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江起義史料陳列館是平江起義紀念館的核心組成部分,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城關鎮(zhèn)東興大道(原天岳書院舊址),由原國務院副總理陳云題寫?zhàn)^名,是為紀念1928年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的平江起義而建立的歷史專題展館。</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5日清明小長假期間自駕來到了這里,聆聽跨越近百年的歷史回響。</p> <p class="ql-block"> 陳列館前坪有大型軍事裝備向游人展示。平江起義(1928年)至今近百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備經歷了從簡陋繳獲武器到自主創(chuàng)新、信息化智能化的跨越式發(fā)展。從平江起義的“小米加步槍”到如今的99A坦克、04A步戰(zhàn)車、北斗制導火箭炮,中國陸軍裝備的變革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作戰(zhàn)理念從機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轉型。</p> <p class="ql-block"> 陳列館門前左右兩側有兩幅大型紅色壁畫。這一幅以天岳書院為背景,描繪了平江起義誓師的場景。畫面中,彭德懷站在臺上發(fā)表講話,士兵們群情激奮,高舉武器,展現(xiàn)了起義前的激昂氛圍。</p> <p class="ql-block"> 另一幅壁畫通過象征性手法,表現(xiàn)起義隊伍從風雨中走向光明的歷程,與秋收起義隊伍勝利會師,呼應了平江起義的歷史意義和革命精神。壁畫采用歷史原型與藝術創(chuàng)作相結合的形式,通過浮雕、油畫等手法,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走進陳列館,序廳中的大型雕塑是紀念館的核心藝術展陳之一引人注目。雕塑以平江起義的三位主要領導者——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為核心,三人形象挺拔偉岸,位于雕塑最前方,象征起義的指揮核心。彭德懷身著軍裝,目光堅定,右手握拳作動員狀,再現(xiàn)了他在天岳書院操場誓師時的場景。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共產黨員在平江發(fā)動武裝起義,創(chuàng)建紅五軍,成立平江縣蘇維埃政府,開辟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平江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處于危急的關頭,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成功的武裝起義。它壯大了紅軍力量,有力地支援了井岡山和中央蘇區(qū)的革命斗爭,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杰出貢獻。</p> <p class="ql-block"> 序廳中另有一幅"舊社會三座大山"浮雕。表現(xiàn)黑暗的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就象三座大山一樣,沉重地壓在中國人民身上,廣大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p> <p class="ql-block"> 序廳之后的展廳分為“革命火種點亮平江大地”、“周密部署發(fā)動平江起義”、“艱苦轉戰(zhàn)開辟湘鄂贛蘇區(q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平江是一塊紅色熱土,是黨領導下的湖南農民運動中心地區(qū)之一,人民群眾革命意識很強。大革命失敗后,白色恐怖篷罩平江,黨領導各地發(fā)動多次工農武裝暴動,為平江起義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第一組展示黨領導下的平江工農運動。1922年冬,平江建立了中共黨小組,大批先進分子踴躍投入到黨組織的懷抱。在黨的宣傳發(fā)動下,平江人民的革命熱情空前離漲,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大批工農革命骨干。</p> <p class="ql-block"> 平江有了黨組織。1921年冬,毛澤東、何叔衡在長沙介紹平江的李六如、喻寄渾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冬,平江成立湖南第一個縣級黨小組,次年建立首個黨支部(中共平江支部)。1925年4月,中共平江地方委員會成立,黨員達40人,通過平民教育促進會創(chuàng)辦夜校,講授《平民讀本》,傳播馬克思主義。</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第二組展示白色恐怖下的抗爭。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當局對平江革命力量送行瘋狂鎮(zhèn)壓,英勇的平江共產黨人組建了平江工農義勇軍,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成為了秋收起義的一支重要力量。