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河東文化的星河中,管喻是一顆獨特而耀眼的星辰。他以記者之眼洞察世間萬象,以作家之筆雕琢心靈世界,在新聞與文學的雙重領(lǐng)域縱橫馳騁,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從深入新聞現(xiàn)場的熱血青年,到創(chuàng)作出震撼人心文學作品的知名作家,管喻的每一步都充滿了對新聞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滿腔熱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不尚假話的真記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3年的盛夏,管喻完成山西大學歷史系的學業(yè),懷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踏入山西日報社的大門。歲月流轉(zhuǎn)間,他的足跡穿梭于政教部、科教部與文化部,用文字編織時代經(jīng)緯,以筆觸鐫刻思想印記。而后,他如遷徙的候鳥,返回運城,從記者站站長到分社社長,以敏銳的洞察與熾熱的情懷,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挖掘那些不為人知的人和事。在管喻心中,他始終堅守著新聞的真實,恪守著做人的真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城市的街頭社區(qū)到偏遠的鄉(xiāng)村窩鋪,從重大突發(fā)事件現(xiàn)場到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在報道城市拆遷改造時,他耐心傾聽拆遷戶的訴求與心聲,為政府的決策提供借鑒參考;在深入貧困山區(qū)采訪時,他翻山越嶺,記錄下當?shù)匕傩諡閿[脫貧困所付出的艱辛努力,讓無數(shù)讀者看到了生活在困境中人們的堅韌與希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聞工作不僅需要敏銳的洞察力,更需要無畏的勇氣。在一次報道黑工廠非法生產(chǎn)的新聞時,管喻面臨著巨大的危險。黑工廠負責人察覺到他的調(diào)查后,對他進行威脅恐嚇,但他毫不退縮,巧妙地收集證據(jù),最終讓黑工廠的非法行徑曝光于公眾視野之下。正是這些充滿挑戰(zhàn)與危險的經(jīng)歷,讓管喻的新聞報道不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更有著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新聞寫作方面,管喻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摒棄了枯燥生硬的新聞八股,除了新聞的幾個要素外,他以故事化的敘事方式呈現(xiàn)新聞事件,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他的報道既有對事件客觀冷靜的分析,又飽含著對人性的關(guān)懷,在業(yè)內(nèi)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他多次獲得新聞界的重要獎項,這些榮譽既是對他工作的肯定,也激勵著他在新聞道路上繼續(xù)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搜集萬榮笑話的有心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時光的長河奔涌向前,看似平淡的浪花,卻在有心人專注的目光下,折射出七彩斑斕的光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喻用他新聞記者的敏銳,寫出了諸者多新聞稿件,但一些新聞之外的多彩而豐富的信息,卻非文學不能表達。于是,他寂靜的心湖被無形石子擊碎,漣漪層層蕩開,撞擊了他少年文學的夢想,化作按捺不住的奔涌暗流,繼續(xù)著從未停歇的文學之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基層采訪,免不了會聽到很多萬榮笑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場的其他人哈哈一笑了之,而管喻會悄悄寫在手臂上、衣服上,或者記在本子上。那些茶余飯后隨口講述的故事,是運城周邊縣市,特別是萬榮一帶人天生幽默的產(chǎn)物,更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獨特人文氣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萬榮笑話在當?shù)赜蓙硪丫?,幾乎人人都會講上幾段,但真正付諸文字、編繪成冊的卻寥寥無幾。30年前,萬榮笑話還處在“躲進深閨人未識”之時,管喻就估量出其文化價值,做了那個推波助瀾、付諸文字的有心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準目標后,他除了自己走村串戶,與老鄉(xiāng)聊天獲得第一手素材,還發(fā)動熟人朋友,采取電話、信函和設(shè)點征集等方法。為激勵大家,承諾誰講一個好笑話就送一碗羊肉泡饃。5年時間,他搜集到大量散落在民間的笑話段子。通過去粗取精,文學加工,他編輯整理出1000多則萬榮笑話。