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卻留在了單位值班。不是不想回老家,也不是不能回老家,而是不敢回老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怕聽到老家的雨聲呵。去冬今春以來,夢中一直回響著淅淅瀝瀝、滴答滴答的雨聲。其實(shí),那不是雨聲,那是我為思念剛剛?cè)ナ赖哪赣H的哭泣聲、呼喚聲,以及眼淚砸在那抔黃土前的回響聲。一直記得,除了搶水田、栽紅苕等急需用水時節(jié)之外,母親不大喜歡下雨天,總說耽誤她干農(nóng)活,而年少的我只會念“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的文字,從未真正理解母親的脾性。如今,母親已經(jīng)干不了農(nóng)活,而長大的我也終于體會到“家事、國事、天下事”的艱辛,卻再無機(jī)會向母親傾訴?;氐嚼霞?,雨聲夾雜著撕心裂肺的哭聲,我擔(dān)心會驚醒沉睡的母親,讓母親陪著一臉滄桑的我流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怕看到老家的花樹呵。春天來了,萬木復(fù)蘇,無論鄉(xiāng)村原野,還是城市街巷,都開滿了各色鮮花。一直記得,母親曾經(jīng)在房前屋后栽種了很多果樹,不為賞花,也不為賣錢,只為孩子們能夠有幾顆應(yīng)季的杏子、桃子、李子、柚子解饞,而不至于去犯錯、冒險偷摘別人家的果子招致挨罵、摔傷甚至中毒。自然,我們家的果子從不打農(nóng)藥,成熟時也給鄰居們分享,而且默許路人順手品嘗,這時候母親的嘴角也會微微上揚(yáng),露出與人為善的滿足和喜悅。母親不懂風(fēng)花雪月,卻是用心良苦。而今,杏花依舊,所有的花樹依舊次第繽紛盛開,孩子們也早已成人,母親卻永遠(yuǎn)地離開了我們,我怕那些正在開落的花朵、花瓣會灼傷我的眼眸和刺痛我的心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怕挨到老家的大山呵。我的老家坐落在大巴山余脈的金鳳山坎下,谷底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無名小河靜靜地流淌。祖祖輩輩臉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沒有走出大山。一直記得,父親中師畢業(yè),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毅然回到大山,41年扎根山區(qū)教育事業(yè),桃李遍天下。母親種地務(wù)農(nóng),日夜操勞,用柔弱的身板幫他撐起一個家,還輔之以黃荊條子鞭策了子女,讓我們也走出了大山。如今,父親已經(jīng)風(fēng)燭殘年,時常惦念他嘔心瀝血一輩子的學(xué)校和陪伴了他一輩子的老伴,而母親卻永遠(yuǎn)地留在了大山,我怕大山會在風(fēng)吹松嵐時提醒我:一生喜好熱鬧的母親在這里會不會冷清和寂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怕嘗到老家的風(fēng)味呵。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出來工作30余年了,身上始終帶著川北農(nóng)家子弟的本色:誠實(shí)、善良、勤勞、節(jié)儉、本分、直爽,以及桀驁、倔強(qiáng)、剛烈、粗獷,這都是母親在我身上留下的血脈和烙印。一直記得,是母親讓我們在飲食中明白人生當(dāng)知足和惜福:粗糧養(yǎng)人,泡菜下飯,蔬菜清香,豬肉美味,勞動長個……如今日子好了,吃得豐盛,母親卻再也吃不下了。我怕回去舉箸拈起老家臘肉香腸時,會想起母親做的飯菜的味道,會遺憾再也不敢喝升糖快的紅苕稀飯、玉米糊糊,而母親就躺在老家屋后,只能憐愛、心疼地看著我含淚端杯將足以熔斷肝腸的燒酒倒進(jìn)胸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怕受到母親的責(zé)問呵。小時候,母親對我的家教極嚴(yán),除了要管我的學(xué)習(xí),還要管我的言行,她總是對我講“樹長歪了莫用場,心長歪了遭報應(yīng)”“一分收成,十分勤快”,但凡違逆必受嚴(yán)厲的懲戒,“正”和“勤”兩字從此成為我的座右銘。一直記得,工作后,她總是教育我要以父親為榜樣,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shí)實(shí)做事,絕不給單位抹黑、給父母丟臉。難得一逢的短暫相聚,依舊一邊給我夾我愛吃的臘貨,一邊不厭其煩地叮囑我“要當(dāng)好人,莫干壞事”。如今,母親走了,我心中的敬畏和肩上的責(zé)任卻沒有卸下來。長跪在母親的墳前,我怕母親還如舊時拷問我是否偷懶和懈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親,沉浸在記憶的潮汐之中,兒子想念您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了守護(hù)社會的“清潔明凈”,在一曲肝腸寸斷的《遠(yuǎn)去的媽媽》歌聲里,請允許兒子就以這篇濕透淚水的文字在清明節(jié)這個特殊的日子遙遙祭奠您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乙巳年清明節(jié)之夜于重慶走馬驛長康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圖片多為愚笨的豆包君傾力提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發(fā)表于《七一網(wǎng)》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