為策應秋收起義,平江縣委領導工農群眾進行了一系列的工農暴動。</p> <p class="ql-block"> 第三組展示三月?lián)涑钦痼@全國。1928年3月16日,中共平江縣委領導近20萬民眾發(fā)動了震驚全國的“三月?lián)涑恰?。因敵我力量懸殊,最終未能取得勝利,但這次行動宣傳發(fā)動了民眾,武裝了工衣,培養(yǎng)鍛煉了骨干,為平江起義及其后續(xù)斗爭莫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p> <p class="ql-block"> 展館中模似的平江古城墻。平江古城墻始建于南宋時期,至1928年時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修復痕跡。城墻環(huán)繞古城,全長約5公里,高約7米,是湖南地區(qū)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軍事防御工程之一。曾設有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及小西門、大西門等附屬城門,城門早開夜閉,由軍士駐守,形成嚴密的防御體系。</p> <p class="ql-block"> 兩組三月?lián)涑堑袼鼙尘盀槠浇h城舊城墻,城墻上方爆炸的火光與硝煙動態(tài)呈現(xiàn),地面則塑造了手持大刀、長矛、土槍沖鋒的農民武裝隊伍。人物姿態(tài)各異,有的攀爬云梯,有的投擲土制炸彈,面部表情堅毅憤怒,再現(xiàn)了農軍“化裝潛行、突襲攻城”的戰(zhàn)術特點。</p> <p class="ql-block"> 當時20萬農軍化裝成舞龍隊、商販等混入縣城,從東門浮橋、北門畫橋等多路突襲,雖因敵軍增援未能完全占領縣城,但為后續(xù)平江起義積累了武裝斗爭經驗。雕塑中細節(jié)刻畫生動,農民武裝的服飾多為粗布短衫,腰間系棕繩(黨員)或草繩(群眾),呼應了歷史記載中“棕包稈,草繩標記”的識別方式。</p> <p class="ql-block"> 展覽第二部分周密部署發(fā)動平江起義。根據(jù)中共湖南省委關于適時舉行起義的指示,在避免革命力量受損的緊急情況下,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決定以鬧餉為手段舉行起義。起義部隊迅速攻占了平江縣城,解除了反動武裝,組建了紅五軍,成立了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恢復和發(fā)展了平江縣的黨組織,壯大了革命力量。</p> <p class="ql-block"> 第一組彭德懷秘密建立黨的組織。1928年4月,彭德懷南縣秘密入黨后,在一團建立了黨組織。部隊移防平江后,彭德懷經常深入士兵傳播革命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為起義做了思想上的準備。</p> <p class="ql-block"> 彭德懷早年在湘軍任職時,因目睹舊軍隊的腐敗和剝削,于1920年秘密組織“救貧會”,成員包括李燦、黃公略等志同道合的士兵。該會宗旨為“滅財主、平均地權”“廢除不平等條約”“實行士兵自治”,反對體罰和克扣軍餉。這一組織成為彭德懷傳播革命思想的核心平臺。</p> <p class="ql-block"> 第二組湖南省委決策平江起義。1928年7月17日,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書記滕代遠以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的身份到達平江,傳達了省委關于在必要時舉行起義的指示。18日中午,黃公略等人共產黨員的身份暴露,面臨被捕危險,彭德懷、滕代遠等組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鬧餉為手段舉行起義。</p> <p class="ql-block"> 平江起義中,“鬧餉”是彭德懷等人發(fā)動士兵起義的關鍵策略之一,通過利用士兵對欠餉的不滿情緒,結合黨的組織領導,成功將經濟訴求轉化為革命行動。國民黨獨立第五師(彭德懷所在部隊)士兵長期被拖欠軍餉,生活困苦,不滿情緒高漲。彭德懷曾回憶:“士兵們幾個月領不到餉,連伙食費都被克扣,怨聲載道。”這種經濟壓迫為起義提供了群眾基礎。</p> <p class="ql-block"> 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遠與彭德懷聯(lián)系,決定利用鬧餉作為起義突破口。起義前,彭德懷、滕代遠等人召開秘密會議,明確將經濟斗爭與政治目標結合,提出“打倒國民黨軍閥”“建立工農兵蘇維?!钡瓤谔?。</p> <p class="ql-block"> 第三組平江城郊誓師起義。1928年7月22日上年,彭德懷率領第一團士兵在平江城郊縣立男子中學(原天岳書院)操場誓師起義,揭露國民黨當局的罪惡,宣布實行士兵會章程。中午,起義部隊迅速占領縣城,解除了反動武裝,抓捕反動分子,解救了上千名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p> <p class="ql-block"> 館中起義誓師主席臺模型。當日,彭德懷以“發(fā)餉”為名集合第一團士兵,宣布起義。士兵們高呼“打倒克扣軍餉的軍閥”,迅速控制平江縣城,逮捕反動軍官,釋放政治犯。