到1998年10月,管喻終于出版了第一本《萬榮新笑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本笑話集一經(jīng)面市,就銷售一空。接著,他陸續(xù)出版了五卷本的《萬榮新笑話》《萬榮笑話精典》《萬榮笑話寶典》和《金版萬榮笑話·六卷》等。隨后,放羊拾柴,還出版了萬榮笑話的研究專著《萬榮笑話揭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年,運城人外出時,總會拿管喻的書作為禮物相贈。大家送的不僅是書,更是一種河東文化特產(chǎn)。自然,其中還蘊含著運城人的文化自信。如今,萬榮笑話已經(jīng)飛出娘子關(guān)、名震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國門。在消遣娛樂的同時,萬榮笑話已然成為運城的一張亮麗名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馳騁網(wǎng)絡(luò)時代的弄潮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個大學歷史系畢業(yè),擅長寫古典評書體文學的作家,在大多數(shù)人印象中,許是一個暮氣沉沉、寡言刻板的老學究。但凡見了管喻,你一定會大搖其頭,他的年輕不僅在表面,而是內(nèi)心的朝氣與激情,是滿滿的好奇心,還有樂于學習、勇于探求的奮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管喻就迷上了博客,日日不輟堅持寫三段體博文——“訴君聽”“唱大風”“感慨一聲”。一篇篇公開日記,記錄下他對每天發(fā)生的事情的看法、想法。這些句子并不長,三五百字的體量,但再容易的事情,久久堅持,也可蔚為大觀,更何況,他是一個心中有愛、眼中有花的有趣之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1年,管喻將這些生活感悟的文字,整理編輯成管喻三件套自選集,取名《生命的記號》。這些借助網(wǎng)絡(luò)而積累完成的三本書,算是他試水網(wǎng)絡(luò),用點滴時間完成的“作業(yè)”。如今,管喻還開通了今日頭條的公眾號,通過這種新的形式,表達他的所思所想以及對文字的摯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東大地歷史悠久,鐘靈毓秀,給人類留下了深厚豐腴的文化積淀;古老神秘的鹽湖也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鹽文化,自然也流傳著眾多的神話傳說。管喻自小聽著這些美麗的故事長大,隨著閱歷、知識的增長,他就想把這些澎湃于胸、翻騰在腦的精彩故事,創(chuàng)作成文學著作,留諸后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3年,長篇小說《死海螺碟》出版,在當年的全國第23屆圖書博覽會上,受到各方關(guān)注。這部懸疑驚悚玄幻小說,以博大精深的池鹽文化和風光旖旎的運城鹽湖為背景,講述了康華中學4位師生探究北宋金元寶失竊案的驚險故事。全書27萬字,平均不到千字一個小標題,就像航標和向?qū)б粯?,引領(lǐng)讀者在奇幻詭譎的萬花筒中探險游歷。其實,早在2003年,管喻就出版過一部驚悚探案小說《太陽穹隆》。這些當下盛行于網(wǎng)絡(luò)文學的文體,在管喻的筆下,一樣熟稔于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讀者曾經(jīng)渴望的,或者還沒來得及渴望的那份文學享受,我認為《死海螺碟》都可能給予他。我希望把它奉獻給青少年讀者——他們就是當年的我?!痹谒闹?,仍住著一個青澀純真的少年,朝氣蓬勃,意氣風發(f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退休之后,管喻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笑稱,文學創(chuàng)作令他思維活躍,青春永駐。他說,對事物的敏銳性是他多年做記者的職業(yè)習慣,加上文學的表達方式,才成就了他的文學夢。未來,他將緊跟時代,潛心耕耘,在文學的海洋里,追逐更加絢麗多彩的浪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歷史資料闕如的填充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運城,有最早“中國”之稱。而赫赫有名的蜀漢名將關(guān)羽就誕生于這方水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關(guān)公故里座落在鹽池之南的解州常平村。一位被歷史厚待、逐漸被神化的“關(guān)圣大帝”,以“武圣”之尊,與“文圣”孔子齊名。在運城當?shù)?,對關(guān)老爺?shù)某绨莞?。在管喻家中,至今仍供奉著一幅“解州關(guān)夫子真相”的神像圖。這是他母親13歲時用節(jié)省下的兩個銅錢買來的一張黑白照片,距今已近百年。照片拍的是解州關(guān)帝廟春秋樓上的“關(guān)公夜讀春秋塑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關(guān)老爺愛讀《春秋》,管喻愛讀古典名著。他記憶最深的莫過于《三國演義》和《西游記》。他讀的第一本《三國演義》非常破舊,沒頭沒尾,被撕得只剩下中間章節(jié),但他還是就著煤油燈,一夜讀完,陶醉其中?!白孕√烊粚ξ膶W有種沖動,文學的種子,就是在那個時候種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說,自己有個和孫悟空一樣的毛病,每每讀書到精彩處,就坐不住了,心里頭激動得非要表達出來。