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布羅陀位于伊比利亞島最南端,卡住地中海到大西洋的咽喉位,面積6.8平方公里,與西班牙骨肉相連,但卻是英國盤踞了300多年的合法海外領(lǐng)地。直布羅陀海峽最窄處只有13公里,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船莫過,買路錢日進(jìn)斗金,是全球最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之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直布羅陀巨巖</b></p> 若航拍直布羅陀,其實只是塊高426米、體積約100萬立方米的超巨石灰?guī)r,成形于2億年前的侏羅紀(jì)時期。若登上巖頂,左歐洲右非洲,腳下地中海與大西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直布羅陀海關(guān)</b></p> 我們沒辦英領(lǐng)簽證,把中國護(hù)照押在海關(guān),黑人黑戶“偷渡”直布羅陀,遇警察查身份就找導(dǎo)游,全體必須當(dāng)天下午六點前離開。這波操作合法嗎?導(dǎo)游說25年來相安無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阿爾赫西拉斯</b></p> 直布羅陀數(shù)萬年前就有人住,歷經(jīng)希臘和羅馬人占領(lǐng),8世紀(jì)摩爾人接手,統(tǒng)治長達(dá)781年,直至1492年西班牙收歸國有,誰知1713年簽署《烏特勒支和約》 將其割讓給英國。上圖是西班牙南部阿爾赫西拉斯城,陸地和港灣與直布羅陀無縫對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廣場水港門</b></p> 大炮臺廣場的水港門(水閘),當(dāng)年廣場前面是個海港,摩爾人用于甄別放行,防止敵船混入;管理進(jìn)出港船舶的秩序和安全;而英國人作為完善直布羅陀海岸防御體系之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瑪格達(dá)拉炮臺</b></p> 英軍建于1883年的瑪格達(dá)拉炮臺,位于直布羅陀海峽東岸、羅西亞灣的懸崖上,裝備一門前裝炮、兩門速射炮和四門高射炮,與巖頂組成交叉火力網(wǎng),萬一主陣地失守時,仍能單獨抗擊海上來敵。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巨巖防御要塞</b></p> 巨巖防御要塞,是直布羅陀防御體系的核心,由多個堡壘、城墻、地下坑道、互連戰(zhàn)壕、雷達(dá)站和彈藥庫組成,提供協(xié)同火力支援,居高臨下阻擊敵軍進(jìn)入海峽和港口。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半山防御工事</b></p> 我們穿梭一段兩邊有居民點的狹窄山路,直奔巨巖而去,在半山看到英國人修建的防御工事之一,當(dāng)要塞被攻陷時退縮其內(nèi),步步為營打巷戰(zhàn)。這也是直布羅陀防御體系分支。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空軍雷達(dá)站</b></p> 還看見白色圓球的英國皇家空軍雷達(dá)站,是二戰(zhàn)期間設(shè)立的,用于監(jiān)控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上空,確保英國在此地區(qū)的制空權(quán),為直布羅陀提供立體保護(hù)。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摩爾式廊樓</b></p> 直布羅陀狹隘盤繞的山道兩端,保留著眾多在用的古遺房屋,如上圖的摩爾式廊樓,粗糙不失潔華,簡陋不乏真義。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阿拉伯平房</b></p> 在后摩爾時代,很多北非的阿拉伯人過來謀生,安家住宅相對洋氣,各走各的梯級,中間公共通道,外墻白色傳承,很正宗的穆斯林格調(diào),很干凈企理的視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英式飄窗屋</b></p> 你若去過英國,一眼便看出如圖是英式飄窗公寓,凸出的三面玻璃窗造型,采光和空間利用率高,立體感強。18世紀(jì)英國人巧取豪奪直布羅陀之后,建了不少這種房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英式巴洛克</b></p> 直布羅陀盤山的房屋,有一種英式巴洛克風(fēng)格(圖右),扇形結(jié)構(gòu)兩邊展開,遷就路況彎位而建。但在中國就不好意頭了,走過路過一把刀對你剮。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圣三一座堂</b></p> 快到巨巖時,車拍摩爾復(fù)興風(fēng)格的教堂----圣三一座堂(副堂),是原摩爾教堂改建的,據(jù)說很靈光,上帝和真主同時保佑,英軍在直布羅陀曾對陣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包括最慘烈的那次被圍攻3年零7個月,但從無敗績。