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孔廟是中國古代國家文化的象征??鬃拥恼Q生地在山東曲阜,曲阜是孔子的家廟;而北京的孔廟是國廟,是代表國家祭祀的專門場所。</p> <p class="ql-block">沿著成賢街往里走,不遠處就可見孔廟和國子監(jiān)。北京孔廟是全國第二大孔廟,僅次于山東曲阜的孔廟。</p> <p class="ql-block">孔廟建于1306年,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夫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孔廟的大門??讖R左邊是國子監(jiān)~當(dāng)年的最高學(xué)府,右邊是雍和宮~龍潛福地。</p> <p class="ql-block">大門兩側(cè)的清代下馬碑上,用滿漢蒙回藏托忒六種文字刻下的“官員人等在此下馬”。到了這兒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皇帝來了也得走進去。</p> <p class="ql-block">孔廟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元、明、清三朝的科舉制度。</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的八根盤龍玉柱,全北京只有兩個地方能用,一個是紫禁城太和殿,另一個就是大成殿前?!按蟪伞眱蓚€字代表“至善至美”,代表孔子學(xué)問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皇帝們祭祀孔子的場所。“萬世師表”是康熙的御筆。</p> <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孔廟被當(dāng)作了學(xué)校。正中的匾上“同大洽道”四字是民國大總統(tǒng)黎元洪書寫,寓意:孔子的學(xué)說通達大道,澤被天下”。右邊的藍色匾牌上是雍正寫的“生民未有”,意為“人民從未有過如此偉大的老師”。左邊的藍色匾牌是乾隆寫的“與天地參”,意為“孔子的德行可以與天地并列”。</p> <p class="ql-block">觸奸柏,據(jù)說嘉靖年間,大奸臣嚴嵩經(jīng)過時,樹枝掉落下來,不偏不倚地把他的烏紗帽打掉了,弄得他狼狽不堪。之后不久就被罷官抄家了。于是這棵樹在民間被稱為觸奸柏了。</p> <p class="ql-block">孔廟和國子監(jiān)相鄰,但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地方,用途也不相同??讖R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國子監(jiān)則是當(dāng)時的最高學(xué)府。</p> <p class="ql-block">西漢時期,漢武帝建立了“太學(xué)”,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國子學(xué)”。這道太學(xué)門又被稱為“集賢門”,寓意著匯集天下的才子賢人。劉羅鍋、紀曉嵐都曾在這里當(dāng)過校長。</p> <p class="ql-block">國子監(jiān)的這座黃琉璃瓦龍門牌樓是乾隆年間建造的,上面的“圜橋教澤”四個字是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這是全國唯一的專為教育設(shè)立的牌樓。牌樓的三個門文官走左,武官走右,中間的門只有皇帝和新科狀元可以通過,所以也叫龍門。所謂的“十年寒窗苦,只為躍龍門”指的就是這座龍門。</p> <p class="ql-block">這座名為“辟雍”的大殿是歷史上最高級別的教室,是和珅撥款,劉羅鍋監(jiān)工建造,專為皇帝給學(xué)子們講課用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dāng)年乾隆講學(xué)時坐過的龍椅。大殿還保持著幾百年前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辟雍”大殿的泮池邊上有東南西北四座石橋稱為泮橋,北邊的這座就是著名的狀元橋了。古時候,只有狀元及第后才能走過這座橋,去接受祭酒的“釋褐禮”。</p> <p class="ql-block">彝倫堂,元朝時的圖書館,明代用來舉行儀式,在辟雍建成之前,皇帝們就是在這里講學(xué)的。</p> <p class="ql-block">國子監(jiān)現(xiàn)在成了國子監(jiān)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905年,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國子監(jiān)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1935年,在這里成立了首都博物館,也就是“首博”的前身。首都博物館于2005年遷出。</p> <p class="ql-block">國子監(jiān)和孔廟不遠處就是雍和宮。雍和宮是北京最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的東、西、北三面各有一座精美的木牌坊,飛檐斗拱,氣勢恢宏;宮里有五進院落。</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原為雍親王府,地處北京市東北角,系雍正皇帝青年時期所居處,后又有乾隆皇帝誕生于此,因而此地有“乾隆福地”之稱。</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胤禛,即后來的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的一半為行宮,稱雍和宮;另一半賜給了喇嘛。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曾于此停放靈柩。</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在清代曾經(jīng)用來祭祀雍正皇帝,所以它也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場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因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墻,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guī)格。</p> <p class="ql-block">雍正去世后,他兒子乾隆把這里徹底改成了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是清政府管理全國藏傳佛教事務(wù)的中心,特派總理事務(wù)王大臣管理其事務(wù)。</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香火旺盛,特以祈求事業(yè)遂順家庭美滿,不少人聞名而來,到此祈福上香。雍和宮不僅是信徒祈福和修行的圣地,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法輪殿是寺院里僧人們集體誦經(jīng)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1983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從飛檐斗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西順山樓共占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間。</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建筑豪華,文物極豐。萬佛閣是雍和宮中最大的一座殿堂,它的頂層有十層樓的高度。據(jù)說這里的佛像有萬尊之多。因為佛的諧音是福,所以被稱為“萬福閣”。</p> <p class="ql-block">萬福閣的檀木大佛是用一整棵白檀樹的主干雕成的,高二十六米。造型逼真,雕技精湛,是宮中的木雕三絕之一。</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的建筑風(fēng)格和歷史背景使其在清朝中后期成為全國規(guī)格最高的佛教寺院之一。?其建筑風(fēng)格融合了漢、滿、蒙、藏等多民族的特色,體現(xiàn)了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民族宗教政策。?這種政策通過宗教凝聚力將蒙藏地區(qū)緊密團結(jié)在祖國統(tǒng)一的旗幟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