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網(wǎng)站首頁 >全國第一家知青博物館在黑河市開館 <div> 日期:2009-08-12 <br><br>東北網(wǎng)記者 孫曉銳 攝東北網(wǎng)8月11日訊 (記者 孫曉銳) 11日上午,全國第一家知青博物館在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鎮(zhèn)正式開館。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出席開館儀式并致辭,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禹鵬,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劉東輝,黑龍江省政協(xié)副主席劉海生出席開館儀式并參觀了博物館。來自全國各地1200余名當年曾在這片黑土地上揮灑汗水的老知青到場祝賀博物館開館。<br>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知青博物館的落成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40多年前廣大知識青年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帶著激情與夢想,從繁華的都市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開發(fā)北大荒,建設邊疆奉獻了青春、熱血和汗水,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絢麗的篇章。真誠希望知青朋友們一如既往地對第二故鄉(xiāng)給予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為第二故鄉(xiāng)的發(fā)展和振興做出新的貢獻。<br><br>知青博物館以黑龍江知青史為展覽主題,館藏文物9700件,收集知青照片及資料13000余件。展覽共分為共赴北大荒、閃光等青春、浴火鳳凰、苦澀的記憶、改革開放的中堅、兩地情等六個部分內(nèi)容。全面展示了186萬知識青年在黑龍江省艱苦創(chuàng)業(yè)、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的業(yè)績,展現(xiàn)了廣大知青在改革開放中爭當中堅的風采。</div> 知青博物館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座以全面展示、傳承中國知青歷史文化為主旨的大型博物館,是集研究、收藏、教育、展示、閱覽、交流于一體的社會公益性文化場館?,F(xiàn)為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公益一類。<br><br>該館于2002年籌備,2006年開工建設,2009年竣工開館,占地8.3公頃,總建筑面積2.13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42萬平方米,館藏文物3.3萬件,史料9461件/套。建有基本陳列館、赤子之誠知青專題館、知青油畫館、知青國畫館、知青影視劇院、開放式文物庫房、室外大型文物廣場、老知青接待中心、知青文創(chuàng)中心等設施,現(xiàn)已成為全國知青歷史文化的研究中心、知青歷史文物的收藏中心,知青精神宣傳教育的展示中心。<br><br>該館先后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黑龍江省十大精品館”等稱號,2012年納入中央免費開放博物館,2013年榮獲黑龍江省免費開放博物館“最佳綜合示范獎”(全省僅三家),2018年榮獲全國文博系統(tǒng)先進標兵單位(全省僅一家)。 為了那段不該忘卻的紀念---黑河知青博物館<br>作者:袁德山 蔡闊 攝影:蔡闊 來源 :研究室宣傳處 本站日期:2017-11-02 瀏覽次數(shù) : 7627<br><br>黑河知青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以中國知青史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展館,國家三級博物館。該館重視科研工作。2011年與黑河學院合作建立中國知青研究所,現(xiàn)已完成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4項。2012年,先后舉辦中國知青博物館建設與發(fā)展研討會和首屆中國知青文化周活動。現(xiàn)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br><br>館舍的建筑風格旨在烘托激情燃燒的歲月,體現(xiàn)知青創(chuàng)業(yè)與開拓的精神。建筑面積7100平方米,展廳面積6400平方米。2009年8月正式開館。<br><br>隨著時光的流逝,漸行漸遠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已經(jīng)成為歷史。