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到延安,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棗園革命舊址。這里距離延安市區(qū)不過8公里,是一個園林式的革命紀念地。棗園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后來成為中共中央社會部的駐地,更名為“延園”。從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遷駐此地,在這里領(lǐng)導(dǎo)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chǎn)運動,并籌備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如今,棗園革命舊址已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名錄,成為人們緬懷革命先烈、學(xué)習革命精神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七律·訪棗園</p><p class="ql-block">圣地尋蹤意萬重,棗園翠影訴情濃。</p><p class="ql-block">窯中燈火燃希望,案上雄文啟俊蹤。</p><p class="ql-block">整風運動明方向,生產(chǎn)勤耕暖腹胸。</p><p class="ql-block">遙念當年賢圣事,精神不朽映蒼穹。</p> <p class="ql-block">走進棗園,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毛澤東題寫的“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的牌匾,這八個大字遒勁有力,彰顯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牌匾周圍,還有許多歷史照片和文字說明,向游客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我站在牌匾前,仿佛看到了當年的革命先輩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定信念、奮發(fā)圖強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展覽中,我看到了三份珍貴的手寫文件,分別記錄了毛澤東、王稼祥關(guān)于和平解決晉西事變的指示,朱德、彭德懷關(guān)于百團大戰(zhàn)的行動命令,以及中央軍委關(guān)于建立南方戰(zhàn)略根據(jù)地的指示。這些文件內(nèi)容詳實,字里行間透露出革命先輩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與膽略。紅色背景的展板更增添了莊重肅穆的氛圍,讓人不禁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棗園,我看到了一組刻有文字的石柱,上面鐫刻著“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等字樣。這些石柱排列整齊,周圍綠樹環(huán)繞,環(huán)境整潔美觀。陽光灑在石柱上,形成光影效果,使整個場景顯得寧靜而莊重。我駐足凝視,感受到革命先輩們對學(xué)習和思想改造的重視,以及他們?yōu)樽非笳胬矶恍概Φ木瘛?lt;/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石碑前,我遇到了一群前來參觀的游客。他們穿著休閑裝,有的打著傘,有的比出“V”字手勢拍照留念。石碑上寫著紅色的“棗園”字樣,背景是綠樹和紅色的圍欄,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融入其中,與他們一起感受這片革命圣地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另一處景點,我看到了一組刻有“論持久戰(zhàn)”、“反對自由主義”等字樣的石柱。這些石柱排列整齊,周圍點綴著綠色植被,環(huán)境顯得寧靜而莊重。我站在石柱前,仿佛聽到了革命先輩們在艱難困苦中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展覽中,我還看到了一面紅色的牌匾,上面用金色大字寫著“打倒蔣介石 解放全中國”。旁邊的歷史照片和文字說明,講述了革命先輩們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爭取國家獨立解放的英勇事跡。這些珍貴的資料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建筑群中,我參觀了一座傳統(tǒng)的磚石建筑。外墻由磚石砌成,屋頂覆蓋著瓦片,墻面上有拱形窗戶,門口懸掛著紅色的牌匾。周圍綠樹環(huán)繞,幾位游客正在建筑前參觀。我走進建筑內(nèi)部,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另一處景點,我看到了一座傳統(tǒng)的建筑,門上掛著紅色的牌匾,寫著“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室”。建筑外觀簡潔,門前有石階,背景是藍天和綠樹,顯得莊重而肅穆。我站在門前,仿佛看到了當年的革命先輩們在這里開會討論、共商國是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毛澤東舊居前,我看到了幾位游客正在參觀。建筑外觀為土黃色,帶有拱形窗戶和木質(zhì)裝飾,門口懸掛著紅色的牌匾。我走進舊居內(nèi)部,看到簡樸的臥室布置,墻上掛著黑白照片,床鋪整齊,桌布覆蓋的桌子旁邊放著書籍和文具,整體氛圍懷舊而溫馨。</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彭德懷舊居前,我遇到了幾位游客。建筑外墻為淺黃色,有兩個拱形窗戶,窗戶上有復(fù)雜的木格柵設(shè)計,門口上方懸掛著紅色的牌匾。我站在門口,仿佛看到了當年彭德懷將軍在這里生活和工作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周恩來舊居前,我看到了三個人正在參觀。建筑風格獨特,門前標有“棗園周恩來舊居 1944.12-1947.3”的紅色牌匾。我走進舊居內(nèi)部,看到墻上掛著一幅詳細的作戰(zhàn)地圖,地圖上標注了“八路軍一九四四年秋冬季攻勢作戰(zhàn)要圖”,突顯了歷史與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展覽中,我看到了一張紅色的宣傳海報,內(nèi)容為“周恩來往返延安記錄”。海報下方放置了一個棕色的皮質(zhì)手提箱,整體環(huán)境顯得古樸而莊重。我駐足觀看,感受到周恩來總理為革命事業(yè)奔波勞碌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書記招待室前,我看到了一座粉紅色的建筑。門和窗框是紅色的,門上掛著紅色的牌子,上面寫著“書記招待室”。建筑的屋頂是灰色的瓦片,周圍有綠色的樹木和草地,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走進招待室,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一間房間里,我看到了墻上掛著黑白照片,窗臺上擺放著行李箱和書籍,床鋪整齊,桌布覆蓋的桌子旁邊放著書籍和文具,整體氛圍懷舊而溫馨。</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一座傳統(tǒng)黃土磚瓦房前,我看到了一位穿著深色衣物的游人正在參觀。我融入其中,感受到這片革命圣地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一處景點,我看到了一張木制桌子和椅子放置在紅褐色的墻壁前,墻上有一個帶有幾何圖案的木制窗格,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面。</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一塊石碑前,我看到了雕刻著山水圖案的石碑,石碑上鑲嵌著幾塊銅牌,銅牌上刻有毛澤東的著作《實踐論》和《論持久戰(zhàn)》的標題,旁邊有毛澤東的簽名。石碑周圍綠草如茵,樹木蔥蘢,背景中可以看到藍天和樹木的倒影,環(huán)境寧靜而莊重。我站在石碑前,仿佛聽到了革命先輩們對真理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在棗園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一群正在散步的人。兩旁是高大的樹木,樹葉茂密,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人們或散步或交談,顯得悠閑自在。我融入其中,感受到這片革命圣地的寧靜與美好。</p> <p class="ql-block">謝謝欣賞</p><p class="ql-block"> 再 見</p><p class="ql-block">2025.06.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