好奇,兩者都失望??蛇@并不代表蔡瀾是一個悲觀或感情淡然的人。相反,他豐富的感情觸覺,恰如豐富的味蕾,隨時隨刻在感知這世間的林林總總。蔡瀾多次透露,他對生死的看淡,他說,你未活過才會留戀,如果活過還留戀什么呢?只有未曾充分體驗生活的人才會恐懼死亡,而他卻已嘗遍世間的百味,坦然面對生命的終點,活得明白,就不怕死,但又有多少人能活得明白呢?有人問他,為什么會有人覺得煩惱和痛苦呢?他說自尋的活該,還有人問,怎么看待男人開口向女人借錢?他說,所有向女人借錢的人都不是好東西。還有人問他,我還可以相信愛情嗎?他說可以相信,但不要迷信。又有人問他,人長大了,但快樂的事情卻少了,很多的不如意怎么辦?他說,那也得活下去,開心也活,不開心也活,那就選開心吧。人生在世,不過區(qū)區(qū)三萬天,今天活得比昨天高興,明天比今天快樂,就是人生的意義。咱們來看蔡瀾的回答,他話糙理不糙,蔡瀾的人生是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去尋找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意義。世故而不世故,蔡瀾的哲學(xué)簡單而深刻,因為活過,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方不負(fù)人間一趟。只可惜蔡瀾已去,有趣的靈魂又少了一個,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去尋找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意義,你為活過才會留戀,所以活過那還留戀什么呢?坦坦蕩蕩的人生,轟轟烈烈的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蔡瀾先生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悟?</b></p><p class="ql-block"> 蔡瀾,作為香港著名的美食家、作家、電影人和旅行家,他豐富多彩的人生經(jīng)歷和豁達(dá)的生活態(tài)度,給現(xiàn)代人帶來了許多啟發(fā)和思考。<span style="font-size:18px;">蔡瀾的人生哲學(xué)核心可概括為?“以豁達(dá)之心體驗生活,將日?;畛伤囆g(shù)”。</span>以下幾點尤其值得玩味:</p><p class="ql-block"><b> 1. 「興趣即職業(yè)」的活法</b></p><p class="ql-block"> 蔡瀾一生涉獵廣泛:電影監(jiān)制、美食評論、專欄寫作、書法篆刻、旅行探險……他將愛好變成了職業(yè),又在職業(yè)中滋養(yǎng)愛好。這種「不設(shè)限」的態(tài)度打破了傳統(tǒng)對「穩(wěn)定職業(yè)」的執(zhí)著,證明人生可以有多元化的成功標(biāo)準(zhǔn)。 </p><p class="ql-block"> 思考:當(dāng)代人常陷入「謀生」與「熱愛」的二元對立,而蔡瀾的例子提醒我們:與其焦慮「我應(yīng)該做什么」,不如探索「我能如何熱愛我所做的」。</p><p class="ql-block"><b> 2. 「享樂主義」背后的自律</b></p><p class="ql-block"> 蔡瀾以「吃喝玩樂」聞名,但他曾坦言:「真正的享樂需要極高的自律?!顾刻靾猿謱懽鲾?shù)十年,研究美食到極致,甚至在片場拍戲時仍抽空讀書。這種「精進(jìn)的松弛感」顛覆了人們對享樂的表層理解。 </p><p class="ql-block"> 思考:快樂不是放縱的借口,而是對生活深度參與的結(jié)果。真正的自由源于對專業(yè)的掌控力。</p><p class="ql-block"><b> 3. 面對苦難的幽默哲學(xué)</b></p><p class="ql-block"> 他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逃難、電影業(yè)低谷、作品被抨擊,卻總以玩笑化解。比如談到饑餓的童年,他說「因此長大后對食物特別珍惜」。這種將創(chuàng)傷轉(zhuǎn)化為生命養(yǎng)分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強大的心理韌性。 </p><p class="ql-block"> 思考:人生的重量不取決于遭遇什么,而在于你如何敘事自己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b> 4. 「無用之事」的價值</b></p><p class="ql-block"> 蔡瀾沉迷「閑事」:研究一道街頭小吃的火候,收集冷門茶具,為不起眼的攤販寫傳記。這些看似無功利的行為,恰恰構(gòu)建了他獨特的人生厚度。 </p><p class="ql-block"> 思考:在效率至上的時代,那些「浪費時間」的熱愛,可能是抵御精神空虛的良藥。</p><p class="ql-block"><b> 5. 老去的叛逆姿態(tài)</b></p><p class="ql-block"> 80歲的蔡瀾仍保持好奇:學(xué)用社交媒體,嘗試年輕人文化,甚至開玩笑要開「老年人夜總會」。他拒絕被年齡定義,證明衰老可以是「持續(xù)突破」而非「緩慢妥協(xié)」。 </p><p class="ql-block">思考:年齡焦慮的本質(zhì),往往是對自我成長的放棄。</p><p class="ql-block"> 蔡瀾的人生或許難以復(fù)制,最值得借鑒處?:把“向生活報仇”轉(zhuǎn)化為快樂的能力——通過培養(yǎng)豁達(dá)心態(tài)、深耕興趣愛好、幽默面對困境,將平凡日?;畛鏊囆g(shù)感???芍^是:用專業(yè)精神玩世,以孩童心態(tài)處世。在功利與虛無之間,他找到了一條熱氣騰騰的中間道路——既深入紅塵享受俗世之樂,又通過創(chuàng)造保持精神清醒。這種平衡,或許正是當(dāng)代人最需要的生存智慧。</p> <p class="ql-block"> 沒有告別儀式,沒有追思會,如他生前啜飲一杯清茶般平靜離去。當(dāng)香港四大才子中最后一位也轉(zhuǎn)身離去,一個時代的文化風(fēng)華就此落幕。</p> 蔡瀾先生千古! <p class="ql-block"> 光州石翁編輯于許昌</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