在《西游記》開頭,孫猴子拜師學藝,受教于菩提祖師門下,某一日,祖師爺講到“天花亂墜,地涌金蓮”之時,孫猴子就“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這個情節(jié)自小給管喻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常常這樣說:“文學愛我如親,我追文學如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國紛爭,叱咤風云,最令管喻難忘的,自然是與他同鄉(xiāng)的關(guān)羽。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直接從桃園開始講關(guān)羽,那么桃園之前的關(guān)羽走的是怎樣的人生軌跡?他的蓋世刀法從何而來?他的《春秋》功底何人所教?這些,《三國演義》中沒有寫,像一部電影只演了精彩的一段,而另一段隱藏的故事一直在管喻腦海中盤旋。從小聽著關(guān)羽的傳說長大,根據(jù)當?shù)匕傩湛诙鄠鞯拿耖g故事,他決定補續(xù)關(guān)羽從15歲到25歲的人生經(jīng)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第一本長篇評書《神勇關(guān)羽》出版,共36回,25萬字之多。序言中,管喻寫下:“常聽關(guān)公戲,領(lǐng)略其英雄風采;??搓P(guān)公書,品味豪杰之當年?!顷P(guān)公的故事,總在心中激蕩;關(guān)公的形象,總在眼前閃躍。管喻一生寫書不少,卻還沒有一本寫關(guān)公的書。雖然世上現(xiàn)有的關(guān)公文章浩如煙海,但那都不是出自本人手筆。為關(guān)公撰寫這部長篇評書,乃是他今生今世必須了卻的一大心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末,他完成了第二本與關(guān)公有關(guān)的著作——《關(guān)羽赴桃園》,泱泱46萬字,仿古典文學體裁,兩本共寫了108回,集中講述了關(guān)羽在桃園結(jié)義之前的故事,填補了文學創(chuàng)作上有關(guān)關(guān)羽的這一時段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史野史上找不到,文學戲劇里尋不著,民間雖有傳說,書本卻無記載。我參照的,就是這些非文字的文化遺產(chǎn)……從今往后,人們再也不能說桃園結(jié)義之前的關(guān)羽故事無書可看、無稽可查了!”談及自己續(xù)寫關(guān)羽故事的事,為人一貫謙遜的管喻頗為滿足。他完成了一件縈繞了半生的夙愿,做了一件關(guān)羽故鄉(xiāng)人該做的正經(jīng)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0年,管喻出版了《媧姆洞的天火》。該書用文學手法生動講述了遠古人類“取火”的歷史壯舉,回放了那一時期人類的生活樣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世紀60年代至今,考古學家在芮城縣西侯度村進行了數(shù)次考古發(fā)掘,獲得大量的石器和動物化石,特別是發(fā)現(xiàn)了一堆動物燒骨化石。經(jīng)過深入研究,科學家認為西侯度一帶的原始先民業(yè)已熟練掌握了用火技術(shù),這是目前為止全世界考古發(fā)現(xiàn)的人類最早用火遺跡。然而由于年代過于久遠,科學家根據(jù)考古成果推斷并勾勒出當時人類生活及用火的一些線索,人們根據(jù)這些考古結(jié)論是很難詳細了解當時原始先民的生活狀態(tài)和偉大壯舉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媧姆洞的天火》正是以考古發(fā)現(xiàn)為依據(jù),采用長篇小說的形式,講述了243萬年前芮城西侯度原始先民發(fā)明用火的精彩故事,將鮮為人知的遠古場景和原始先民的生活樣貌,形象逼真地呈現(xiàn)給當代讀者,繼而踐行了作者一向秉持的“歷史沒有觸及的,用文學去補充”的創(chuàng)作理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五、從名記者變成了大作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隨后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管喻不斷嘗試不同的題材和風格。他的作品涉及現(xiàn)實題材、歷史題材以及科幻題材等多個領(lǐng)域。在現(xiàn)實題材作品中,他延續(xù)了記者時期對社會問題的關(guān)注,通過文學的方式探討當代人面臨的困境與迷茫;在歷史題材作品中,他以嚴謹?shù)目紦?jù)和豐富的想象力,重現(xiàn)歷史的風云變幻,展現(xiàn)人性在歷史洪流中的堅守與掙扎;在科幻題材作品中,他大膽想象未來世界的模樣,探討科技與人性、文明與發(fā)展之間的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喻的文學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對人性的關(guān)懷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他筆下的人物無論身份地位如何,都有著真實而復(fù)雜的情感世界。