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去榮寶齋看姚奠中先生書藝精品展

依寧

<p class="ql-block">6月7日,匆匆吃過中飯,來到位于北京琉璃廠的榮寶齋,恩師姚奠中先生書藝精品展暨《姚奠中論書》首發(fā)式下午2:30舉行。</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剛剛一點鐘,位于榮寶齋多功能廳的展廳里就有很多人在觀賞姚先生的書藝。早一點來,是想看看是否有什么事情是我能夠幫著做的。在門口見到力蕓姐,她非常高興地帶我看姚先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在展柜前,力蕓姐指著陳列的先生的幾本日記說:“這是第一次展出爸爸的日記。本子不大,主要是為方便攜帶。他每天都寫日記,一天做了什么事,誰來了,都記得很清楚。”當先生熟悉的字體映入眼中時,非常激動和感動。</p><p class="ql-block">見字如見先生。</p><p class="ql-block">仔細看,先生的日記本大小不一,有的是塑料皮面的,有的是牛皮紙封面,每一本封面上都標著起始日期。日記的字跡眉目疏朗,工穩(wěn)瀟灑,內(nèi)容清晰可知。享年101歲的先生,一直保持著寫日記的習慣。先生的日記已有專人整理,不久將會正式出版。</p> <p class="ql-block">展廳內(nèi)正對著大門口的是先生的一幅大字:高舉振六翮(he) 卓躒觀群書。意為既要像鳥兒那樣有振翅高飛的志向,又要腳踏實地博覽群書,培養(yǎng)卓越的見識和才能。</p> <p class="ql-block">牛貴琥老師笑呵呵地來到展廳。他是專門從太原來到北京參加先生的書藝展的。在姚先生的《蘭亭集序》作品前,牛老師駐足細細欣賞,對我說:“姚先生在世時,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評價不高。先生認為不僅字本身寫得單薄無力,文章的內(nèi)容也比較消極。你看,姚先生寫的《蘭亭集序》筆鋒是收的,而人們看到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都是露鋒的,而且越往后寫得越草率,力量和內(nèi)涵不夠。如果把流傳的《蘭亭集序》和《圣教序》做個比較,會發(fā)現(xiàn)《圣教序》更有力,后者應(yīng)該更真一些。所以,傳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可能是后人臨摹的。怎樣才算是好的作品呢,姚先生親筆寫了《蘭亭集序》,給出了答案?!?lt;/p> <p class="ql-block">被無數(shù)人推崇的《蘭亭集序》,姚先生卻不以為然。先生不流于俗、不阿于世的獨到眼光于此可見一斑。作為書法小白,這樣的觀點我還是第一次聽聞,對先生又增加了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在先生的“充海闊天空之量 養(yǎng)先憂后樂之心”條幅前,牛老師說,這幅字是姚先生對弟子們的要求,“先生寫這幅字的時候,我就在旁邊,他為什么這么寫,所指是誰我都知道?!迸@蠋熚⑿χ?,目光中有一絲小得意。姚先生在世的時候,喜愛書法的牛老師近水樓臺,經(jīng)常到先生家請教,知道很多先生書法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二云兄也來到了展廳。牛老師對二云兄說:“怎么這幾幅作品我都沒見過?比如這幅?!彼钢壬摹伴_物成務(wù)”作品說。</p><p class="ql-block">二云兄說:“中間這兩個通道里展出的20多幅作品,都是父親99歲、100歲、101歲時寫的作品,是第一次展出。”難怪牛老師是第一次見到。</p> <p class="ql-block">這次共展出姚奠中書法(含繪畫)作品150幅左右,涵蓋先生各時期代表作。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展出了姚先生101歲時所書的14米巨作《千字文》。能享百年之齡,對許多人已是奢望,而以百歲之身尚能潑墨揮毫者,世上能有幾人?</p> <p class="ql-block">有家電視臺的記者架著攝像機采訪牛老師。鏡頭前,牛老師一板一眼、侃侃而談:“我非常熟悉姚先生的作品,但這次展出的一些作品,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也就是說,先生的這些作品是首次面世,這讓我十分激動,也是這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姚先生是大學問家,他一直認為書法是‘余事’。這些作品都是他在閑暇的時候,在非常放松、自在的狀態(tài)下寫出來的。