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長治的古代寺廟堪稱一絕!</p><p class="ql-block">一天轉(zhuǎn)了9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寺廟</p><p class="ql-block">首先是梁家莊觀音堂。</p><p class="ql-block">之后沿濁漳河一線分別去了:</p><p class="ql-block">原起寺、天臺庵、大云院、龍門寺、佛頭寺、淳化寺、回頭寺、夏禹神祠……</p> <p class="ql-block">原起寺,位于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qū)黃牛蹄鄉(xiāng)辛安村東鳳凰山巔,占地面積729平方米,始建于唐天寶六年(747年)。</p><p class="ql-block">原起寺坐北朝南,橫向開間,南北長22.3米,東西寬32.7米,占地面積729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享亭、大雄寶殿,東側(cè)有配殿,西側(cè)有大圣寶塔;現(xiàn)存大雄寶殿、青龍寶塔均為宋代原構(gòu),余皆明、清建筑。</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原起寺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天臺庵,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北耽車鄉(xiāng)王曲村中一壇形孤山上。始建于唐天祐四年(907年)另一說:始建年代為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為北方天臺宗庵院,占地面積97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天臺庵,建筑面積90余平方米,現(xiàn)僅存正殿和一通石碑。正殿建于1米高的石臺基上。面闊7.15米,進深7.12米。單檐歇山頂,簡板布瓦,琉璃脊獸,屋坡舉折平緩,四翼如飛。檐下四周設(shè)臺明,正面明間臺明下安裝踏跺。殿身四周為圓木柱,柱間施闌額,無普拍枋,柱礎(chǔ)為覆盆式,柱頭卷殺較緩,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殿內(nèi)無柱,四椽栿通達前后檐柱,結(jié)構(gòu)簡練,相交嚴實,無繁雜裝飾之感,使殿內(nèi)空間顯得更大,與五臺山南禪寺大殿的建筑結(jié)構(gòu)相近,體現(xiàn)唐代建筑的特點。</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天臺庵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大云禪院,別名大云寺,初名仙巖院,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324省道平順太行水鄉(xiāng)風景區(qū)。這座寺廟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云禪院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建筑風格吸引了眾多游客。寺內(nèi)保存有五代時期的壁畫和石碑等珍貴文物,尤其是彌陀殿,是中國僅存的三座五代木構(gòu)建筑之一,展現(xiàn)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藝。</p> <p class="ql-block">彌陀殿:大云禪院的正殿,建于五代時期,是中國僅存的三座五代木構(gòu)建筑之一。殿內(nèi)保存有20余平方米的五代壁畫,施以藍、綠、赭三色,墨線勾勒,與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畫風格相似。</p> <p class="ql-block">佛頭寺,位于山西省平順縣城東北50千米的陽高村,四周群山環(huán)抱,寺院建在村中土丘上,寺院東臨濁漳水,背依佛爺垴。</p><p class="ql-block">佛頭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僅存正殿一座。 正殿坐北面南,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簡板布瓦屋面,琉璃脊飾。其周圍還有遼代建筑觀音堂、清代建筑藥王廟等,共構(gòu)成組木結(jié)構(gòu)古建筑群。佛頭寺地處偏僻,歷代修繕改動不大,較為完整的保留了宋代建筑特征和地方建筑手法,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shù)研究價值。</p><p class="ql-block">1996年,佛頭寺被確定為山西省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佛頭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淳化寺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陽高鄉(xiāng)陽高村,據(jù)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順縣志》記載,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南北群山疊嶂,山峰聳峙;東西與民宅相依,農(nóng)舍密布;寺前近臨深谷,漳河水由此緩緩穿流而過,甘林公路由寺前東西貫通。這里風景獨特,交通便利。</p><p class="ql-block">正殿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布筒板瓦屋面。明間前后辟板門,斗拱四鋪作單抄,昂呈批竹式。梁架為徹上明造,建制規(guī)整,用材規(guī)范,大梁兩端直接搭在柱頭斗拱上,平博垂直施卷云駝峰,上置隔架拱,至平梁瓜柱。宋金規(guī)格顯著。淳化寺內(nèi)有宋代石經(jīng)幢兩通,高3米余,幢身1.8米,平面八角形,諧書陰刻《尊勝陀羅尼經(jīng)》《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刻于北宋開寶三年(970年)。</p><p class="ql-block">1996年1月12日,淳化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淳化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回龍寺,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陽高鄉(xiāng)侯壁村,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佛殿是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回龍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單檐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平面近方形,佛殿前檐有“蟬肚”形狀的木構(gòu)件,佛殿內(nèi)有清代工筆淡彩壁畫50余平方米?;佚埶路鸬畋A袅嗽S多民間工匠做法,反映了早期地方建筑的多樣性和民間工匠的創(chuàng)造性,具有較高的建筑研究和歷史文物價值。</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回龍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夏禹神祠,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陽高鄉(xiāng)侯壁村,夏禹神祠創(chuàng)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兩代皆有修葺。建筑面積366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夏禹神祠現(xiàn)存正殿坐北面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平面近方形,柱頭斗棋、補間斗棋均為四鋪作,明間設(shè)板門,兩次間設(shè)直欞窗,梁架為四椽袱對前乳袱通檐用三柱,柱頭卷殺和緩,為元代遺構(gòu)。殿前有石構(gòu)月臺。殿前月臺為青石雕造,雕刻精美,比例協(xié)調(diào)大方,惜月臺束腰處精美的團龍、花卉等圖案在“文革”破“四舊”時被斫損。山門上為倒座戲臺,面闊三間,進深四椽,懸山頂,上為戲樓,下為山門通道。</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夏禹神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