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網(wǎng)絡信息的浪潮中,沈巍這個名字曾如一顆突然升起的奇異星辰,吸引了無數(shù)人的目光。他以流浪漢的形象,卻展現(xiàn)出深厚的知識儲備,尤其在國學方面的獨特見解,迅速在 2019 年成為網(wǎng)絡熱議焦點,被冠上 “流浪大師” 的名號。</p> <p class="ql-block">沈巍于 1967 年出生在上海,成長環(huán)境對他的人生軌跡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他的父親是 20 世紀 60 年代的本科生,學航海專業(yè),從江蘇來到上海后人生遭遇挫折,因此對沈巍管教極為嚴格。沈巍自幼喜歡繪畫和歷史相關書籍,可父親對此深惡痛絕,他只能偷偷讀書,甚至賣垃圾換錢買書后,回家也要悄悄藏起來,等父親入睡才敢拿出來閱讀。高考失利后,沈巍沒能堅持復讀,聽從父親的命令,報了自己不喜歡的審計班。1986 年,他進入上海徐匯區(qū)審計局工作。</p> <p class="ql-block">工作后的沈巍發(fā)現(xiàn)單位存在嚴重的紙張浪費現(xiàn)象,源于他內(nèi)心的價值觀,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不該被浪費,于是開始在單位撿有用的東西,如報紙或只印了一面的紙,但不撿可樂瓶之類用于賣錢的物品。那時的他工作勤奮,常常很晚才回去,有時直接住在辦公室。然而,這種行為不被理解,幾年后有人投訴他在單位撿垃圾,同事們也逐漸疏遠他,視他為腦子有問題的人。1993 年,單位領導以他撿垃圾為由,讓他回家待崗并辦理了病退,每月發(fā)放 2000 多元工資(相關審計部門否認是逼走沈巍)。這一事件成為他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點,他因與家人理念不合而鬧翻。1995 年,沈巍賭氣外出租房,2001 年房子被拆后,他先是住在鄰居家老頭屋檐下,2002 年春節(jié)后搬到浦東,卻因撿垃圾被鄰居投訴,兩次被趕出家門,最終正式流落街頭。</p> <p class="ql-block">在流浪的日子里,沈巍形成了獨特的生活規(guī)律。每天凌晨兩點,他會推著三輪車去固定地點撿垃圾,五點鐘回到睡覺的地方瞇一會兒,天亮后開始分揀物品,將吃的、用的、報紙、書、塑料、鋁罐等分類。六七點鐘收拾完,他會去附近地鐵看書,八點鐘左右找地方睡覺。他吃飯以素食為主,只吃能誘惑自己食欲的東西,撿來的食物吃剩下的會喂給貓、狗或者魚。盡管生活艱苦,但他對知識的熱愛從未改變,讀書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讀書涉獵廣泛,美術、歷史、文學等各類書籍都有研讀,截至 2019 年 3 月,他已讀了大概上千本書左右。</p> <p class="ql-block">2019 年 3 月,命運再次發(fā)生轉(zhuǎn)折。沈巍蹲在地鐵里和路燈下看《尚書》《論語》等書籍,且喜愛與人交流的場景被網(wǎng)友拍攝下來傳到網(wǎng)上。視頻中,他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卻能用標準普通話談論《左傳》《尚書》,談企業(yè)治理,談各地掌故,深厚的國學功底與流浪漢形象形成強烈反差,迅速走紅網(wǎng)絡,被網(wǎng)友稱為 “國學大師”。一時間,大量主播、網(wǎng)紅為博流量紛紛圍繞他進行直播,許多網(wǎng)紅美女爭先與他合影,他的粉絲數(shù)量飆升,直播打賞不斷。同年 3 月 30 日,他登上了 CCTV - 13 新聞頻道節(jié)目《新聞周刊》的人物版塊,知名度進一步擴大。</p> <p class="ql-block">走紅后的沈巍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走到哪里都會被人認出并稱為 “沈老師”。他剪了頭發(fā),修了胡子,換了衣服,開啟直播生涯,第一天直播就吸粉過萬,打賞收入可觀,最多的一天能有十幾萬塊錢。在短視頻平臺,截至 2019 年 5 月,他的粉絲數(shù)量達到 60 萬,有的視頻播放量達 173 萬,評論近 8000 條。現(xiàn)實中也常有粉絲送花、求合影。面對突如其來的名利,沈巍也曾被網(wǎng)絡浪潮沖擊得暈頭轉(zhuǎn)向。有人勸他唱歌賺錢,有人邀請他去英國游學,還有人想讓他把經(jīng)歷寫成書,但這些大多被他回絕。后來他才知道,部分邀請背后可能隱藏著陷阱。</p> <p class="ql-block">從 2020 年開始,沈巍遭受了部分人的網(wǎng)絡攻擊,不堪其擾的他于 2020 年 5 月發(fā)布停播聲明,選擇退出網(wǎng)絡的喧囂。