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北極風鈴</p><p class="ql-block">圖片:自拍和網(wǎng)絡(向原作致謝!)</p><p class="ql-block">音樂:中國山水</p> <p class="ql-block"> 2025年 4月23日早5時40分--6時20分我們在長江三峽黃金2號郵輪六樓平臺上欣賞完巫峽風光,剛回到房間,廣播通知我們6時30分餐廳開餐和全體游客8時下郵輪。我們趕緊到VIP餐廳吃早餐,并于8時整排隊走出了郵輪,轉乘游船到了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zhèn)寧江路碼頭,再乘景區(qū)游船游覽小三峽--小小三峽。</p> <p class="ql-block"> 小三峽和小小三峽,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zhèn)寧江路,是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先后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不是三峽,勝似三峽”、“天下奇峽”,更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寧河不是峽,五岳歸來不看山,寧河歸來不看峽”等美贊。</p> <p class="ql-block"> 小三峽,是從長江三峽引申出來的三個峽。小三峽,是大寧河下游南起巫峽西口,北至涂家壩,流經(jīng)巫山境內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的總稱。</p><p class="ql-block"> 小小三峽,位于大寧河滴翠峽處的支流馬渡河上,是長灘峽、秦王峽、三撐峽的總稱。小小三峽是大寧河小三峽的姊妹峽,因比大寧河小三峽更小,故稱之為“小小三峽”。</p><p class="ql-block"> 小三峽-小小三峽旅游區(qū)全長65公里,兩岸的山峰、峭壁、奇石、肌理、圖案、色彩等多種類型;水、泉、溪、潭、灘、簾瀑等景觀;洞穴景觀包括發(fā)育程度各異、大小各異、高度各異、風格各異的眾多喀斯特溶洞、地下河;以及動植物、人文景觀等水峽;在小三峽和小小三峽乘游船,感受兩岸的變換的風景,如同兩幅移動的巨畫一樣,緩緩地向后移動……</p> <p class="ql-block"> 每艘游船竇有一名船工和一名導游。我們乘坐的游船導游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農(nóng)民,他介紹說原來的小三峽和小小三峽,都是大山里的溪流水流最深不超過2米,自從三峽大壩蓄水之后,小三峽和小小三峽水深超過180米。導游看似十分憨,景點介紹起來如數(shù)家珍,特別是介紹山上的村寨,因三峽大壩蓄水,被政府遷至外省,因故土難離,有一部分返回三峽大壩蓄水庫區(qū),原來的村寨早已淹沒在水中,這些村民只好再更高的山上安家,生活主要靠賣黑豬肉、野生小魚特色包裝食品和茶葉等,這位農(nóng)民導游動之以情的介紹,感動了游客,大家紛紛購買,成為本艘游船最成功的營銷……</p> <p class="ql-block"> <b>天下奇峽?小三峽</b></p><p class="ql-block"><b> 龍門峽</b>:是小三峽的第一峽,從大寧河口至東坪壩,全長8千米。絕壁高聳,兩山對峙,形若大門。由于山勢雄偉,有“不是夔門勝似夔門”之譽。峽內有古棧道遺跡、青獅守門、九龍柱、熊貓洞、琵琶洲等景點。</p><p class="ql-block"> <b>巴霧峽</b>:是小三峽的第二峽,從東坪壩至雙龍鎮(zhèn),全長15千米,主峽區(qū)從烏龜灘至太平灘,長10千米。峽內奇峰突起,怪石嶙峋,碧流靜淌,似人、似物、似獸的鐘乳石造型生動,是峽中天然雕塑,被譽為“奇哉,巴霧峽”。峽內主要景點有猴子撈月、馬歸山、回龍洞、仙女拋繡球、仙桃峰、觀音坐蓮臺、八戒拜觀音等景觀。</p><p class="ql-block"> <b>滴翠峽</b>:是小三峽的第三峽,從雙龍至涂家壩,全長20千米。主峽區(qū)從滴翠峽口至飛云洞,長15千米,是小三峽中最長、最幽深、最秀麗的一個峽谷。峽內絕壁連綿,群峰競秀,竹木蔥蔥;凌空瀑布,一江碧流,鴛鴦戲水,群猴攀緣,饒有野趣。</p> <p class="ql-block"> <b>靈秀神奇</b>?<b>小小三峽</b></p><p class="ql-block"><b> 三撐峽</b>:始于馬渡河入口,全長5千米,是小小三峽第一峽。兩岸懸崖峭壁,猶如斧劈;河道狹窄,天開一線。逆水行舟,水流湍急而無拉纖之路,只能一篙篙前撐,故又名“長撐峽”。原始植被無損,沿途翠色滿目,夾雜離奇鐘乳石,空中飄灑飛瀑雨霧。峽內有鹿回頭、壽星峰、石柱灣、相思泉、龍虎潭、八戒過河、母親石、月亮寨等景觀。</p><p class="ql-block"> <b>秦王峽</b>:從上渡口至雙河,全長4千米,峽谷山清水秀,幽深靜謐。水流平緩,清澈見底,是漂流游覽的最佳地段。