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不怕初一陰,就怕初二下”。今天剛六月初二,早晨就開始蒙星雨點,斷斷續(xù)續(xù)的,到了下午下班點總算不下了。地面卻有些積水。騎車回家還是帶上雨衣吧,看著陰沉沉的天,不得不預防萬一。</p> <p class="ql-block"> 騎車剛到宋莊立交橋下,雨點由一個倆的逐漸密集起來。不穿吧,還六公里路,到家肯定濕透了。我還是停下車,把那件去年參加全國鐵路運動會開幕式發(fā)的白色一次性雨衣穿上。</p> <p class="ql-block"> 正是下班點,路上行人大部分沒準備,淋雨的多??墒?,不一會雨點又稍微緊起來了。騎行到臘山立交橋下,路邊擺攤的小商小販們倒是有備而來,早早“安營扎寨”。他們的大傘或者遮陽棚,晴天遮陽,雨天擋雨,可謂一舉兩得。是啊,天天干這行沒這“硬件”也不行,本來就是干的露天買賣,哪能“現(xiàn)上轎現(xiàn)扎耳朵眼”的。</p> <p class="ql-block"> 路邊賣各種商品的小商販都有。賣菜的,賣瓜果梨桃的,他們大部分都是從八里橋果蔬市場批發(fā)而來,起早貪黑,掙個辛苦錢。擺地攤成本低,最多繳納點攤位費,比租門頭房合算多了。橋下四通八達,南來北往的也算交通要道,自然上下班人多。順路買菜回家省去了跑市場的麻煩,尤其地攤價位也不貴,這樣還能早點回家。</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來都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小商販們發(fā)現(xiàn)了這里的商機,從四面八方逐漸集中過來的。橋下路邊兩側(cè)便形成幾百米規(guī)模小市場??磥磉@是“英雄所見略同”了。可不是嘛?上班族都是電動車大軍為主,橋下等紅燈空必須停下來,看見合適的就順便捎帶著買回家,啥也不耽誤。買的都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p> <p class="ql-block"> 下雨對小商小販們來說可謂習以為常,雨天照樣營業(yè)。有的躺在棚下躺椅上,有要貨的就起來過秤,沒事玩手機打游戲,倒也悠閑自得,根本沒有“心憂炭賤愿天寒”的意思。雨小,并沒有看到“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急促車輪。一切還是那么自然……</p> <p class="ql-block"> 作者宋斌,筆名知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作協(xié)會員,鐵路貨車檢修工程師,美篇生活領(lǐng)域優(yōu)質(zhì)作者,齊魯壹點情報員,微頭條首發(fā)創(chuàng)作者。從2016年開始寫美篇加精到860篇。齊魯壹發(fā)布文章755篇。2024年1月獲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2023年度影響力創(chuàng)作個人》榮譽證書。2023年6月,2024年8、9月獲得優(yōu)秀個人壹點號。2025年又榮登壹點號4月份風云榜。6月份又獲得母親節(jié)優(yōu)秀征文獎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