姚先生除了寫自已創(chuàng)作的詩外,還會從典籍中找到一些對某些人或?qū)Υ蠹矣薪逃齼r值的語錄或摘句,使人讀后受到啟發(fā)。”</p><p class="ql-block">展廳里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力蕓姐和二云兄在為他們講解著先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遇到了《姚奠中口述:百歲溯往》作者張建安。為一個人寫傳,相當于將傳主的一生重新活一次,因此,我一直對傳記作家深懷敬佩。而為導師姚先生寫傳的人,也一定是非常了解先生的人。張建安對我說:“時代洪流中,大多數(shù)人是被裹著走的,而姚先生不是,他有自己的東西。先生去世11年多了,從他的老家稷山、運城,到太原再到北京,有這么多的人在懷念他。他留下來的這么多東西仍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后人。現(xiàn)在人們對先生的認識還不夠,有些人只是仰慕他的名氣,其實他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高峰,他在100歲時寫了‘與天地精神往來’。怎么才叫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值得好好琢磨?!敝挥姓嬲斫庖ο壬娜瞬拍苷f出此番話語。</p> <p class="ql-block">張建安送我一本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國學的傳承:從國學大師章太炎到國學大家姚奠中》,喜出望外。張建安真是一位勤奮的創(chuàng)作者。此書通過章太炎與姚奠中兩位先生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與著述,深入剖析了他們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與實踐日常,剖析了他們身上一直葆有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他們一直將國學與國學傳承視為生命最后的歸宿與最大的使命。讀后對兩位國學大家的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張建安的這本書很有可讀性,是了解章門學派、認識兩位大師的權(quán)威之作。</p> <p class="ql-block">展覽特設(shè)文獻展區(qū),展出姚先生的學術(shù)著作、手稿、日記及教學筆記等重要資料,呈現(xiàn)先生“以學問滋養(yǎng)藝術(shù)”的治學路徑。</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姚奠中先生書藝精品展暨《姚奠中論書》首發(fā)式開幕活動在榮寶齋的四合院里進行。</p><p class="ql-block">走進四合院時,院子里已經(jīng)擠滿了人。主席臺前是姚先生在黃河壺口瀑布前拍的那張照片,先生身著夾克衫,戴黑框眼鏡,含笑看著大家。背景板上中國書協(xié)主席孫曉云的題字“書以載道 守正創(chuàng)新”很醒目。</p> <p class="ql-block">開幕儀式由山西省運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運城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張云主持,榮寶齋副總經(jīng)理唐輝、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山西大學副校長郝平分別上臺發(fā)表講話,從姚奠中先生的人格精神、國學教育思想、書法藝術(shù)成就等方面,論述了先生“書以載道,守正創(chuàng)新”的高尚精神。</p><p class="ql-block">榮寶齋副總經(jīng)理唐輝與姚二云共同為《姚奠中論書》進行首發(fā)揭書儀式,該書系統(tǒng)梳理了姚奠中先生的書法理論與美學思想。</p> <p class="ql-block">姚少云代表家屬向貴州師范大學、云南大學、無錫國專紀念館、章太炎紀念館、章太炎故居、運城河東書房、稷山縣圖書館等七家單位捐贈《姚奠中論書》及書法作品集,踐行先生“文化為民”的遺志。</p><p class="ql-block">我很榮幸地受邀與少云兄一起,將沉甸甸的《姚奠中論書》送到受贈單位代表手中。</p> <p class="ql-block">力蕓姐在發(fā)言中說:“今天是全國高考的日子,無數(shù)考生正在考場里揮汗如雨地答卷;巧合的是,1935年的這個時候,我的父親姚奠中先生也經(jīng)歷了一場大考,成為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弟子,由此開啟了傳承國學、教育報國的一生?!