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易卜拉欣清真寺</b></p> 巨巖邊的易卜拉欣清真寺始建于1995年,當(dāng)時英國為和好穆斯林國家,在直布羅陀巖頂西向建一座大清真寺,但錢是沙特國王法赫德私人捐的(500萬英鎊)。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直布羅陀巨巖角</b></p> 清真寺背后是直布羅陀巨巖,英軍利用制高點易守難攻的優(yōu)勢,在北端修筑城堡要塞,內(nèi)有大炮臺、彈藥庫和士兵宿舍等戰(zhàn)備設(shè)施,并布置多重防線分層阻擊來犯者。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歐羅巴角燈塔</b></p> 東南端紅白相間的圓柱形燈塔,位于歐洲大陸最南端的歐羅巴角,三面環(huán)海、海拔49米、燈光射程27公里,扼守著直布羅陀海峽咽喉,既是航海者的安全依賴,又是保衛(wèi)戰(zhàn)中的遠(yuǎn)程監(jiān)測和對敵預(yù)判。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默默的守護(hù)</b></p> 燈塔建于1838年,早期以普通油燈為光源,通過凹面鏡和反射鏡增強光度,之后逐步完成光照系統(tǒng)電氣化和自動化,包括氣霧信號和定向反射器。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西科爾斯基紀(jì)念碑</b></p> 離燈塔不遠(yuǎn)有座紀(jì)念碑,說的是二戰(zhàn)時期波蘭總理西科爾斯基流亡在此,因救國心切,于1943年7月4日,親自駕駛B-24轟炸機去復(fù)仇,但剛起飛就失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古斯塔夫大炮</b></p> 燈塔右后方的哈丁炮臺上,有一門古斯塔夫大炮,是當(dāng)時世界最大火炮之一。1350噸重、800毫米口徑、炮管長15米、最大射程38公里、4~5發(fā)炮彈/分鐘,負(fù)責(zé)扼守地中海與大西洋的咽喉位,可謂“一炮當(dāng)關(guān)萬船莫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防御地堡</b></p> 古斯塔夫大炮左側(cè)50米,有個邊長20米的正方型防御地堡,石頭+混凝土的外層掩體1.6米高,鋼筋+混凝土的內(nèi)層2米高,面向海邊懸崖,配8個觀察孔與7個射擊位,負(fù)責(zé)消滅攀巖之?dāng)场?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圣邁克爾巖洞</b></p> 直布羅陀巨巖內(nèi)腔有個天然的圣邁克爾巖洞,至少可以藏2000兵,打起仗來出奇制勝。某次法國人千辛萬苦攻陷陣地興高采烈,但下一秒就被包餃子,舉手投降。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鐘乳石筍</b></p> 圣邁克爾巖洞的最寬闊處,60年代初改建為可容納800人的劇場,舉辦音樂會、芭蕾舞和戲曲表演,成為歐洲獨一無二表演藝術(shù)的天然洞穴式場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晶瑩剔透</b></p> 圣邁克爾巖洞形成于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和火山活動,在風(fēng)化作用下形成凹腔,并逐漸發(fā)展為洞穴。由碳酸鈣演變的鐘乳石和石筍,千姿百態(tài)奇幻瑰麗,反映大自然的出神入化。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地中海獼猴</b></p> 巖洞出口處貌似送客的地中海獼猴,體長約56厘米,短尾毛厚肥壯,是歐洲大陸唯一野生猴,棲息在直布羅陀巨巖頂,已經(jīng)繁衍生息了幾個世紀(jì)?,F(xiàn)在需要人工喂養(yǎng),成年猴每天500克玉米、瓜果、蔬菜等飼料。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無償擺拍</b></p> 獼猴很和藹很客氣,無償擺拍多多益善,從不騷擾游客討吃。獼猴貴為直布羅陀吉祥物和保護(hù)神,源于某晚西班牙士兵攀巖夜襲,英軍沉睡如泥,被獼猴們察覺齊聲大叫喚醒,致敵軍無功而返。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直布羅陀海峽</b></p> 眼前是直布羅陀西面的海峽,山下是繁忙的港口,對面是西班牙的阿爾赫西拉斯,鏡頭中的船舶或滿載貨物,或從地中海過來休整完畢,揚帆前方大西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西洋咽喉</b></p> 如圖:左大西洋右地中海,標(biāo)有三個“★”的狹窄小尖角是直布羅陀,對面是摩洛哥的休達(dá)市。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船舶,若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必先經(jīng)直布羅陀。那些年,英國人曾封鎖這個咽喉,予取予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摩洛哥Monte Hacho山</b></p> 是日天晴日朗,對面朦朧的是摩洛哥休達(dá)市Monte Hacho山,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克利斯海角,也是地中海至大西洋的必經(jīng)之地,但摩洛哥并無封鎖海峽的優(yōu)勢。