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蘿北名山島,坐落于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名山鎮(zhèn),它是黑龍江主航道中國一側(cè)的江心島嶼。該島距離中國江岸約有200米的距離,而與俄羅斯的阿穆爾捷特城遙相呼應(yīng),相距約900米。其形狀宛如一枚精致的仿錘,更因形態(tài)宛若蛟龍戲水,而被賦予了“黑龍島”的雅稱,增添了幾分神秘與威嚴。</p> <p class="ql-block">名山島,黑龍江水在此一分為二,其四周碧波蕩漾,將這座小島緊緊依偎,營造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寧靜與悠遠氛圍。島上植被茂盛,保護得近乎完美,名貴樹種如挺拔的水曲柳、蒼勁的胡桃楸以及秀麗的黃波欏等,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它們以各自獨特的姿態(tài)矗立于小島之上。這滿眼的綠意盎然,生機勃勃,仿佛引領(lǐng)著人們步入了一個天然的大氧吧。</p> <p class="ql-block">乘坐觀光車穿梭于名山島之間,我們得以盡情地品味沿途那如畫的風(fēng)景,在轉(zhuǎn)瞬之間便輕松抵達了黑龍江流域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踏入黑龍江流域博物館,仿佛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之旅。這座坐落于名山島的博物館,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俄界江之畔,承載著黑龍江流域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多元文化。</p> <p class="ql-block">剛進入館內(nèi),那幅黑色的黑龍江流域立體圖版便吸引了我的目光,其清晰地勾勒出黑龍江流域在世界地理中的大致方位,讓我對這片廣袤流域有了初步的整體認知。</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隨后,步入序館之內(nèi),歷史文化館以一幅幅生動的圖片與一行行遒勁的文字,詳盡而細膩地勾勒出蘿北縣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遷與發(fā)展軌跡。</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從古肅慎人的英勇崛起,到采金狂潮如洪流般席卷這片土地;從抗聯(lián)英雄與日寇之間展開的浴血奮戰(zhàn),到轉(zhuǎn)業(yè)官兵、老一代墾荒人以及下鄉(xiāng)知識青年在這片熱土上揮灑的青春激情與不朽傳奇;再到華夏民族、俄羅斯民族、猶太民族這三大古老文明在此地的交匯融合,共同譜寫了蘿北文化的輝煌篇章。這一幕幕歷史的畫卷,不僅讓我深切地領(lǐng)略到了蘿北文化的豐富底蘊與獨特魅力,也讓我對這片土地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認識。</p> <p class="ql-block">在動物館內(nèi),優(yōu)雅的丹頂鶴與純潔的天鵝于濕地間悠然覓食,威風(fēng)凜凜的老虎則在模擬的雪山山林中徘徊巡游,而那巨大的鰉魚標本赫然在目,這些栩栩如生、細致入微的場景塑造,深刻地讓我領(lǐng)略到了黑龍江流域那豐富多樣、生機勃勃的生態(tài)資源之魅力。</p> <p class="ql-block">而更為強烈的震撼源自古生物展區(qū),那里,猛犸象化石傲然矗立,仿佛跨越了千萬年的風(fēng)霜;恐龍骨架則撐開了時間的裂隙,以其雄渾的姿態(tài)訴說著往昔的輝煌。這些遠古生物與玻璃柜中靜靜陳列的三米長鰉魚標本,在無聲中展開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那條因人類過度捕撈而遺憾絕跡的巨魚,其鱗片在柔和的燈光下泛著幽冷的光芒,仿佛在默默控訴著生態(tài)遭受的創(chuàng)傷。這一幕,令我猛然間深刻領(lǐng)悟到“保護”二字背后所承載的沉甸甸的敬畏與責(zé)任。</p> <p class="ql-block">站在博物館觀景臺向北極目遠眺,只見江對岸,俄羅斯的阿穆爾捷特城在朦朧的薄霧中輕輕掩映,其建筑的輪廓時隱時現(xiàn),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緩緩展開。</p> <p class="ql-block">離館前,忽聞解說員提醒大家仰望穹頂:博物館由六個展館組成,從空中俯瞰,六個展館相連,構(gòu)成一條騰飛的巨龍造型。其中:“龍頭”為自然館,昂揚向上;“龍身”為歷史民俗館,蜿蜒伸展;“龍尾”為動態(tài)演藝廳,如翻卷的浪花。尤為精妙的是,連接各展館的空中棧道,其曲線設(shè)計暗合“龍脊”。此刻方知,自已宛如置身龍體之中,渾然不覺已行走于龍體之內(nèi)。</p> <p class="ql-block">攝于 黑龍江鶴崗</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