起義后,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起義軍隨即轉戰(zhàn)湘鄂贛邊區(qū),開辟革命根據(jù)地。</p> <p class="ql-block"> 平江起義紀念館內陳列著一份珍貴的文物——《分耕冊》,系1985年平江起義紀念館成立時,從一余姓農戶家征集所得,是土地革命時期平江縣蘇維埃政府給農民分田地的一個紙質實證,屬國家一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 第四組建軍建政。1928年7月24日,在慶祝平江起義勝利的大會上,彭德懷宣布正式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成立中國共產黨紅軍第五軍委員會,加強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同時宣告成立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p> <p class="ql-block"> 平江起義通過“建軍”與“建政”的雙重實踐,不僅壯大了紅軍力量,更探索了“武裝割據(jù)”的革命路徑。其軍事斗爭與政權建設經驗,為后續(xù)革命根據(jù)地的開辟提供了范本,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關鍵地位。</p> <p class="ql-block"> 起義次日(7月23日),平江縣召開慶祝大會,宣布成立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這是湘鄂贛地區(qū)最早的縣級蘇維埃政權之一。政府推行土地革命,沒收地主財產分給農民,并公審處決反動縣長劉作柱等300余名豪紳。</p> <p class="ql-block"> 展覽第三部分艱苦轉戰(zhàn)開辟湘鄂贛蘇區(qū)。平江起義的勝利極大地震撼了國民黨當局,湖南省清鄉(xiāng)督辦署急調重兵分數(shù)路圍攻平江。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五軍主動撤出平江縣城,主力奔赴井岡山,與毛澤東和朱德領導的紅四軍會師,投入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另一部分留在平江、瀏陽一帶堅持游擊戰(zhàn)爭。爾后,紅五軍艱苦轉戰(zhàn)湘、鄂、贛,幫助地方恢復發(fā)展黨組織,開辟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擴大紅軍力量,為紅三軍團和紅一方面軍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 第一組平江城突圍。平江起義打亂了國民黨當局的“清鄉(xiāng)”“剿共”計劃,迫使他們調動6個團的兵力圍攻平江城。為保存革命力量,1928年7月30日,彭德懷率領起義部隊主動撤離平江縣城,向北部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區(qū)轉移。</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組奔赴井岡山。1928年8月底,紅五軍主力第一次向井岡山轉移,遭到敵人的伏擊,被迫退回修(水)銅(鼓)邊境休整。9月中旬,經過整編后的紅五軍再次向井岡山轉移。歷經5個月的艱難迂回,1928年12月11日,紅五軍與紅四軍勝利會師,共同投入到了保衛(wèi)井岡山的革命斗爭中。</p> <p class="ql-block"> 井岡山在中國革命最黑暗的時期,如同一顆刺破夜空的明星,以其堅定的革命實踐和獨特的精神光芒,為困境中的中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井岡山的經驗推廣至全國,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據(jù)地相繼建立,形成“星火燎原”之勢。1930年,以井岡山部隊為骨干的紅一軍團成立,成為中央紅軍主力。</p> <p class="ql-block"> 第三組創(chuàng)建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1929年4月,紅五軍第一、二、三縱隊和湘鄂贛邊幾個縣游擊隊合編為湘鄂贛邊境支隊,留在湘鄂贛邊堅持斗爭。7月,紅 軍第五縱隊與邊境支隊會合,恢復紅五軍稱號,創(chuàng)建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1930年6月,根據(jù)中共中央軍委命令,紅五軍與紅八軍合編為紅三軍團。8月23日,紅軍第一、第三軍團在瀏陽永和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p> <p class="ql-block"> 黃金洞的晨光場景復原。平江黃金洞蓋板洞一一湘鄂贛邊黨組織所在地、原紅五軍軍部。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在完全失去了與中央的聯(lián)系的情況下,湘鄂贛邊黨組織憑自己堅強的黨性頑強堅持?!傲咴率伦儭焙?,紅軍遭到了重大損失,六師損失只剩一營兵力,蘇區(qū)受到敵人的蹂躪和摧殘,分隔成為十一塊,最大的為平江黃金洞,橫直二、三十里,小塊只幾里寬。黨領導湘鄂贛工農群眾在此堅決地奮斗抗爭,表現(xiàn)出英勇壯烈的精神氣節(jié),紅16師數(shù)次得到恢復并發(fā)展壯大。