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龍行天下,十二生肖里屬龍的當(dāng)抱負(fù)遠(yuǎn)大。在老家,屬蛇的人被稱做屬小龍。龍行千里應(yīng)該是屬于小龍的,畢竟“千里”比“天下”要小那么一點點。我是屬馬的,馬和龍也很有淵源,比如龍馬精神。公元2025年是乙巳蛇年,也就是小龍年。6月17日上午,我們?nèi)タ戳颂柗Q鹽城第一樹的</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龍樹”</b><b>,我稱之為“小龍之年看龍樹”。</b></p> <p class="ql-block"><b> 這棵“龍樹”,位于阜寧縣羊寨鎮(zhèn)南羊村三組,樹高9.6米,胸徑64厘米,冠幅9.6米,樹齡809年,是阜寧乃至大鹽城年紀(jì)最大的古樹。這棵樹的樹種是柘樹,但當(dāng)?shù)乩习傩樟?xí)慣稱之為</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檀樹或者龍樹</b><b>。</b></p> <p class="ql-block"><b> 老百姓為什么稱這棵樹為</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龍樹</b><b>呢?主要是從樹的形狀來說的。古樹歷史上曾遭過兩次雷擊,一次是1936年抗戰(zhàn)前夕,一次是1948年夏天。特別是1948年夏天,遭雷擊以后古樹枝葉枯萎,當(dāng)?shù)氐娜罕姸家詾楣艠渌懒?。過了三年,也就是1951年的春天,這棵古樹的干枯的樹皮上生長出一溜青色的樹皮,直上樹梢。然后樹梢又向四周伸展,長出碧綠的樹葉,四方之人都謂之神奇。復(fù)活的樹皮形似游龍伏在原來的樹干上,龍身、龍眼、龍尾非常分明,所以被地方上的老百姓形象地稱為龍樹。</b></p> <p class="ql-block"><b> 柘樹稱為龍樹,還因為這棵樹還真能和皇上還搭上點關(guān)系。元朝末年,張士誠在興化起義,并派羊誠父子駐扎羊寨扼控入海口。1341年,羊誠父子獨(dú)立旗號,并自稱東海王。羊誠兵敗自殺以后,人們就將他曾經(jīng)安營扎寨的寺廟命名為洪武廟,這棵古柘樹就在洪武廟的邊上。</b></p> <p class="ql-block"><b> 當(dāng)然,張士誠也好,羊誠也罷,都是草頭王,算不上真龍?zhí)熳印U纨執(zhí)熳記]來看過柘樹,但真正的龍子龍孫還是和柘樹有緣的。明朝初年,朱元璋的兒子太子朱標(biāo)曾經(jīng)到淮河口巡視,留宿在洪武廟,并把洪武廟改名為東岳行宮,直到清朝,才又恢復(fù)洪武廟的名稱。朱太子當(dāng)年肯定是目睹了老柘樹的風(fēng)采。</b></p> <p class="ql-block"><b> 加上這棵樹的樹齡鹽阜第一,稱之為“龍樹”,想來也是當(dāng)之無愧的。</b></p> <p class="ql-block"><b> 說起這棵龍樹,還是有功之臣,為革命做過貢獻(xiàn)的??箲?zhàn)時期,一度時期,新四軍的軍部在阜寧停翅港,中共華中局的機(jī)關(guān)在羊寨鎮(zhèn)的單家港村。新四軍和華中局的同志都是以這棵古柘樹為路標(biāo),相互接應(yīng)。新四軍老戰(zhàn)士阿英在他的《敵后日記》中對這棵樹就有過記載。當(dāng)年新四軍的江淮印鈔廠就在古柘樹邊上的洪武廟里。</b></p> <p class="ql-block"><b> 說龍樹是神樹也不為過。一是當(dāng)年這里是一片鹽堿地,要長樹多不容易,而且已活了八百多年。二是兩次雷擊,枯死三年又復(fù)活,靠一張樹皮返青生長直至枝繁葉茂。這都算是人間奇跡。和龍樹邊上的老大媽交談,老人家對這棵樹非常熱愛。據(jù)稱,有人曾出價兩萬元,想弄些樹枝回去嫁接生長,老人家硬是沒同意。她說樹是公家的,我只能保護(hù)古樹,不能靠樹發(fā)財。</b></p> <p class="ql-block"><b> 就是這樣一棵有歷史、有故事、有貢獻(xiàn)、有相貌、有奇跡的古樹,過去知道的人并不多。前年鹽城人大出了一本書,叫《鹽城的古樹名木》,收錄了大鹽城的169棵古樹名木,老龍樹排在第一位。從此老龍樹名聲大振,前來參觀的人也不少??h政府掛牌保護(hù),編號為FN001。站在老龍樹下,我感嘆古樹的價值,歷史的滄桑,生命的頑強(qiáng)。老龍樹,你是大鹽城的一張靚麗名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