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駐泉吉期間,在那個艱苦的高原生活年代,在24營有兩位年輕同志犧牲。他們是為了保衛(wèi)祖國領空,保衛(wèi)221核武器基地安全而死,他們的死重于泰山。烈士的忠骨埋在青海高原,現在回憶起,24營全體指戰(zhàn)員與惡劣環(huán)境作斗爭的光輝事績也將永垂史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6月中旬,24營轉移至青海湖農場陣地。這里距剛察縣城6公里,是原農場三大隊廢棄的一個隊部。剛轉移到此,幾排平房遠不夠住,部分人員住防寒棉帳篷。蘭空決定,此處為24營永久性營房和陣地。兵器陣地由青海省二建承建,營房則由部隊自己修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具體方案是部隊抽調人員帶計劃去采購木料、磚瓦、砂石、水泥,由探照燈連百十名戰(zhàn)士專做磚坯,由蘭空修建大隊派技術人員和老師傅指導,和24營官兵一起修建營房。從此24營一直駐于此地,直到1985年撤營。24營干部的調整交流,及北方士兵的輸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1年山東膠南和陝西大荔120名),是改變南方組建營扎根北方的內因。應該說,24營營房的修建也是一個重要轉折點。營房使部隊真正放棄重回南方幻想,而樹立扎根高原觀念。隊伍思想情緒趨于穩(wěn)定,戰(zhàn)備、訓練、生活走上正規(guī)。蘭球、排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廣泛開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軍營歌聲嘹亮,部隊一派生龍活虎景象。思想穩(wěn)定了,生活安定了,部隊呈現一片安居樂業(yè)景象。陣地東側菜地里羅卜、窩筍長勢喜人;連隊飼養(yǎng)的肥豬一天能長一斤;剛察河里夏季打魚,用羽毛球網一網可獲湟魚千斤;礦區(qū)供應的糧油肉菜副食品種豐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央民族歌舞團來青演出,省委書記梁步庭特別囑咐一定要到24營演一場,住一宿,看一看導彈的雄姿。1972年8月,我調任24營作訓參謀。1973年2月,我抽調到空軍導彈兵指揮班教導隊任制導站專業(yè)教員一年。具體講授四號車座標和指令產生專業(yè)課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3年10月,我回到營里,部隊已住進剛建好的新營房。此時24營仍為司、政、后、技四個部門建制,各部門由營領導兼領。司令部6名作訓參謀(分管作戰(zhàn)、訓練、通訊、軍務),和兩名技朮參謀(分管技術、器材),由營參謀長為主官。兩名政治干事(組織、宣傳)由副政委分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名后勤助理(軍需、給養(yǎng)、財務、車管)由主管后勤副營長領導。司令部編制四名作訓參謀、一名通訊參謀、一名軍務參謀,兩名技術參謀。在作戰(zhàn)狀態(tài)時,八名參謀分工:營指揮所內兩名作訓參謀負責遠方標圖板(半徑約600公里)航跡預測、情報分析、意圖判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奇營、列車</p><p class="ql-block">圖片/網絡(致謝)</p><p class="ql-block">音樂/網絡(致謝)</p><p class="ql-block">制作/列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續(x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