他善于捕捉人物內(nèi)心最細微的變化,用文字將人性的美好與丑惡、光明與黑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的作品不僅給讀者帶來閱讀的享受,更引發(fā)了人們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隨著作品的不斷問世,管喻在文學界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中國作協(xié)會員、趙樹理文學獎等眾多頭銜與榮譽紛至沓來。他的11部著作被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征集收藏。所搜集、整理和研究出版的7種《萬榮笑話》著作形成了民間笑話系列矩陣,成為集成的萬榮笑話文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七十古來稀,管喻已到古稀年,他卻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書寫人生。筆者注意到,他在網(wǎng)上的名字已從管喻回歸到管家喻,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隱喻,更加觀照生養(yǎng)他的父母親人以及伴他成長的這一片土地。最近,管喻的《馬齒菜》隆重面世。該書以記者的敏銳與作家的筆力,以散文的形式記述了母親漫長人生中的生活片段,講述了母親在她生命歷程上所遭遇的艱難困苦和喜怒哀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喻在首發(fā)式上所言,馬齒菜是一種野菜,它是耐旱耐澇,生命力特別頑強,我覺得它就像我老母親一樣,也是生性特別頑強。她經(jīng)歷了舊社會的艱難困苦,又幸運地活到現(xiàn)在這種幸福時代,所以我覺得這個書名,正好比喻我母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管喻的眼中,母親是他人生中的導師、引領(lǐng)者、鼓勵者,總是給他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書中通過一個個講述母親生活的故事,傳揚了老一輩人的優(yōu)良品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有評論家所認為的那樣,作者描述的不只是自己的母親,而是一個地域、一個時代、一個族群在艱難困苦中涅槃重生的歷程。正如那曬不死的馬齒菜,中華民族忍耐、友善、厚道、仁義與智慧的基因,在一代代生民的血脈中瓜瓞傳承。它們就像原野上的馬齒菜一樣,以綠意盎然著歲月,用恩賜眷顧著生民,點綴描摹著歷史的壯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六、結(jié)語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喻的記者生涯與作家之路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相互滋養(yǎng)、相互成就的。記者工作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培養(yǎng)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這些都成為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動力。而文學創(chuàng)作則讓他能夠以更自由、更深刻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情感,提升了他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反過來又促進了他新聞報道水平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管喻看來,無論是記者還是作家,本質(zhì)上都是多彩生活的記錄者和思考者。記者用客觀的筆觸記錄時代的變遷,而作家則用藝術(shù)的語言書寫人類的精神世界。他將這兩種身份完美融合,在不同的領(lǐng)域發(fā)揮著自己的價值。他的經(jīng)歷也為許多在新聞與文學領(lǐng)域徘徊的人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和啟迪,證明了在不同的職業(yè)角色中轉(zhuǎn)換和成長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喻的記者生涯與作家之路,是一段充滿激情與不解堅守的歷程。他以筆為劍,在新聞的戰(zhàn)線上捍衛(wèi)真實;以墨為魂,在文學的天地間書寫傳奇。從洞察社會的記者到創(chuàng)作文學經(jīng)典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經(jīng)歷詮釋了對職業(yè)的熱愛和對夢想的追求。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有理由相信,管喻將以獨特的視角和卓越的才華,為我們帶來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呈現(xiàn)更多的精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文形成過程中,引述了網(wǎng)絡(luò)上的一些資料,特致謝忱?。?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