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進黃果樹民俗博物館,我被一塊展板深深吸引。展板上詳細介紹了黃果樹瀑布的未解之謎,從瀑布下的無底洞傳說到明代客居石刻的消失碑文,再到瀑布形成的歷史以及瀑布后的水洞洞壁上的暗紅色紋等現象,每一個細節(jié)都讓人浮想聯翩。展板右側的實景照片展現了瀑布的壯麗景象,瀑布下方的彩虹為這幅畫面增添了神秘色彩。木質地板和裝飾讓整個展廳充滿了古樸的氣息,而那塊木制牌匾上“黃果樹瀑布未解之謎”幾個大字更是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的一角,我看到了一塊介紹奢香夫人的展板。展板上用黑色字體詳細記錄了奢香夫人的生平事跡,包括她與朱元璋之間的故事、她的貢獻以及對西南地區(qū)的影響。頂部“奢香夫人”四個大字顯得格外醒目,底部的相關歷史信息和地圖讓我對這位傳奇女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沿著展廳繼續(xù)前行,我來到了一塊木制背景的展板前,展板上用大字標題寫著“大明屯堡”。文字說明詳細講述了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征南之役的歷史背景及其對貴州屯堡文化的影響。屯堡文化的形成基礎和安順作為屯堡文化中心的發(fā)展歷程讓我對這片土地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展示讓我感受到了濃厚的民族風情。這被稱為“凡間絕響,天籟之音”的古樂體系,以牛骨胡、葫蘆琴等八種樂器合奏,曲調可追溯至唐宋宮廷雅樂。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布依族“八音坐唱”被譽為“東方民間交響樂”,現場展示的一群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布依族人正在演奏這些樂器,讓我仿佛置身于那悠遠的樂聲之中。</p> <p class="ql-block">苗族蠟染的展示讓我領略了這項世界最古老的防染工藝的魅力。這項技藝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使用銅刀蘸熔蠟繪花,以藍靛浸染,紋樣蘊含苗族遷徙史與圖騰信仰。一幅具有螺旋紋、鳥紋等圖案的蠟染作品讓我感嘆于苗族人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的一處,我看到了一塊標有“貴州民族非遺 世界級代表性文化”的牌匾,背景為淡雅的山水圖案,簡潔大方的設計讓我感受到貴州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而那塊刻有“黃果樹民俗博物館”字樣的石碑,則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里的民俗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館的另一個展覽區(qū)域,我看到了關于“玉雕”、“蠟染”和“茶馬古道”的介紹。展板上用黑色字體書寫著詳細的文字說明,旁邊擺放的展品包括一塊繡花布料和一個金屬工具,讓我對這些傳統(tǒng)工藝有了更直觀的認識。</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來到了一個關于采砂王國的展覽區(qū)域。墻面上有詳細的介紹文字,展示了幾種采砂過程的圖片和說明,展示柜中擺放著一個銅制的容器,地上鋪有紅色地毯,背景墻上的投影設備讓我仿佛置身于那個采砂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這次黃果樹民俗博物館之行,讓我不僅領略了黃果樹瀑布的壯麗景色,還深入了解了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工藝,收獲頗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