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炭筆為引,游七里之魂《楊春茹鋼筆畫作品集》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城,千年古邑,歷史長河在此沉淀下厚重的底色。七里,這片依偎徐州古城、浸潤文脈的土地,以其獨有的風骨與韻味,成為徐州人文地理圖譜上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它不僅是地理的坐標,更是無數(shù)鄉(xiāng)愁的歸宿、記憶的錨點。如何既能捕捉其形貌,更能深入其魂魄?耄耋之年的楊春茹女士,以其沉靜的眼眸、敏銳的感知,以及最樸素也最富表現(xiàn)力的藝術(shù)語言——鋼筆素描,為我們開啟了一場與七里靈魂的深度對話。</p><p class="ql-block"> 素描之說,可以上溯到數(shù)萬年之前的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用燒過的木炭條、礦物顏料赭石、錳等在巖壁上勾勒出動物及大自然的輪廓和形態(tài),基本體現(xiàn)了素描</p><p class="ql-block">最基本的功能,即用線條捕捉和記錄視覺印象。它摒棄浮華色彩,回歸純粹的黑白灰世界,憑借線條的律動、塊面的鋪陳、光影的交響,直指物象的本質(zhì)與精神內(nèi)核。它要求藝術(shù)家具備高度的概括力、精準的觀察力和深沉的情感投射。楊老雖非專業(yè)畫家出身,卻深具專業(yè)畫家的思維與洞察。在這本《彭城七里寫真·楊春茹鋼筆畫作品集》中,她絕非簡單地描摹景物,而是以鋼筆為犁,深耕于七里的肌理;以紙面為田,播種下她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與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 觀其畫作,《蘇公塔》、《放鶴亭》、《燕子樓》等二十八景,景景生情,幀幀入心:</p><p class="ql-block"> 線條之呼吸:楊老的線條雋雅細致,獨具女性之質(zhì)美,又不失長者的蒼勁力道。或如金石,勾勒古橋石欄的歲月崢嶸;或婉轉(zhuǎn)流暢,唱響巷陌老墻的溫柔弧度;或疏密相生,編織老樹枝椏的繁復生機。每一根線條都非孤立存在,它們相互交織、呼應,形成視覺的韻律,宛如七里街巷間流淌的呼吸與脈搏。</p><p class="ql-block"> 光影之抒情:在黑白灰的有限疆域里,楊老對光影的駕馭爐火純青。晨曦微光灑落古寺飛檐的寧靜,午后斜陽穿透老宅窗欞的斑駁,暮色四合籠罩石板小徑的幽深……光影不僅是塑造空間體積的手段,更是渲染氛圍、抒發(fā)心曲的無聲詩篇。濃重的墨塊蘊含歷史的重量,細膩的灰調(diào)訴說時光的喟嘆,巧妙的留白則賦予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p><p class="ql-block"> 取舍之智慧:素描尤重“取舍”。楊老深具慧眼,于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場景中,精準提煉最能代表七里神韻的要素。她舍棄無關(guān)的現(xiàn)代雜蕪,聚焦于一堵爬滿歲月藤蔓的老墻;簡化繁復細節(jié),突出一扇雕花木門的古樸精致;以極簡筆觸,勾勒遠山含黛的空靈意境。這種取舍,源于對“七里之魂”的深刻洞察與藝術(shù)上的高度凝練。</p><p class="ql-block"> 人文之溫度:彭城七里,不僅關(guān)乎山水建筑,更系于人跡與生活的煙火。楊老的畫中,雖未直接描繪人物,但樓閣前的水缸、蜿蜒至深處的小徑、窗欞上生機盎然的盆栽……無不氤氳著濃厚的生活氣息與脈脈溫情。她筆下的七里,是“活著”的七里,承載著彭城千載綿延的日常與深情記憶。</p><p class="ql-block">[圖片]</p><p class="ql-block"> 彭城七里,這個數(shù)字引人遐思。它或許并非地理的精確丈量,而是一種詩意的劃分,一片屬于楊老個人的心靈版圖。彭城七里之二十八景,如同散落在時光長河中的明珠,由楊老以耄耋之年,懷揣赤子之心,一一俯身拾起,再用鋼筆的軌跡細細串連,終成一條璀璨的珠鏈。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xiàn)著七里的風貌變遷、歷史遺存與生活百態(tài)。這既是對一方水土的深度藝術(shù)記錄,亦是對一種漸行漸遠卻彌足珍貴的生活方式的溫情回望與文化存檔。</p><p class="ql-block"> 為了這份深沉的藝術(shù)情楠與鄉(xiāng)土之戀,楊春茹女士年逾八旬,不辭辛勞,多少次拄杖而行,登高爬低;多少次凝神靜氣,揮汗如雨。她的鋼筆,以其特有的細膩質(zhì)樸、深邃與力量,早已超越了簡單的景觀記錄。這些畫作,是凝固的歷史切片,將七里每一瞬間的永恒定格于紙端;是厚重的情感容器,盛滿了一位老人對彭城這片她深愛的土地的眷戀和她對文化傳統(tǒng)的虔誠敬意;更是像一座藝術(shù)的橋梁,誠摯邀請每一位觀者步入畫中,沿著那鋼筆畫就的軌跡,去觸摸七里斑駁的磚石,聆聽樓閣深處的歷史回響,感受那份沉淀千年的從容氣韻與歲月靜好。</p><p class="ql-block"> 這本《彭城七里寫真·楊春茹鋼筆畫作品集》,是楊春茹女士獻給第二故鄉(xiāng)七里的一曲深情的視覺頌歌。它讓我們得以暫離喧囂,靜下心來,跟隨這位可敬長者的藝術(shù)指引,用眼睛去凝視,用心靈去重新“閱讀”這片熟悉的土地,發(fā)現(xiàn)那些被日常匆忙所忽略的細節(jié)之美、歲月之痕與人文之暖。相信每一位翻開此集的讀者,都將在黑白灰構(gòu)筑的純粹世界里,觸摸到一個色彩斑斕、生機盎然的七里之魂。</p><p class="ql-block">是為序。</p><p class="ql-block">庚戌年 季夏</p><p class="ql-block">王輝</p><p class="ql-block">王輝:</p><p class="ql-block">江蘇省地方志學會理事</p><p class="ql-block">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p><p class="ql-block">江蘇師范大學中國鄉(xiāng)村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徐州市史志學會副會長</p><p class="ql-block">徐州孔子文化研究會特聘專家</p><p class="ql-block">國家典藏《馮屯村志》總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