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聯(lián)合國官網(wǎng)簡介】辛格維利爾國家公園(Tingvellir National Park)</p><p class="ql-block">辛格維利爾(冰島語:<span style="font-size:18px;">Tingvellir,英文拼寫:Thingvellir)</span>)國家公園是一個曾經(jīng)在冰島歷史上很受關注的會議,阿爾廷(露天議會)的召開地。阿爾廷始于公元930年,并一直持續(xù)到公元1798年。每年, 在兩周多的時間內,阿爾廷制訂相關的法律,強調自由民主的理念,并解決爭議。對于冰島人民來說,阿爾廷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和象征作用。遺址包括平位利爾國家公園和阿爾廷會址,即大約50個用草皮和石頭建造的攤棚的碎片。10世紀時的廢墟被認為已深埋地下。該遺址還有18世紀和19世紀遺留下來的農用工具。該公園展示了一千多年間景觀的保護方式。2004年被列為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注:聯(lián)合國中文網(wǎng)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將“辛格維利爾”</span>誤譯為“平位利爾”。</p> <p class="ql-block">冰島有三個國家公園:辛格維利爾(Tingvellir)國家公園、斯奈菲爾冰川(Sn?fellsj?kull)國家公園和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Vatnaj?kull National Park)。</p> <p class="ql-block">辛格維利爾地處辛格瓦德拉湖(Tingvallavatn)北岸,位于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東北40余公里,是冰島著名旅游線路“黃金圈”的三大景區(qū)之一,另外兩處是蓋歇爾間歇泉區(qū)(Geysir)和黃金瀑布(Gullfoss)。綠線內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辛格維利爾國家公園范圍。</span></p> <p class="ql-block">蓋歇爾間歇泉區(qū)(Geysir)。</p> <p class="ql-block">黃金瀑布(Gullfoss)。</p> <p class="ql-block">辛格維利爾國家公園游客中心,游客可以在這里了解辛格韋德利的歷史和自然風光。</p> <p class="ql-block">辛格韋利爾國家公園(Thingvellir)曾經(jīng)是冰島一年一度的阿爾廷(Alting)議會所在地。阿爾廷議會從公元 930 年開始,直到 1798 年的最后一次會議為止,都是冰島的議會。1881 年以后,議會則位于雷克雅未克的 Altingishúsie 內。</p> <p class="ql-block">辛格維利爾國家公園成立于1930年,以紀念議會成立1000周年。公園后來進行了擴建,以保護周邊地區(qū)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并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1928年,冰島通過了一項旨在保護議會遺址的立法,此后辛格維利爾成為國家公園,從而誕生了冰島第一個國家公園。該公園被法令規(guī)定為“所有冰島人的受保護的國家圣地,是受議會保護的冰島民族永久財產,不得出售或抵押”。</p> <p class="ql-block">公園位于裂谷地帶,該裂谷是北美板塊和歐亞板塊的邊界。</p> <p class="ql-block">公園南面是冰島最大的天然湖泊辛格瓦德拉湖(Tingvallavatn)。</p> <p class="ql-block">《小徑上的洞》</p><p class="ql-block">2011 年之前,阿爾曼納加斷層(Almannagá)的碎石路一直延伸到山頂。2011年3月31日,阿爾曼納加(Almannagjá)的碎石路中間出現(xiàn)了一個洞。經(jīng)過仔細勘察,人們發(fā)現(xiàn)小徑下方有一個更大更深的斷層。斷層深約10米,向西南延伸至小徑下方15米,實際上是峽谷的更深延伸。路下的峽谷從上到下較窄,充滿了巨大的巖石和巨石。</p><p class="ql-block">《可能原因》</p><p class="ql-block">小徑上出現(xiàn)洞的最可能原因是上層碎石中的一塊大巨石松動并掉落到裂縫深處,隨后是較小的巖石和碎石。一層薄薄的碎石層殘留下來,并被雨水和融雪緩慢侵蝕,最終形成了小徑上出現(xiàn)的洞。巖石可能因 2000 年和 2008 年的地震而松動。盡管震中距離辛格韋德利很遠,但地震的影響在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依然清晰可見。后來,人們決定在裂谷上方建造人行木橋。</p> <p class="ql-block">裂谷上的人行木橋。</p> <p class="ql-block">辛格維利爾以其位于裂谷中的獨特地質構造和火山環(huán)境而聞名。在貫穿該地區(qū)的斷層中清晰可見北美板塊和歐亞板塊之間的大陸漂移,其中最大的斷層是阿爾曼納加峽谷(Almannagjá)。</p> <p class="ql-block">阿爾曼納加峽谷人行步道。</p> <p class="ql-block">山巖的裂縫。</p> <p class="ql-block">阿爾曼納加峽谷人行步道。(本人所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無獨有偶,冰島早年第一位攝影家西格弗斯·埃蒙松(Sigfús Eymundsson,1837-1911)也有二張類似的取景,作品陳列在冰島歷史博物館。而彩色照片是埃納爾·法魯爾(Einar Falur,1966- )所攝,他追隨西格弗斯的腳步,游歷冰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上)《在阿爾曼納加峽谷(Almannagjá)中的</span>卡拉斯塔達斯蒂古爾(Kárastaeastígur)》</p><p class="ql-block">(左下)《在阿爾曼納加峽谷中》</p><p class="ql-block">(右)<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阿爾曼納加峽谷(Almannagjá)中的卡拉斯塔達斯蒂古爾(Kárastaeastígur)》,</span>2021年8月16日。</p><p class="ql-block">西格弗斯·埃蒙松(1837-1911)是第一位將攝影作為畢生事業(yè)的冰島人。1866年,他從挪威留學歸來,并于一年后在雷克雅未克開設了一家攝影工作室。西格弗斯是首批拍攝冰島眾多景點的人,如今這些景點已成為冰島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埃納爾·法魯爾(Einar Falur)在四年多的時間里定期追隨西格弗斯的腳步,游歷冰島,并挑選西格弗斯的照片作為“導游”,有時尋找相同的視角,有時將相機置于西格弗斯的取景框內。盡管埃納爾·法魯爾和西格弗斯的照片之間相隔近一百五十年,但它們構成了一場視覺對話。</p><p class="ql-block">在追隨西格弗斯攝影之旅的同時,埃納爾·法魯爾也捕捉了他所遇到的各種其他趣事,從而同時創(chuàng)作了他自己的視覺日記。除了直接參考其前任的照片之外,埃納爾·法魯爾的照片還描繪了西格福斯照片中所展示的人物與埃納爾·法魯爾在老照片“框架內”遇到的人物之間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阿爾曼納加峽谷。</p> <p class="ql-block">斷層的崖壁。</p> <p class="ql-block">斷層的裂縫。</p> <p class="ql-block">在斷層崖壁內的熔巖,形成于全新世冰期后期。</p> <p class="ql-block">西德斯塔蘇拉(Syestasúla)山位于辛格維利爾北邊。</p> <p class="ql-block">西德斯塔蘇拉山白雪皚皚,高1093米。</p> <p class="ql-block">辛格維德利國家公園不但具有歷史意義,更為突出的是其獨特的地質特征,有朝一日,該公園不難<span style="font-size:18px;">冠以雙重身份,</span>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更可能成為世界自然遺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