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抵達連云港游覽了花果山,30日游覽了海上云臺山和連島。1月31日,因風雪到來,為不誤在路上,下午要返回濟南。親家連續(xù)游山累了,在酒店休息,托尼西江帶著孫兒游覽孔望山和海州古城。<div> 早上,送早飯,再次探尋了機器人的本事,從樓下自動乘坐電梯上來,撥響房間電話叫開門,看到“小家伙”指導著你取出早餐,然后轉(zhuǎn)身離去上電梯的背影,真是帥呆了! </div> 一上午時間很短,不知道市區(qū)停車方便與否,也為節(jié)省時間,故乘坐出租車前往。托尼跟孫兒學藝,用百度地圖呼喚了約網(wǎng)車,7點54分下車孔望山北門,司機開車就走,不管你付不付錢。托尼付款不成,孫兒說“不能想用什么就用什么,你用百度地圖約的,要在百度地圖付?!表樌冻?。<br> 8點13分走進北門,不開。托尼用導航看了一下,正門繼續(xù)向南。北門至南門間是一片湖區(qū),外面墻上掛著許多景點介紹。8點20分到南門,大廣場,牌樓入口前,孔子雕像立在壇池上,身后就書卷的《論語》選段。左手南側(cè)為游客中心和景區(qū)簡介;右手北側(cè)系“海州禮物”購物點。孔望山位于海州古城城東,為古朐山的一個山峰,秦始皇曾于此山立石為“秦東門”,漢有東海廟,祀東海君。2500年前,孔子曾登此山東望大海,故得名孔望山。南宋山上筑城防金,故又稱“巡望山”??淄揭载S富的人文景觀聞名,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前,孔望山三面環(huán)海風景壯麗,一直是歷代文人墨客登臨觀海之地,留下很多詠嘆孔望山的詩詞佳句??淄揭彩恰翱鬃訂柟佟惫适碌陌l(fā)生地,當年孔子登頂向郯子請教官職制度,為紀念這段歷史,立有“孔子望?!毕?。<br> 孔望山海拔123.17米,東西800米,南北300米,距市區(qū)2公里,是連云港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地方。山上人文景源豐富,有龍洞庵、龍洞題刻群、漢代圓雕石象、石蟾蜍、杯盤刻石、乘槎亭、“九州第一佛”的摩崖造像等??淄接苫◢弾r、片麻巖構(gòu)成,距今有18億年歷史。怪石嶙峋,名木眾多,乃連云港的植物園。孔望山佛教造像比敦煌早300年,譽曰稱“中華國寶”,佐證了孔望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山東側(cè)的龍洞庵始建于唐,原名“龍興寺”,唐宋古柏和全國最美的古樹糯米茶樹生機勃勃。龍洞庵每年的賞雪會,已有千年歷史。 景區(qū)免票,刷身份證入園。托尼西江帶兒子2005年2月9日來此時,公園比較小,直接登山,系晨練地?,F(xiàn)在鳥槍換炮了,外面一個大廣場,里面還有個大廣場,走到龍洞庵得老半天,龍洞庵東架有“仁者樂山”牌坊。龍洞庵,距今1400年,為北齊年間的千年古剎,是連云港最古老的廟宇之一。登上高階,山門寺內(nèi)供奉著各執(zhí)東勝灜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羅洲的四大天王。山門至大殿前庭院寬敞,有兩株千年古樹,東邊是糯米茶樹,盛花時節(jié)白花滿樹芳香四溢,春采嫩葉陰干泡水清香撲鼻。西邊是古柏樹,至今蒼勁繁茂。殿前有廣闊的月臺和左右?guī)浚撵o淡雅。大殿建于高基之上,供奉釋迦摩尼和弟子阿難與伽葉,兩側(cè)是十八羅漢,他們是釋迦摩尼的16個弟子。庵中久負盛名的鎮(zhèn)庵之寶是在此圓寂的輪空法師的舍利子。西江與孫兒都在里面燃了免票香火,許了私密愿望。<br> 寺庵西墻外是龍洞,洞口正方,洞內(nèi)有5-6個平方3.3米深。龍洞傳說為黃龍潛蹤修煉騰飛所留,又因常年云深霧濃稱“歸云洞”,其實為海水浸蝕沖擊而成的海蝕洞,民國時被主持深鑿而成。宋代以來,歷代官紳士民傾慕龍洞勝景,在龍洞外壁上鐫滿名人題刻?,F(xiàn)存宋元明清題刻24塊,篆隸草行書體皆有,最著名的是明代林廷玉抹字碑和明朝嘉靖年間海州知府王同的纂書。