摩爾人當(dāng)年在伊比利亞島兵敗,就是從這里全部退走摩洛哥的。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現(xiàn)代樓宇</b></p> 回到山下才有現(xiàn)代氣色,人多車靚路寬,高樓大廈風(fēng)格各異,玻璃幕墻、金屬架構(gòu)、梯形漸進(jìn)、繁集裝飾等等,目不暇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大炮臺廣場</b></p> 回到山下才有現(xiàn)代氣色,人多車靚路寬,高樓大廈風(fēng)格各異,玻璃幕墻、金屬架構(gòu)、梯形漸進(jìn)、繁集裝飾等等,目不暇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英式炸魚薯條</b></p> 七年前在倫敦初嘗英式炸魚薯條,之后失之交臂,今次有幸在直布羅陀專賣店“返尋味”:炸魚外皮薄而不破、舒脆爽口、油而不膩;奶香的鱈魚,鮮美細(xì)嫩、緊實飽滿、滑不留齒,出品咸淡適中。薯條粗壯有型、酥香解封、外脆內(nèi)糯、口感豐腴濃郁。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Main Street街</b></p> 南北走向的主街(Main Street),是最繁華的購物天堂,因為免消費稅,高檔服裝、奢侈品、化妝品、手表、電子產(chǎn)品比比皆是,價格總相宜,例如酒類是英國本土的半價,還有額外折扣和銷售服務(wù)。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奔跑的青春</b></p> Main Street街洋溢著英國小鎮(zhèn)文化風(fēng)貌:古老電話亭、紅色郵筒、半透明玻璃亭、敞開式咖啡店等。適逢歡快蹦跳的中學(xué)生放學(xué),撲面而來的青春朝氣,或象征直布羅陀生機旺盛、活力蓬勃。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總督府</b></p> 1704年開設(shè)的直布羅陀總督府在Main Street街尾,總督不直接參與管理,掛名政府元首,只負(fù)責(zé)任命政府官員和督導(dǎo)皇家警察。府前兩門穿衣的榴彈炮,昭示此乃軍事要塞,來犯者必誅。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圣三一座堂</b></p> 總督府對面是1832年建成的圣三一堂,英國圣公會本地主教堂,面向平民教徒服務(wù)。雖然摩爾人離開600多年了,但教堂仍是摩爾復(fù)興建筑,正門的馬蹄形拱最明顯,可想摩爾文化滲透力之強。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跑道上撤退</b></p> 時間快下午六點了,趕緊撤退出關(guān),若晚了就在羈押室過夜咯,全團人急急腳走唯一回路-----機場跑道,前往海關(guān)打卡。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機場入口雕塑</b></p> 機場入口有座大雕塑看圖說話,重點介紹直布羅陀地理位置,以及長期以來一直有人居住,強調(diào)直布羅陀作為地中海與大西洋咽喉的戰(zhàn)略歷史地位。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君不再見</b></p> 從未試過在機場跑道隨便走,那種開闊感“治愈”了我的千度近視,遠(yuǎn)處景物徘徊眼前,仿佛世界縮小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直布羅陀平面圖</b></p> 為什么非走機場跑道不可?看圖左:1829米的機場跑道把市區(qū)與海關(guān)隔開,進(jìn)出直布羅陀必須橫穿機場跑道(見紅色線條)。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臨海飛機跑道</b></p> 直布羅陀國際機場全球最小,距市區(qū)500米,進(jìn)出市區(qū)唯一道路與機場交叉,平時道路開放,飛機升降落就封路,每天至少開關(guān)四次。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客機橫穿馬路(網(wǎng)照)</b></p> 與機場交叉的是溫斯頓·丘吉爾大道,進(jìn)出市區(qū)必經(jīng)之路,紅燈亮?xí)r路欄主動落下,封路時間10分鐘到2小時,近距離看飛機活動很興奮,不知時間也不覺得累吧?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機場航站樓</b></p> 這么矮小的航站樓也是第一次見,每天只能停一架飛機,而且是小型窄體飛機,如波音737或空客A320系列,印度787就別想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寬闊與渺小</b></p> 笑不露齒的Ms. Chen,頭一遭與寬闊無邊的機場跑道同框,才知道雖然自己是那么渺小,但也可以把機場踩在腳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勝利的告別</b></p> 短暫的直布羅陀之旅,沒有驚喜只有驚奇,沒有風(fēng)景只有背景;既普通又不凡,既膚淺又難忘。Ms. Chen高舉雙手,勝利告別到此一游,下一站我們回西班牙游歷斗牛本源。(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