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拍攝時間:2025年6月24日</p><p class="ql-block"> 拍攝環(huán)境:雨后,陰、光線晦暗</p><p class="ql-block"> 本文緣起:這是單位組織的一次退休人員的健步活動,由西山腳下的高嶢村開始,沿滇池黃金海岸行至東風(fēng)壩,穿滇池后海結(jié)束。全程7.3公里。</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用“小行記”冠名本文,是因為區(qū)區(qū)7公里的路程對我們經(jīng)常徒步的驢友來說,只能算做徒步中的“熱身行走”罷了。</p> <p class="ql-block"> 背景音樂:柴可夫斯基《四季·六月船歌》</p> <p class="ql-block"> 滇池草海西岸的王家堆濕地公園,建筑風(fēng)格盡量呈現(xiàn)滇池古漁村的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 連續(xù)陰雨,濕地中綠草茵茵。</p> <p class="ql-block"> 黃金海岸,有攝影的、也有跑步的,綠色的寂靜中閃動著彩色的動感。</p> <p class="ql-block"> 步道旁的建筑,其風(fēng)格天差地別。</p> <p class="ql-block"> 有童話一樣的城堡、有圓形曲線為特征的觀景臺、有連排的變形的“飛機樓”。這些建筑修建于不同的年代,折射出不同時期的建筑風(fēng)格與審美情趣,它們靜靜的排列在滇池邊的黃金海岸。</p> <p class="ql-block"> 路邊的旅游車停靠站點也融入了時尚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濕地中綠樹如茵、綠水如碧;點點游客、靜影沉璧。</p> <p class="ql-block"> 淺水中,三只野鴨或站或立、或游或憩;動中有靜、頗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 濕地中,水外有水、萍外有萍;西山下,綠草茵茵、游人點點;草坪上,樹木森森、如碧如玉——綿綿夏雨,洗出了一個深沉的綠色世界。</p> <p class="ql-block"> 步道邊有柵欄,柵欄里圍著一個綠色的夏天;圍著一首古老的田園詩曲、詩曲中流淌著陶淵明與貝多芬的韻律。</p> <p class="ql-block"> 步道上,隔三差五就有一個游客的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 步道上最多的是騎行者,多的三五拾人,少的三五人,只聽得“刷、刷、刷”的風(fēng)馳電閃而來,又“刷、刷、刷”的風(fēng)馳電閃而去。</p> <p class="ql-block"> 綠地中,一排園林養(yǎng)護工人在除雜草。</p> 東風(fēng)壩到了。 <p class="ql-block"> 東風(fēng)壩是一條人行步道,瀕于草海西邊,長7公里,主道寬約三米,一邊臨海、另一邊是濕地。</p> <p class="ql-block"> 東風(fēng)壩上的網(wǎng)紅打卡卡點是“七孔浮橋”。全長140米,寬4米,拱橋最高處3.5米,采用浮箱與鋼結(jié)構(gòu)模塊化設(shè)計,使用年限20年,兼具交通與觀景功能,是昆明環(huán)滇綠道的重要節(jié)點和熱門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參加今天活動的61名退休人員在橋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東風(fēng)壩旁邊,是“新老運糧河”的入滇池河口。在這里,我們離開了滇池草海而進入“滇池后海”。</p> <p class="ql-block"> 這是滇池后海的入口——滇池后海是一個獨立的旅游商業(yè)復(fù)合體,店鋪林立、風(fēng)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 亭臺樓閣,環(huán)繞水邊;彩舟游艇,靜臥水里。</p> <p class="ql-block"> 木橋吊橋,橫跨兩岸;彝族風(fēng)情,躍然眼前。</p> 在這里,乘車返回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