但歷史不能忘記知青對開發(fā)建設北大荒的貢獻;不能忘記知識青年美好的追求在重重考驗下放射出的光輝;不能忘記那些知識青年的涌入,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文化資源,跨越式改變了這一地區(qū)的文化生活和人的素質(zhì)。當年,黑河地區(qū)接納了23萬名全國知青,知青的印跡牢牢銘刻在這片黑土地上,并生根發(fā)芽成為當?shù)氐囊恢е匾拿}。為傳承知青精神和知青文化,黑河市加大力度打造知青文化產(chǎn)業(yè),積極推動這一先進文化的傳播和影響。<br><br>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年代,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全國1740萬城市青年參與了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他們戰(zhàn)天斗地、無私奉獻,用火熱的青春書寫了一部知青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的壯麗史詩。<br><br>幾十年過去,當年的知青們?nèi)蓊伬先セ蛞巡辉?,但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卻從未被抹去。為了那段不該忘卻的紀念,黑河建起了黑龍江知青博物館。在那里,知青們走過的足跡一一浮現(xiàn)眼前——<br><br>該博物館以中國知青史為主題,全面反映知識青年為開發(fā)邊疆、建設邊疆做出的偉大貢獻,展現(xiàn)廣大知青在改革開放中爭當中堅,為第二故鄉(xiāng)做新貢獻的風采。為弘揚北大荒知青精神,研究知青歷史和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br><br>展覽以弘揚知青精神、傳承知青文化為主題,展示1700萬中國知青為開發(fā)建設祖國邊疆農(nóng)村所做出的歷史貢獻。設三個展廳:步入寬敞明亮的一展廳,以《知識青年在黑龍江》為主題,全面敘述了自1955年全國第一批知青“北京莊”開墾北大荒以來,185萬知青數(shù)十年的奮斗史。展覽的主要特點是以真人、真事講故事,分為共赴北大荒、閃光的青春、浴火鳳凰、難忘的記憶、改革開放的中堅和兩地情六部分,內(nèi)容翔實感人。二展廳以《中國知青歷史縱覽》為主題,敘述了全國各地城市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歷史,他們在紅土地、黃土地、黑土地、大草原、大戈壁,建設邊疆,保衛(wèi)邊疆的崢嶸歲月。三展廳是以《青春敘事》為展覽主題的油畫廳,由當代著名知青畫家陳逸飛、陳丹青、徐純中、沈嘉蔚等創(chuàng)作的230幅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為主題的專題畫展。他們以自己下鄉(xiāng)的親身經(jīng)歷,飽含激情去進行再創(chuàng)作,從多角度再現(xiàn)知青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在藝術水準上可堪稱我國油畫界的精品。<br><br>2013年開始舉辦“與共和國同命運”知青博物館全國巡展.現(xiàn)已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昆明和重慶等地成功展出,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br><br>該館以中國知青史為主題,全面反映1740萬知識青年,為祖國開發(fā)建設、艱苦創(chuàng)業(yè)作出的偉大貢獻,在文化、科技、教育等諸多方面做出的不朽業(yè)績,在改革開放中爭當中堅的風采,對弘揚知青精神,研究知青歷史起到了重要作用。展覽以真人、真事,講故事的方式介紹,內(nèi)容分共赴廣闊天地、譜寫閃光青春、浴火鳳凰、苦澀的記憶、返城之路、改革開放的中堅等六部分,以圖板、照片、文物、雕塑、場景、油畫為主要展示手段,為歷史留下了永久的痕跡,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br><br>第一部分 共赴廣闊天地<br><br>“到農(nóng)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是祖國母親的召喚!中國知青一代人在這個召喚下,自1955年的志愿墾荒隊,到1962年國家有組織有計劃的“四個面向”,到1968年舉國上下大規(guī)模的上山下鄉(xiāng),歷時20余年,上山下鄉(xiāng)知情達1770余萬。他們放棄城市的優(yōu)越生活,盡共和國長子長女的責任,來到艱苦閉塞的農(nóng)村與邊疆,與當?shù)厝嗣褚黄饝?zhàn)勝酷熱洪水,戰(zhàn)勝嚴寒冰雪,與天斗、與地斗,變“大荒”為“糧倉”,建起工廠,勘探開荒,辦起學校,傳播文化,屯墾戍邊,他們是新中國的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br><br>第二部分 譜寫閃光青春<br><br>架橋鋪路、開荒種地、伐木造林、勘探開礦,他們是祖國新一代的拓荒者;萬里疆土、千里邊防、亦兵亦農(nóng),他們是屯墾戍邊的新生力量;教書育人、宣傳文化、追求科學,他們是城市文明的傳播者。