林廷玉詩《看龍洞偶成》曰:“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地靈呼即應,應是訝相逢。”詩后跋文:“明弘治十二年,余以工科給事中言□□□□□□事謫判海州重九日游此閩人林廷玉謹識”。是林廷玉做海州州判時,落落寡歡,郁郁不得志,尋神龍不得,煢煢孑立于龍洞旁,以洞空曠為孤寂容器,以洞的回聲視為知己,喝多酒,醉眼朦朧寫的,當時文禁厲害,酒醒后知跋文里有犯上字眼,故將那幾字抹去。也有說是林廷玉在龍洞崖壁上“虛晃一槍”,故意留下七字空格,引人聯(lián)想。王同詩曰:“龍洞良霄夜照,黃花滿地秋香。此時此會文彥,一觴一詠情長。矗矗山巖曲抱,潺潺朐海東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憶綢繆”。當時王同任海州知州,心境輕松,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看到落地黃花,不為無情反覺滿地秋香,攜三兩知己,于山水之間彈冠相慶。<br> 正途應從龍洞西行,我們多爬了幾個臺階,走到其上面的階路,錯過了石象、石蟾蜍與摩崖石刻這些珍貴的景點。好在2005年2月9日帶兒子來時是走在正路,看到了這些。漢代圓雕石象是用一塊自然花崗巖依其形狀雕成的,身高2.6,身長4.8,背寬3.5米,四肢健壯,耳闊體肥。在刻銘與象前腿間鑿有頭梳丁字形發(fā)髻、手持勾鞭、腳帶鐐銬的訓象奴。石象是甸發(fā)現(xiàn)的東漢時期最大的圓雕石刻。石象南150米,有同時期的石蟾蜍,2.4*2.2*1.1米。從戰(zhàn)國秦漢至魏晉,蟾蜍一直被視為神物,能免災降福。此蛙是當時的鎮(zhèn)海之物。佛教摩崖造像被鑿刻在一段峭壁上,畫面長17米,8米高,能確認的佛像110尊??淄椒鸾棠ρ略煜?980年才被發(fā)現(xiàn),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實造像有佛教的,也有道教的和世俗的,畫面中最大的人物是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其左上方端坐的是西王母,俗稱王母娘娘。右下方坐著給一群人講經(jīng)說法、傳經(jīng)授道的人物是佛祖釋迦摩尼,這是佛祖第一次在鹿野苑初轉(zhuǎn)法輪時的情景。據(jù)佛經(jīng)記載,釋迦摩尼,原名悉達多.喬達摩,是迦皮邏衛(wèi)國凈飯王的太子,29歲時放棄家世王位來到深山苦修,6年后在菩提樹下頓悟成道。老子下方有一組“涅盤”圖,講的是佛轉(zhuǎn)故事里的最后一相“涅盤”。據(jù)佛經(jīng)記載,佛祖?zhèn)鹘?5年后,80歲時知壽命將盡,在最小的弟子阿難陪同下作最后的巡行來到一個村莊,于兩株娑羅樹下頭北面西進入涅盤境地修成正果。<br> 8點56分我們從中間斜向踏階,8點58分過“孔望山”牌坊。在石塊巨大,隨手拍攝皆佳片。緩步上攀,中間小憩,吃過東西托尼找不到盒蓋了。翻包抖衣一通好找不果,后來發(fā)現(xiàn)就夾在自己左臂彎里,原來是騎馬找馬!<div> 9點9分到乘槎亭,取張騫乘槎仙化的故事命名。張騫,漢代著名外交家,西漢武帝時國力鼎盛,張騫在西域活動三十余年,為加強西域諸國與漢王朝聯(lián)系作出很大貢獻,回漢后因有功被封為博望侯,后人對他神化,說他尋黃河源頭乘槎(木筏)溯水而上穿過無人地帶,到達人煙稠密的集鎮(zhèn)走進一戶人家,女人織布,男人飲牛,張騫向是何地,男人說是天河。女人把支撐織機的石頭送給張騫,說是天上織女織機下的填石。后來“張騫乘槎”這一典故就被用來比喻出使遠行。這兒正是孔望山半,宋代詩人蘇軾曾在此處寫下《次韻陳海州乘槎亭》詩,使其聲名遠播江淮。詩文曰:“人事無涯生有涯,逝將歸釣漢江槎。乘桴我欲従安石,遁世誰能識子嗟。日上紅波浮碧巘,潮來白浪卷青沙。清談美景雙奇絕,不覺歸鞍帶月華?!甭肺鱾?cè)詩壁上蘇軾詩不見了,改刻了蘇軾弟子張耒的《秋日登海州乘槎亭》詩。曰“海上西風八月涼,乘槎亭外水茫茫。人家日暖樵漁樂,山路秋晴松柏香。