秦王峽東岸有一大溶洞,據(jù)傳明崇禎年間,有秦姓山賊占洞為王,魚肉百姓,被農(nóng)民起義軍張獻忠部擒獲,故名“擒(秦)王洞”。峽內有望鄉(xiāng)臺、虎頭巖、黃龍過江、鯉魚躍龍門、仙女迎賓、仙樂鐘、羅漢堂等景點。</p><p class="ql-block"> <b>長灘峽:</b>自雙河至平河,全長5千米,峽中有一段長2千米的河灘,寬10余米,筆直一線,水平如鏡,沙石潔白,兩岸山水掩映,故名長灘峽。峽內谷窄山高,絕壁對峙,氣勢雄險,水清見底,水中有品種繁多的魚類,沿岸多有色彩斑斕的卵石,或見古生物化石。峽內有滴水巖、聰明泉、手爬巖、穿洞子等景致。</p> <p class="ql-block"> <b>棺材放的高,寓意能升官發(fā)財。</b></p><p class="ql-block"> <b>懸棺</b>:位于巴霧峽東岸黃褐色絕壁上的長方形洞穴中。洞內擱放著一具漆黑棺木,離河面四五百米高,不知古人如何把棺材弄到如此高的峭壁洞內?至今都是一個迷?從棺中主葬者和殉葬品銅帶鉤、銅手鐲等判斷,此棺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經(jīng)考古發(fā)現(xiàn),懸棺是戰(zhàn)國時代居住在這一帶的濮族人的葬棺。古人實行懸棺葬主要有三種解釋:借音“高棺”(高官),寓意升官發(fā)財,以保佑子孫后代富貴;為保護先人的尸體不讓人獸侵犯;濮人子孫為了盡孝,在父母亡故后,“盡產(chǎn)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p><p class="ql-block"> <b>船棺:</b>位于大寧河滴翠峽懸崖絕壁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天然洞穴或人工巖龕之中,</span>最高離河面200多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船棺是懸棺的一種特殊形式,形狀象船型,約有</span>7米多長。據(jù)考證,“船棺葬”是巴族的獨特民族風俗。</p> <p class="ql-block"> <b>小三峽和小小三峽之外的景點</b></p><p class="ql-block"> <b>古棧道遺跡:</b>位于龍門峽西岸絕壁上,是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小石孔。小石孔15.2厘米見方,孔深0.67米,孔距1.66米,枯水季離河面的高度為15米,全長約400千米,是中國保存最完好、最長的古棧道遺跡。在古代曾廣泛用于交通、運輸、軍事等方面。</p><p class="ql-block"> <b>大昌古鎮(zhèn):</b>距離巫山縣城60千米水路。始建于晉代,有1700多年歷史。古鎮(zhèn)有兩條主要街道,南北街長150多米,東西街長240多米,占地面積不足10公頃,是長江三峽庫區(qū)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完整的古城墻及3個保存較好的古城門,東為朝陽門,西為永豐門,南為通濟門,有37幢明清古民居建筑,青磚黛瓦,木質門面,雙筒屋檐,飛檐翹角,雕梁畫棟。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通過對古鎮(zhèn)的考古研究,初步推斷出大昌古鎮(zhèn)可能是巴國的都城。2002年2月21日始,啟動大昌古鎮(zhèn)整體搬遷復建工程,2007年完工并向游人開放。</p><p class="ql-block"> <b>小三峽獼猴</b>:長江水位上漲后,猴群的遷徙活動范圍擴大,生態(tài)環(huán)境日趨優(yōu)化,小三峽獼猴的數(shù)量已超過3000只。巴霧峽、滴翠峽是觀賞小三峽獼猴的最佳區(qū)域。對小三峽景區(qū)的獼猴采取定期定點投食、栽種合適的果樹、聘請專人分片看守等保護措施,確保其采食來源有保證,活動范圍更廣闊,嬉戲玩耍更快樂,再現(xiàn)“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此外,小三峽和小小三峽景區(qū)還有當陽大峽谷、揚幡水瀑布、過半山腰瀑布、中瀑、亞洲銀杏樹王等景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游船上,目不暇接地游覽小三峽--小小三峽,特別是導游的介紹,還有導游唱的山歌,3個多小時的游覽很快就過去了。</p><p class="ql-block"> 小三峽和小小三峽,是長江三峽大壩蓄水之后形成新的景觀,豐富了長江三峽旅游的自然風景,成為長江三峽這條風景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我們回到游船碼頭,改乘游艇,于11時50分回到了長江三峽黃金2號郵輪,我們在吃午餐的時候,郵輪則繼續(xù)行駛在萬里長江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