彼兄x家鄉(xiāng)、北京的各級領(lǐng)導及親友,感謝所有參加此次活動的來賓。</p><p class="ql-block">力蕓姐的聲音飽滿明亮,充滿激情,聞之頗受鼓舞。無論從容貌、姿態(tài)還是聲音,都看不出她已年逾七旬。</p> <p class="ql-block">開幕式結(jié)束后,我和牛老師來到主席臺前,在姚先生的巨幅照片前拍照留念,感受先生慈祥的笑容和無言的溫暖。</p><p class="ql-block">年輕時對這種場景式合影照片無甚興趣,如今年齒漸長,珍惜每次與師友相聚的機緣。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照片記錄時間,也珍藏美好的記憶。</p><p class="ql-block">在展廳里與牛貴琥、原旭東、張建安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3點40分,姚奠中書藝研討會在榮寶齋三層會議室舉行。</p><p class="ql-block">橢圓形的桌旁坐滿了書家、論家,靠墻四周也坐滿了人。中國書協(xié)第七屆理事白景峰主持會議。他說,姚奠中先生書法展、研討會在京舉辦了多次,這次展出作品最多,尤其是姚先生百歲創(chuàng)作的作品就有20多件,其中14米長卷《千字文》非常震撼。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應(yīng)是一道壯闊的景觀。關(guān)于書論,姚先生并沒有太多的宏篇大論,多是片言只語,然這片言只語卻微言大義、發(fā)人深省。比如他的“六要六不要”,即“要寫不要畫、要活不要死、要厚重不要輕飄、要雍容不要粗野、要自然不要造作、要有筋骨不要一堆肥肉”,和傅山“四寧四毋”(“寧丑毋媚、寧拙毋巧、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一脈相承,讓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姚奠中論書》備受與會者關(guān)注。此書由姚奠中先生的弟子原旭東主編,收錄了姚奠中先生的重要書法言論和書法代表作,彰顯了先生守正創(chuàng)新、用世為歸的書藝立場,是當代書學研究的珍貴文獻。</p><p class="ql-block">原旭東在發(fā)言中說:“作為姚先生的學生、小弟子,我只是這本書的小小的搬運工。先生的一生主要時間在研究國學,書法是余事,論書的觀點散落在各種文章及談話中。先生的論書絕句就是一部中國書法簡史。先生論書話語平實,普通人也能看得懂,這充分說明先生高屋建瓴,在編輯過程中受益匪淺。”</p> <p class="ql-block">《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劉正成認為,姚先生是山西文化的名片,更是當代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家。他的三件代表作尤其值得大家學習。第一件是《永祚雙塔四百周年記》,文章是姚先生所寫,書法也是他所書。第二件是《論書十條屏》,每一首都提出了一個書法理論問題。第三件《千字文》,可以說是他接受碑學理念后,自成一家的集大成之作,是經(jīng)過精心創(chuàng)作、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傳世精品。</p><p class="ql-block">中國書協(xié)第六屆副主席王家新說,作為姚先生的粉絲,認為姚先生的學問與人品都極為出眾,說國寶不為過。姚先生作為大學問家、書法家,他一直“不失其所”,他清楚自己該讀什么、做什么、關(guān)注什么,人生該遵循怎樣的方向,從未迷失,所以他的成就長久、生命長久,人格與學問也長久。</p> <p class="ql-block">曾在多個場合見過著名書法家解小青師妹,此次榮寶齋相見,分外高興。小青少年成名,六、七歲時曾坐在姚先生的膝上聽先生指點寫字,十歲斬獲“全國少年兒童大字比賽一等獎”,24歲時考入首都師范大學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教授門下,是全國第一位書法女博士,如今是中央美術(shù)學院博士生導師。白景峰請她主持這次研討會,她謙辭。當年那個坐在姚先生膝下的小女孩長大了,書藝大進,到了擔當重任的時候了。小青在發(fā)言中說:“我跟隨姚先生學習古代文學,最初系統(tǒng)的書法理論知識也全是姚先生講授的。姚先生逐字逐句地給我講解《歷代書法論文選》上下兩冊。講完這些內(nèi)容后,他還會從古代文學發(fā)展史、思想史的角度切入,引導我去理解蘇軾的書論、崔瑗的《草書勢》等,讓我能形成客觀公允的學術(shù)判斷與評價。