隔水飛來鴻陣闊,趁潮歸去櫓聲忙。蓬萊方丈知何處,煙浪參差在夕陽?!?lt;br> 山路北折,緩坡向上,途中路東側(cè)有對石,象某種動物,嬉鬧生趣。<br> 9點18分登上山脊西部,孔子觀海石像不是在山頂最高處。師徒三人,孔子居中,西為顏回,東為子路,面向東方。而今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當年舉頭望海的海州城,已遠離大海60余里。站在孔望山上可見的“蒼梧晚渡”幻化云煙;蘇東坡、孫巨源等名人雅士觥籌交措、賦詩聽歌的海州景疏樓,早在清代消失不見;“疏樓夜月”遺跡也無處可尋;東海中的仙山云臺(原名郁州、蒼梧)亦與陸地相連了。在當?shù)孛耖g相傳中,孔望山是2400多年前,孔子領著弟子周游列國講學傳道,聽說郯子祖先少昊故國在東夷海外郁洲非常向往,坐車來到海州,在朐陽山下聽到“轟隆……嘩啦”的海水聲。孔子生在曲阜,游歷過的地方都是平原,沒見過大海覺得新鮮,問道:“大海什么樣子?”子貢說:“大海呀,無風三尺浪,有風浪滔天?!笨鬃蛹捶愿缼熗降琼?。向東一看,水連天,天連水,波浪滔滔望不到邊!孔子感嘆曰“海矣,海矣!我一輩子奔波要‘克己復禮’,再沒人用我的主張,就乘木排到海外去吧!”自此“海矣”久傳成為海州地方歇后語:“孔夫子觀潮,海了?!焙A司褪菦]用、不成的意思。<br> 2015年沉睡千年的西漢?;韬钅拱l(fā)掘中突現(xiàn)漆器孔子屏風,讓人們大吃一驚,寶物呈現(xiàn)有孔子畫像,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孔子像,“推翻”了千年來人們孔子形象的傳統(tǒng)認識。傳統(tǒng)觀念中,孔子身材不高,稍顯肥胖,笑容可掬。這塊漆器屏風記載,孔子身高“七尺九”,按照19.9厘米西周一尺計算,大概1.91米?!犊鬃蛹艺Z》記載,孔子父親叔梁紇身高十尺,按照春秋時期高度計算,23.1厘米為一尺,是2米31。如此推測,父親身材高大,孔子不會矮小?!妒酚?孔子世家》也有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币馑际钦f,孔子身高相當于現(xiàn)在1.97米,難怪人們會驚嘆??脊女嬒裰羞€發(fā)現(xiàn),孔子除了身材高大還十分消瘦。《韓詩外傳》記載,孔子“從后視之,高肩弱脊”,是春秋時期姑布子卿對孔子的評價,意思是從后面看,孔子肩膀特別高,但是脊背有些瘦弱。姑布子卿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相術(shù)大師,他對孔子的描述比較可信??鬃铀诘拇呵飼r期,各國之間連年征戰(zhàn),孔子和弟子們經(jīng)常風餐露宿,《莊子.山木》這樣記載,“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币馑际强鬃釉话鼑陉悋筒虈g,七天都沒辦法做一頓飯?!秴问洗呵铩芬灿涊d了同樣之事,“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币馑际强鬃颖焕г陉悋虈g,連藜菜和羹湯都吃不到,甚至七天吃不到一粒米?!妒酚洝酚涊d,鄭國百姓看到孔子都說其“累累若喪家之狗”,都和流浪狗差不多了,可見當時孔子狀態(tài)有多差?!墩撜Z.鄉(xiāng)黨篇》記載,孔子推崇“十不食”規(guī)矩,其中兩條是“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和“不多食”。意思是吃肉量不要超過主食,也不要吃太多。那為什么會認為孔子身材矮胖呢?是因為宋明時期畫家筆法世俗化,認為富態(tài)形象顯得富有才華、內(nèi)涵深厚,這樣的孔子儒家大師形象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西江摘編自“一道知衡”的網(wǎng)絡文章《?;韬钅钩鐾烈划嬒?,孔子傳統(tǒng)形象被“推翻”,難怪3000弟子追隨》等)。