</p> <p class="ql-block"> 8月23日,紅軍第一、第三軍團在瀏陽永和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永和會師不僅是軍事力量的整合,更是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戰(zhàn)略與左傾錯誤路線博弈的關鍵節(jié)點。紅一方面軍的成立,為中國革命保存了核心武裝力量,其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集中統(tǒng)一指揮與靈活戰(zhàn)術結合的重要性?!拌F流匯聚處,星火可燎原?!?lt;/p> <p class="ql-block"> 展廳結束語: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偉大旗識,滿懷豪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偉大勝利,實現(xiàn)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平江起義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紀念館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圖片,都是跨越時空的對話——“唯有銘記來路,方能致遠未來”。讓我們高舉信仰之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續(xù)寫無愧于先烈、無愧于人民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展廳之后還有緬懷廳,永恒紀念世代傳承。平江起義為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走出了以彭德懷、滕代遠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同志、開國將帥和一批高級干部,涌現(xiàn)了黃公略等可歌可泣的著名英烈。他們的卓越功勛彪炳史冊,他們的崇高精神激勵后人,他們的光輝名字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 緬懷廳中平江起義三位領導人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的墻面浮雕。起義 中三位領導人各展所長:彭德懷以軍事指揮見長,滕代遠側重政治與組織工作,黃公略則兼具戰(zhàn)術創(chuàng)新與戰(zhàn)斗精神。他們的合作不僅推動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發(fā)展,也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大批骨干力量。三人功績共同鑄就了平江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平江起義群英璀璨。經過平江起義熔爐的鍛造,一大批理想信念堅定、不畏流血犧牲的革命志士脫穎而出,成為黨和人民軍隊杰出的軍事、政治人才。他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披荊斬棘、百折不撓,為新中國的建立和人民軍隊的建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p> <p class="ql-block"> 陳列館作為紅色革命圣地,其館內的金魚池不僅是一處景觀,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寓意與精神象征,與革命精神交相輝映。它讓游客在凝視金魚游弋的瞬間,跨越時空與歷史對話,感受革命者的熱血與今日的安寧如何交織成壯麗的畫卷。這一設計,正是對“革命浪漫主義”最詩意的詮釋。</p> <p class="ql-block"> 館中的紅軍雕塑以藝術之形鑄革命之魂,將平江起義“為信仰而戰(zhàn)”的精神內核轉化為可感知、可對話的視覺語言。雕塑的每一處線條都在呼喚當代人傳承這份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繼續(xù)“馳騁”。</p> <p class="ql-block"> 展館外有"紅軍井"景觀。這口看似樸素的石井,實則是平江起義精神“堅韌不拔、軍民同心”的微縮史詩。正如仙姑巖的晨鐘暮鼓與革命傳奇在山間共鳴,紅軍井的清泉仍在流淌,訴說著那段“鑿井飲者思其源”的崢嶸歲月。</p> <p class="ql-block"> 展館外桃花正盛開,不僅為這座紅色圣地增添了盎然春意,更與革命精神形成了深刻呼應。桃紅是先烈熱血澆灌的生命之色,花瓣是歲月寫給英雄的溫柔詩行。平江起義紀念館既承載著“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豪邁,也通過一草一木訴說著“江山如此多嬌”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參觀平江起義歷史陳列館,是一次穿越時空的精神洗禮,更是一場與革命先烈的靈魂對話。這座承載著湘鄂贛邊區(qū)革命烽火的紀念館,通過豐富的史料、生動的場景和鮮活的文物,讓參觀者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的信仰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