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桔子洲</p> <p class="ql-block">指點江山</p> <p class="ql-block">枕江亭</p> <p class="ql-block">望江亭</p> <p class="ql-block">桔子洲內輸送游客小火車</p> <p class="ql-block">潮宗街由長沙古城門“朝宗門”而得名,寓意“朝拜祖宗”。潮宗街作為長沙的歷史縮影,既有厚重的文化積淀,又有現(xiàn)代的潮流氣息,是感受長沙城市變遷的理想之地。民間有一說:“不進潮宗門,不進長沙城”。</p><p class="ql-block">潮宗街是長沙僅存的3-4條麻石街之一,路面采用清代雍正年間的麻石鋪設,至今仍保留部分原貌。</p> <p class="ql-block">潮宗街明清時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長沙)活動舊址位于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qū)楠木廳6號,建于20世記30年代。1937至1938年,白凡金九先生率領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與朝鮮革命黨、韓國獨立黨、韓國國民黨遷于此。1938年文夕大火中,建筑遭焚毀,僅東側主體部分基本保存完好。2009年,對其進行了修繕,并增設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潮宗街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湘女石。</p><p class="ql-block">?湘女石是安放在長沙湘江風光帶上的一塊巨石,它采自新疆天山,象征著八千湘女進疆的那段歷史。</p><p class="ql-block">?20世紀50年代,為響應國家號召,八千湖南籍花季少女應征入伍,投身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上扎根,為邊疆建設奉獻了青春和汗水。</p><p class="ql-block">200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50周年,湖南經視人歷時兩個月,從天山腳下的哈密廟爾溝尋得一塊百余噸的巨石,將其作為“天山湘女回故鄉(xiāng)”活動的重要部分,運回長沙安放在湘江之濱,以此紀念八千湘女進疆的歷史。</p><p class="ql-block">湘女石是八千湘女支援邊疆建設的歷史見證,它承載著湘女們的芳華歲月,讓人們銘記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記住那些為國家建設無私奉獻的湘女們。</p><p class="ql-block">彰顯了湘女們“吃得苦、霸得蠻”的湖湘精神,以及她們的堅韌、熱情和奉獻精神,成為湖湘文化精神內涵的重要象征,激勵著后人傳承和弘揚這種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