<br> ?;韬钅梗俏鳚h?;韬顒①R的墓葬,位于南昌新建區(qū)大塘坪鄉(xiāng)觀西村,是中國發(fā)現(xiàn)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nèi)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br> 托尼西江飽讀圣賢書,孫兒受家族遺傳影響從小喜愛歷史,更對孔子崇拜至極,在圣人像前留影,算是表達愿為孔子門生的愿望。 </div> 9點22分東去,過護標亭,該亭因地質(zhì)測量而設,而人們更愿意稱其為“望海亭”。再向東是2018年設的GPS點,有碑記無海拔刻高;再向東是2006年的國家測量標志,也沒有海拔記錄,乃設計缺憾!<br> 再向東是“杯盤刻石”碑,介紹說是東漢時期祭祀東海君之物?!翱淌螤钊缇蕹帲谝粔K天然大石頭上鑿刻而成。長寬320X200厘米,厚70-120厘米。大石底部有三塊小石支撐,正面東段有一個盤形凹刻,周圍有八個杯形凹刻?!本W(wǎng)友說,大巖東北端厚壁上鐫有隸書體“硯石”兩字,字徑14厘米。<br>與“杯盤刻石”在一個導板上還介紹了“承露盤”,其這樣寫道:“位于孔望山山頂,俯瞰著群山,乃道教中道士煉丹所用。其左上角有一個缺口,是用來承接露水的。其體積碩大國內(nèi)罕見,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夏啟祭天祭海的器具?!?lt;div> 當時西江認為,這塊方形石頭為山頂最高,旁邊又有導示碑,是“杯盤刻石”無疑,經(jīng)查發(fā)現(xiàn)許多網(wǎng)友也這樣認為。但是游記寫到此,細看兩個介紹并對著照片看,標盤刻石尺寸不夠啊,哪有320X200厘米!還有那個缺口,應該是承露盤才對。標盤刻石在哪兒呢?查了一上午網(wǎng)上資料,也沒弄清楚。</div><div> 孔望山頂有三塊特別的石頭,一塊上面有古老的方形石鑿池;一塊面上大小洞洞;一塊面上有桃形石洞。到底誰是誰?莫衷一是。</div><div> 托尼出去購物回來,西江說與他聽,他一句話醍醐灌頂揭曉謎底,“帶回來的孔望山介紹呢,去看看,肯定有說法。”果然,有大小洞洞的是“杯盤石刻”,有方形石鑿池的是“承露盤”,帶桃形洞的,什么也不是。西江就為其抱不平,遂命名“天眼”。西江眼睛比較管事,旅游專門注意有特點的東西,卻就是沒看到“杯盤石刻”與“天眼”。 </div> 9點29分從東路下山,比西路陡長。一路上有大巨石和栓皮櫟陪伴,風光宜人,心曠神怡。9點42分發(fā)現(xiàn)古登山土路,9點45分回到龍洞庵東外墻下,9點50分走出孔望山。鉆進禮品店買了一套明信片,為的是能在其上面加蓋各種關于連云港的印章,祖孫二人分藏。<br> 有說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立石于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東漢東海廟碑背面刻有“闕者,秦始皇所立,名之秦東門闕,事在《史記》”字樣。東漢末年,崔季珪在《述初賦》中稱“倚高艫以周眄兮,觀秦門之將將”。秦東門和東海廟因宋金交戰(zhàn),蹤跡已難尋,老海州中心地段原立有“秦東門”群雕,是城市地標,說被移至孔望山東廣場了,稱“秦門立石”。我們沒有看到,但是在孔望山和海州古城附近,看到了有“秦東門”地名。 繼續(xù)學用網(wǎng)約車,10點15分在海州古城大街上的臨洪閣下車,向南即是近年新建的海州石城牌坊。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b76sw2" target="_blank">冬游連云港(上篇花果山)</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eb77u34" target="_blank">冬游連云港(中篇海上云臺山、民國老街與連島)</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