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天的重慶游內(nèi)容豐富、每天視覺沖擊和感觀收獲都超過了預(yù)期,腦海中不斷地刷新印象。</p> <p class="ql-block">除了整日游走在重慶城的各個傳統(tǒng)及網(wǎng)紅打卡景觀外,這次還專門安排了一天去參觀著名的大足石刻。</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離重慶市區(qū)有近百公里的距離,大足區(qū)境內(nèi)有141處摩崖造像、其中國家級的有寶頂山、北山(含多寶塔)、南山、石門山、石篆山、妙高山、舒成巖。石窟造像與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甘肅敦煌莫高窟相齊名。</p><p class="ql-block">時間有限這次就選擇參觀了北山和寶頂山。</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最初開鑿于初唐永徽年間,歷經(jīng)晚唐、五代盛于兩宋,明清時期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guī)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shù)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在大足石刻博物館里,通過聽講解及看展示、初步建立起大足石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博物館主要陳列有北山石窟、寶頂山石窟、石門山石窟、南山石窟等。</p> <p class="ql-block">相較于北山的石刻,寶頂山的石刻更加豐富、生動、令人目不暇接,幾乎每個石刻都有歷史有故事有寓意!</p> <p class="ql-block">華嚴(yán)三圣像,雕刻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公元1174-1252年)。居中為毗盧遮那佛,左右分別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p> <p class="ql-block">千手觀音,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公元1174-1252年)。造像占據(jù)崖面88平方米。觀音結(jié)跏趺坐于金剛座上,座側(cè)雕刻侍者、力士等像。觀音慧目下視,面相慈祥,身軀兩側(cè)和上方,呈放射狀的浮雕出千手,每只手各執(zhí)器物。手勢或伸、或屈、或正、或側(cè),顯得圓潤多姿,金碧輝煌,被譽為“天下奇觀”。</p> <p class="ql-block">很多造像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釋迦佛像,慧眼微閉,神態(tài)安詳,頭北腳南,右側(cè)而臥,下半身隱入崖際,右肩陷于地下,僅現(xiàn)大半個身軀,在中國石窟同類題材中,可謂規(guī)模最大的半身涅槃像。</p> <p class="ql-block">六道輪回圖,是佛教人生觀的物化表述,它以具體可視的形象,闡述了佛教因果報應(yīng)、輪回轉(zhuǎn)世、十二因緣等基本教義。</p> <p class="ql-block">這龕《父母恩重經(jīng)變相》就是以宣揚儒家孝道思想,歌頌父母含辛茹苦養(yǎng)育子女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參觀大足石刻,講解員的水平很高,整個過程傳遞的信息巨大,需要有很多的歷史、人文、宗教、哲學(xué)、藝術(shù)、工程等知識的積累方能理解,自愧學(xué)識不夠的同時、也為中國博大的傳統(tǒng)文化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在重慶的這幾天,除逛了十八梯、白象居、魁星樓、觀音橋、洪崖洞、解放碑、朝天門等景點外,自然不能忘記品嘗渝味十足的火鍋、板凳小面、江湖菜,即有百年老菜館、又有小巷里接地氣的街邊攤。</p> <p class="ql-block">遺憾于連日降雨、沒看成上萬只無人機在嘉陵江上的光影表演。</p> <p class="ql-block">重慶是座魔幻有魅力的城市、也是座了不起的城市。多年后再游重慶、讓我看到了很多這座城市的新變化,頗感不虛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