姚先生一輩子投身教育,勇于擔當、樂于奉獻,“教師”二字,是他一生的堅守?!?lt;/p><p class="ql-block">在《姚奠中論書》中,有《題解小青書藝》一文,姚先生寫于2003年5月,“孟子有云:‘大匠誨人必以規(guī)矩,學者亦必以規(guī)矩’。小青學書取法鍾王,循規(guī)蹈矩,早露頭角。勤奮有年,得心應(yīng)手。故能不驕不躁,從容自如,有典有則,豐姿綽約。假之以時日,參之以甲金篆隸,傅青主所謂‘正入’‘變出’,變化見妙者,當可預期也?!?lt;/p> <p class="ql-block">由于發(fā)言者踴躍,主持人白景峰只好限定發(fā)言時間,每人不超過5分鐘。可是,要說的話太多,5分鐘哪夠。后來又限定發(fā)言時間不超過兩分鐘。</p><p class="ql-block">牛貴琥老師是先生的親傳弟子,被安排在后面發(fā)言。牛老師說,姚先生的書法教育理念可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學問為本。先生說:“先把學問搞好再說。根基厚,行得遠?!倍欠?wù)社會。先生以“用世為歸”為準則,堅持書法應(yīng)以發(fā)揮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三是移人性情。書法不是僅僅培育一個書法能手,而是使之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不斷日新的人。四是守正創(chuàng)新。什么是正?正就是真、本真。如何守正?“巧媚排除始得真”。只有守正的創(chuàng)新,才是真正的新,有價值的新。</p> <p class="ql-block">《姚奠中論書》扉頁姚先生這張照片是我拍的。</p> <p class="ql-block">近6點半了,榮寶齋的電梯已經(jīng)下班停運,研討會的氣氛仍然熱烈。姚先生離開我們已近12年,但他的人品與作品,仍然深深地影響著后世的人們。當人們圍坐在一起說著先生時,他就在我們心中復活了。先生就像一座燈塔,一直在照亮著我們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姚先生的紀念活動舉辦的時候,也常常是同門師友相聚的時刻。</p><p class="ql-block">師姐落馥香第一時間把先生書藝研討會的消息告訴我,并發(fā)來了邀請函。得知消息非常激動,這樣珍貴的機會我肯定要參加。我們的二導師劉毓慶因步行不利,遺憾不能來京?!兑Φ熘姓摃分惺沼袆⒇箲c老師的文章《姚奠中先生的學術(shù)思想與實踐》,文章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姚先生守護中華學術(shù)正脈的理論基礎(chǔ)與實踐探索,破解了姚先生為何能得到當代幾位泰斗級前輩的高度評價、為何能得到千百萬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崇和敬仰的奧秘。另一位二導師牛貴琥代表姚門弟子前來參加研討會,并做重要發(fā)言。</p> <p class="ql-block">先生書藝展開幕當天未能來京的師妹馬銀華,在電話里聽我講了研討會盛況后,激動地第二天就坐上高鐵和夫君山人一起來到北京,直奔榮寶齋。</p><p class="ql-block">師妺來了,當然要盡地主之誼。而且,我原本就有“二刷”先生書藝展的打算。先生的書法博大精深,一次怎能看懂、看夠。于是,10日下午,與馬師妹相聚榮寶齋。</p> <p class="ql-block">與開幕式那天的人潮如堵相比,人少了許多。展廳安靜,正適合細細品味先生書法中的深厚意境。和馬師妹一起在先生作品前一一觀賞,長久駐足,一個字一個字地認、讀、思,品味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感受先生蓬勃昂揚的生命力和博大精深的書藝境界。“充海闊天空之量,養(yǎng)先憂后樂之心”“太上養(yǎng)神,其次養(yǎng)形,神清意平,百節(jié)皆寧”“解脫四我四煩惱,弘揚三藐三菩提”“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先生的書法高古、雄渾、沖淡、典雅,觀之令人振奮,并深深贊嘆。</p> <p class="ql-block">先生說,寫字要理解字,要懂文字學。不懂文字,照人畫,他錯你也錯。</p><p class="ql-block">先生還說,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書法水平的高低與個人修養(yǎng)、文化水平息息相關(guān)。文化水平低,認識和修養(yǎng)上不去,再寫也寫不高。