<br><br>第三部分 浴火鳳凰<br><br>血是紅的,心是紅的,青春的火花也是紅的,逝去的知青把所有的一切,都長埋在了那片土地上。逝者,有的被授予烈士,歷史將永遠銘記他們的英名;有的死于病魔、事故,雖然并不轟轟烈烈,卻令人扼腕嘆息。鮮血像火一樣鍛造了他們,他們是浴火的鳳凰。<br><br>第四部分 苦澀的記憶<br><br>所有的知青,心底都深深埋藏著對那段經(jīng)歷的記憶,甜蜜也好,苦澀也罷,既抹不去,也奪不走。這些苦澀的記憶,是對那個特殊年代的真實記錄。<br><br>第五部分 返城之路<br><br>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黨和政府面對新的形勢,積極調(diào)整政策,縮小下鄉(xiāng)范圍,開拓安置途徑,逐步結束上山下鄉(xiāng),把知青返城工作納入城鎮(zhèn)就業(yè)制度改革的軌道。<br><br>第六部分 改革開放的中堅<br><br>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返城后的知青頂著生活的壓力,克服年齡大,學歷低,知識貧乏,技術基礎薄弱等各種困難,從頭學起,從頭干起,重新創(chuàng)業(yè)。他們投身改革開放的風口浪尖,勇做弄潮兒,成為改革開放的中堅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的棟梁。<br><br>弘揚知青時代的精神<br><br>黑河地處邊疆,當年農(nóng)墾和地方共接受了23萬來自京、津、滬、哈、浙的知識青年,成為上山下鄉(xiāng)知青最多的地區(qū)之一。為了再現(xiàn)這一歷史,黑河市把建設知青博物館作為繁榮文化產(chǎn)業(yè)的重點加以推進。和省內(nèi)佳木斯、農(nóng)墾總局知青相對集中的地方比,黑河并不占有優(yōu)勢。但黑河卻最早拿出籌建知青館的項目規(guī)劃,并得到省相關部門的批準。今天我們在感嘆這座反映知青精神殿堂的背后,更感動的是知青館的建設者。為了確定展覽內(nèi)容,他們聘請省內(nèi)外歷史專家,遍訪各地知青,一年內(nèi)幾十易其稿,最終得到中宣部的批準。文物是博物館的要素,幾年來,知青館籌建處在京、津、滬、哈等地相繼成立了工作站,幾百名老知青義務為建館收集文物和資料。知識青年的好榜樣金訓華,至今他母親還保存著一件他小時候穿的毛背心,是他們多次登門,老媽媽才把它捐出來。全國知青代表邢燕子把她和董加耕受到毛主席接見的珍貴照片捐給知青館,很多知青把珍藏多年的手抄本、老照片、往來書信等捐出,這些實物大多算不上文物,但卻是一個時代的象征。<br><br>最難的是建館資金,政府有投入,但為數(shù)不多,幾千萬的資金都是“找”來的。籌建處領導跑國家、跑省里,爭得了部分資金,最重要的是到知青那里去找。在籌建的幾年里,他們跑遍了全國各地,就連春節(jié)都在外地給知青拜年。他們的真誠感動了知青們,幾千元、幾萬元、幾十萬元,上海知青張剛一人就捐款100多萬元。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全國知青捐款達到2100多萬元,占整個建館資金的80%,支撐起全國首座知青博物館的大廈。<br><br>知青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人物和英雄人物<br><br>全館展出的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了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歷史背景,他們?yōu)樽鎳腿嗣褡鞒龅臍v史貢獻,以及知青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人物和英雄人物。<br><br>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歲月里,黑河地區(qū)曾經(jīng)接納過數(shù)萬名全國各地的知青,他們與當?shù)氐霓r(nóng)場職工、農(nóng)民一道參加黑龍江生開館現(xiàn)場產(chǎn)建設,這里曾培育了金訓華、陳健等知青楷模,也出過聶衛(wèi)平、肖復興、梁曉聲,姜昆,姜大明,濮存昕等知青名人。<br><br>當年的知青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謳歌著這段歷史。在知青博物館,我們能看到一批知青作家的名字,如梁曉聲、史鐵山、葉辛、張抗抗等,他們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代表了當今知青文學的發(fā)展方向。其中根據(jù)著名知青作家梁曉聲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年輪》、《今夜有暴風雪》等都在國內(nèi)產(chǎn)生較深遠的影響。2010年7月,30集電視劇《知青》在黑河市錦河農(nóng)場開機。這是梁曉聲又一部以知青為題材的力作,它完整地再現(xiàn)了一代知青人的青春歷程。這片黑土地里走出了很多家喻戶曉的人物:著名作家,寫了以知青生活為內(nèi)容的長篇小說〈年輪〉的梁曉聲;金石畫家周京生;棋圣聶衛(wèi)平。