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guī)е秲褐杜?,重走父親的上學路。</p><p class="ql-block">父親生于1936年,自幼喜愛讀書。1948年,就上過初中,但才上學半年,家中實在供不起學費,只好擱置讀書的愿望?;丶覄?wù)工,直到1953年,父親已17歲了,獲得可以考學上初中的機會,他考上了畢節(jié)納雍縣的初中。從畢節(jié)前往納雍需要步行三天三夜。父親在納雍讀了三年初中,又考上畢節(jié)一中高中,三年后,又考上貴陽師院,1963年,完成大學學業(yè)回到畢節(jié)二中從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父親經(jīng)?;貞洸叫腥烊谷ド蠈W的經(jīng)歷。按下面路線:從畢節(jié)壕溝步行,第一晚住總渓河,然后繼續(xù)翻山越嶺,第二天住龍場,再翻山越嶺一天,最后到達納雍中學。如今,這些父親曾翻越過的崇山峻嶺,已基本上打通隧道。最長的隧道有四公里多。我們前往納雍,只需開車一個多小時了。走下面路線,穿過幾個隧道很快就到。</p><p class="ql-block">畢節(jié)七星關(guān)區(qū)---鵝頂山(隧道)-平?jīng)_埡口(隧道)----梅花菁(隧道)----過總渓河--曾家大寨(隧道)----岳家灣(隧道)(4100)----龍場(隧道)-雞公山(隧道)-畢節(jié)納雍</p><p class="ql-block"> 走過父親上學之路,不禁感概萬千。我們的家族,算得上書香世家,我們的太祖父雖然生活在鄉(xiāng)村,但他是當時那個鄉(xiāng)村有文化之人,在鄉(xiāng)村頗有威望。我們的祖父代八位兄弟,基本都在縣城乃至省城讀過書,在他們的年代都有自己的建樹。我自己的祖父,是聞名的鄉(xiāng)村教師?;诖?,我的父親,克服困難,求學意愿強烈,終于成為1959年十里八鄉(xiāng)成績最優(yōu)異者走出山村,讀上大學。有了父親的基礎(chǔ),我們得以在城市生活求學。1983年,我以比較優(yōu)異成績,走出貴州,前往南京讀大學,然后成長為一名教書育人的教授。把本族教書先生的從小學推到大學。</p><p class="ql-block">如今,侄子侄女也均考上大學,即將開啟他們的新的人生。帶著他們重溫他們祖父的艱辛求學路,引導孩子們珍惜今日幸??鞓罚﹂_拓自己的未來,把自己培養(yǎng)成國家棟梁之材有特別的意義!家學文化要繼續(xù)傳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