2022 年,隨著 “流浪大師沈巍百萬直播收入被借走” 話題登上熱搜,他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原來他曾靠直播收入 100 多萬,卻借給多位網(wǎng)絡粉絲后無人歸還,甚至為 1700 多元的房租發(fā)愁。同年,他重新開播,簡介上寫著 “正能量平臺”。</p> <p class="ql-block">2025 年,有網(wǎng)友在街頭偶遇沈巍,他再次出現(xiàn)在垃圾桶旁,彎腰翻找廢品,神情專注而平靜,仿佛又回歸到了流浪時簡單的生活。如今的他依然保持著規(guī)律的生活,早起撿廢品,中午在快餐店看書,傍晚分類整理一天的收獲。沈巍的經(jīng)歷充滿了戲劇性與爭議性,他的走紅反映出網(wǎng)絡時代人們對反差形象的追逐以及對知識的別樣關注;而他回歸流浪生活,也表明他或許更渴望那種不受打擾、能安靜讀書撿垃圾的日子,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堅守著獨特的理念與追求。</p> <p class="ql-block">沈巍的人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小說,充滿了意外與轉(zhuǎn)折。他從一個普通的上海青年,經(jīng)歷了家庭的壓抑、職場的挫折,最終走向流浪之路。在流浪的日子里,他沒有被生活的困苦打敗,反而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守著對知識的熱愛,將自己對國學的深厚理解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融入到日常的讀書與思考中。他的知識儲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年來在各種環(huán)境下不斷積累的結果。從兒時偷偷閱讀歷史書籍,到工作后在辦公室里鉆研各類文獻,再到流浪后在地鐵里、路燈下捧讀經(jīng)典,沈巍始終保持著對知識的敬畏與追求。他的讀書范圍廣泛,從美術到歷史,從文學到哲學,他都涉獵頗深,這種廣泛的閱讀讓他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和解讀問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p> <p class="ql-block">沈巍的走紅并非偶然,他的知識和見解在網(wǎng)絡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他的視頻中,那些對經(jīng)典國學的精彩解讀,對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刻剖析,都讓觀眾們驚嘆不已。他的語言表達清晰流暢,邏輯嚴謹,無論是談論古代經(jīng)典,還是分析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都能展現(xiàn)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敏銳的思維能力。他的走紅也反映了當下社會的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往往被物質(zhì)生活所困擾,而沈巍的出現(xiàn),讓人們看到了一種純粹的精神追求,他的知識和見解讓人們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然而,沈巍的走紅也給他帶來了許多困擾。面對突如其來的名利,他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他拒絕了許多看似有利可圖的邀請,堅守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他不愿意為了金錢而放棄自己的尊嚴和價值觀,這種堅守讓他在喧囂的網(wǎng)絡世界中顯得格外珍貴。但同時,他也遭受了部分人的網(wǎng)絡攻擊,這些攻擊讓他感到疲憊和無奈。他選擇了退出網(wǎng)絡的喧囂,回歸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中。這種回歸并非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對自我的堅守。他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一種簡單、純粹的生活,能夠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思考和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