</p><p class="ql-block">姚先生常說,書法作品一定是有內(nèi)容的,外在技術(shù)與內(nèi)在意識相結(jié)合,才能寫出好的作品。書以載道,書品即人品。</p> <p class="ql-block">記得上世紀80年代我們讀研究生的時候,姚先生給我們講過他自己寫的詩:“識廣胸懷闊,靜觀氣自平。紛繁元歷歷,化育贊生生?!币馑际钦f,只要心胸開闊、立意高遠,即便遇到煩惱事,只要靜觀一切,自會心氣平和。人世間紛繁復雜,不會一帆風順,但大自然會化育一切,“天地之大德曰生”,人類總會生生不息地向前行進。這首詩正是先生豁達人生態(tài)度的生動寫照。正是這份寵辱不驚、平和淡然的大家氣度,使姚先生歷經(jīng)磨難卻依然保有溫潤的生命光輝?!皫追L雨后,故國山河新。欲使千山綠,何妨萬苦辛。”這幾句詩生動地道出了先生作為教育工作者“化育贊生生”的心境。每當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姚先生的這首詩總會浮現(xiàn)在眼前。</p><p class="ql-block">姚先生一直視書法為“余事”,卻在不經(jīng)意間成為中國百年書壇的一座高峰。先生不僅在書法領(lǐng)域成就卓越,其詩、書、畫、印被譽為“四絕”,2009年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項——第三屆蘭亭獎終身成就獎。</p> <p class="ql-block">“生而人得其利,死而人畏其神,亡而人用其教。是以三百年?!边@說的不正是先生嗎?先生的作品將人的性情、氣質(zhì)稟賦、學識修養(yǎng)及道德情操通過筆墨展現(xiàn)融為一體。尤其是到了100歲時,他的書法全憑神行,不刻意求工,達到了人與書融合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每次看先生的作品,都有一種靈魂得到洗禮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白發(fā)飄然的劉鎖祥老師也來到了展廳。劉鎖祥老師是姚奠中書藝研究會會長、《姚奠中書藝研究會會刊》主編。他在研討會發(fā)言時說,20世紀90年代中期,太原師范學院在全國較早設(shè)立書法專業(yè),在姚先生指導下,書法專業(yè)設(shè)在中文系下,并非獨立書法學院。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正確的。書如其人,沒有好的人品和文字根基,很難把字寫好。</p><p class="ql-block">劉鎖祥老師和我們聊起了向姚先生學字的往事。一次,劉老師在一篇文章中用錯了一個典故,姚先生很嚴厲地批評了他,并手書一字條:似是而非最害人。這個紙條劉老師一直珍藏著。劉老師有段時間在書法作品署名時自稱姚門后學,不敢自稱弟子,姚先生說“太見外”,此后,劉老師才自稱弟子?!兑Φ熘袝囇芯繒芬荒瓿鰞善冢謩e在姚先生農(nóng)歷生日(5月21日)和忌日(12月27日)出版,可見劉鎖祥老師的用心。</p> <p class="ql-block">姚奠中國學教育基金會的郭艷軍老師說,自姚先生書藝展開幕以后,劉老師每天第一個在門口等著開門,最后一個離開。自稱“北漂”的劉老師退休后將研究、弘揚姚先生的書法藝術(shù)當作自己的事業(yè),想必他從中多有獲益,樂在其中。</p><p class="ql-block">郭艷軍喜歡畫畫。這次先生的展覽中有多幅畫作,是郭老師爭取的結(jié)果。先生的詩、書、畫、印,都要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看到姚先生那幅彩色的《牡丹玉蘭》國畫,紫紅色的兩朵牡丹花旁是清新淡雅的玉蘭,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畫的左上角有先生“戲題”詩一首:</p><p class="ql-block">春風得意花競發(fā),素裹紅妝亦比妍。</p><p class="ql-block">數(shù)十年來停畫筆,今朝偶作侮嬋娟。</p><p class="ql-block">意思是說,我已經(jīng)幾十年不畫畫了,今天看到牡丹玉蘭在春天里競相爭妍,忍不住提筆助興。畫得不好輕慢你們了。最后一句“今朝偶作侮嬋娟”,把牡丹和玉蘭比做嬋娟,先生自謙畫筆生疏對不起美麗的花們。姚先生真是風趣幽默啊。</p> <p class="ql-block">閉館時間到了,我和馬師妹還在先生的作品前流連。</p><p class="ql-block">有位參觀者詢問是否有《姚奠中論書》可購買;有位來自河南的書法愛好者在認真觀賞。</p><p class="ql-block">五天的展期,有點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