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當我們踏入敦煌莫高窟,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光。6月22日下午,大竹歡樂中國行自駕游群一行14人,懷著對絲路文明的向往,走進了這片藝術圣境。眼前依山而建的多層古建筑,紅色木質(zhì)結(jié)構與藍天、綠植相映成趣,寧靜而古樸。游客們?nèi)齼蓛桑蚺恼樟裟?,或駐足欣賞。我站在建筑前,看著金光閃閃的尊勝佛母銅像,心中不禁感慨:這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在隊長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735個洞窟中的部分精華。佛陀垂目低眉的慈悲、飛天衣袂翻卷的靈動、經(jīng)變畫中盛唐市井的繁華,每一幅壁畫都讓人屏息凝視。最令人動容的是第17窟藏經(jīng)洞,這座曾封存5萬余件文書的密室,承載著文明守護的悲壯與重生。導游講述常書鴻等先輩在黃沙中堅守的故事時,我輕撫洞窟外墻,仿佛觸摸到了幾代文保人的赤誠。</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九層樓在金輝中熠熠生輝。翻開《讀者》雜志中樊錦詩的專訪,念出“此心歸處是敦煌”,我們靜立牌坊前合影,背后“莫高窟”三字與我們的笑容定格成永恒。正如成員王女士在朋友圈所寫:“今日方知,敦煌不是終點,而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起點?!?lt;/p> <p class="ql-block">參觀途中,我們站在石階前,陽光灑在身上,心情格外舒暢。周圍游客或拍照或交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不遠處,兩位女士戴著帽子,穿著休閑服裝,面帶微笑,仿佛也被這古樸寧靜的氛圍感染。石窟前的石階,不僅連接著上下,更連接著古今。</p> <p class="ql-block">合影時,我們選擇在一座古建筑前,背景是精美的牌坊,牌坊上寫著“莫高窟”。大家穿著休閑,戴著帽子,顯得輕松愉快。我站在臺階上,手指向牌坊,陽光明媚,心中滿是對敦煌的敬意。木質(zhì)宮殿模型展示在紅色背景前,細節(jié)豐富,屋頂和墻壁都采用了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一處石碑前,我駐足良久。石碑上刻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莫高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 甘肅省人民委員會立”的字樣。石質(zhì)建筑結(jié)構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格外莊重,仿佛在提醒我們,這份文化遺產(chǎn)需要我們共同守護。</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建筑前,做出大拇指點贊的手勢,心中滿是贊嘆。高大的建筑和晴朗的天空,讓人心曠神怡。游客們或拍照或參觀,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對敦煌的熱愛。</p> <p class="ql-block">在莫高窟的角落,一尊多臂觀音菩薩的雕塑吸引了我的目光。主尊位于中央,雙手合十,周圍環(huán)繞著許多手臂,每只手臂都做出不同的姿勢。背景是一個圓形的圖案,整體色彩柔和,主要以白色為主,帶有粉色和藍色的裝飾,顯得莊重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尊勝佛母銅像金光閃閃,姿態(tài)優(yōu)雅,背景是紅色的墻壁。下方的介紹牌詳細展示了佛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讓人對這尊佛像有了更深的了解。站在佛像前,我感受到一種莊嚴而神圣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一幅展示的壁畫或模型,描繪了古代建筑的結(jié)構,有多個房間和陽臺。背景是石窟的外觀,展示了古代建筑與石窟的完美結(jié)合。這不僅是一幅畫,更是一段歷史的縮影,讓我們看到了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竹歡樂中國行自駕游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覽敦煌莫高窟游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攝影編輯制作:常學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6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