<br><br>知青中令人感動的故事 <br><br>我們一行觀看了館內(nèi)歷史展品,傾聽講解員對知青故事的生動描述,并觀看了知青年代勞動、生活的場景再現(xiàn)。大家充分感受到北大荒知青的勤勞、勇敢、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一些記者在聽講解員講述知青艱辛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的故事時,不禁落下感動的熱淚。<br><br>進了展館,可以看到濃縮、熟悉的生活場景,可以看到激情燃燒的勞作場面,可以摸摸那些簡陋的生產(chǎn)工具,可以坐坐暖和的土炕,可讓知青們再次回味了那段生活的酸甜苦辣。<br><br> 除了文字、圖片外,還有圖畫、場景、雕塑、文物等,集中地展示和反映了當年全黑龍江省185萬知青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歷史、在改革開放中拼搏奮斗的風采、在返城后為第二故鄉(xiāng)無私奉獻的新業(yè)績。這里都是真人真事,很多資料來自于知青們撰寫的回憶錄。認真的聽講解員講那當年的故事,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人們對這段歷史懷念、思考、無悔、無怨、愛與痛交織的復雜情感。這是一代人的青春足跡,是一座座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里程碑。<br><br>知青博物館的這個食堂做飯的情景非常的逼真,很多知青看到這雕塑你像回到了當年,感動得熱淚盈眶。<br><br>這個故事叫“飄逝的綠圍巾”。北京的一個女知知青收藏著一條綠圍巾,這圍巾是媽媽在嚴冬的時候為她織的并寄給她的。取包裹時她戴上引來了很我羨慕的目光?;氐竭B隊時,只是在上夜班時戴了下,結果被連隊發(fā)現(xiàn)了,批評為小資產(chǎn)階級。后來這條圍由在箱子里壓了整整六年。<br><br>“鴿子”的故事。這幅畫是一對青年和一個鴿子,這是一個叫:女青年病了,男青年為她殺了心愛的寵物一對鴿子燉了。他找到女朋友剛吃了幾口,上工的鐘聲響了,他趕緊把鍋蓋上,藏在炕洞里。晚上收工后,兩人躲在屋里又偷偷吃起來。半夜里女青年肚子痛,被送到場部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男青年哭喊著:“是我害了她啊!我一口肉沒吃,全放到她的碗里了.....”那撕心裂肺的哀嚎,讓人的心都碎了。 <br><br> “情債”故事。老連長請一位男知青他到家里吃飯,三大碗餃子讓他風卷殘云,造個精光。等他跳下炕去,想到外屋想盛點餃子湯時,眼前的情景令他目瞪口呆:兩個孩子和他們的母親蹲在爐臺旁,圍著一碗黑呼呼的雪里蕻咸菜啃窩頭,每個人跟前有半碗漂著油花的餃子湯。這“情債”留在了知青的心里,當年老鄉(xiāng)們對知青年的感情也是恩重情深的。<br><br>為金訓華守了三十年的墓。金訓華、張勇,這名字當年的人都不會陌生,如今站在這里緬懷他們,心情真的很復雜。左面的這位曾經(jīng)獲得“感動中國”人物的當年的知青,就是被金訓華救上來的那位知青,為此他沒有回城,他在黑土地上為金訓華守了三十年的墓,他的事跡感動了中國。<br><br>這幅畫沒有解說詞,但讓人看了不覺心酸。當年,有多少女知青因各種原因,無奈地嫁給了當?shù)氐霓r(nóng)民。這一笑一苦的臉,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痛。這些站在這張照片的孩子們,知青是他們的父輩,雖然無法理解當時的歷史,但他們說看了也非常的感動,這倒讓人欣慰。<br><br>對知青問題的爭論,必將被歷史所湮沒,但知青為祖國、人民創(chuàng)下的業(yè)績將彪炳史冊,永遠留在祖國大地,留在人民的心中!因為“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斗!只有奮斗,才能治愈過去的創(chuàng)傷;只有奮斗,才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br><br>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p class="ql-block">黑河港務局碼頭</p> 金光耀 陳軍 黃洪基 金大陸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璦琿鎮(zhèn)碼頭</p> <p class="ql-block">周禹鵬代表上海知青向黑河知青博物館贈送禮品,劉樹新館長接禮。</p> <p class="ql-block">參觀黑河知青搏物館</p> <p class="ql-block">參觀黑河知青搏物館</p> <p class="ql-block">參觀黑河知青搏物館</p> <p class="ql-block">參觀黑河知青搏物館</p> <p class="ql-block">參觀黑河知青搏物館</p> <p class="ql-block">參觀黑河知青搏物館</p> <p class="ql-block">參觀黑河知青搏物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