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的6月20日開始后的三天,都是陽新這座小縣城中考的日子。 </p><p class="ql-block"> 十幾年了,都是這樣,改變的只是內容和考點,沒有改變的依然是時間。 </p><p class="ql-block"> 提前去中心學校作了調研,了解中學備考的基本情況,從去年開始,為了減少基層負擔,增加考試的公平,所有鄉(xiāng)鎮(zhèn)的考點都取消,初三學生全部被集中到了縣城幾所大的高中初中,像極了高考的樣子。 </p><p class="ql-block"> 考試成績怎樣,這倒是我們考慮的第二層次問題,考試期間的安全才是我們最為關心關注的,學校也為此作了詳細的安排,警車護送,集中住校,老師陪寢,心理輔導,責任到人甚至壓實到了每個環(huán)節(jié)。</p> <p class="ql-block"> 在家庭精心呵護成長的一零后們,如同溫室的花朵,加上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浸潤,早已不似我們當初時那般單純,說不得打不得,因為沒經歷過風雨摔打,所以一旦遇上些許挫折,就容易自暴自棄,就在前兩天吧,又聽說一名高考過后的女生因為受不了父母的嘮叨和壓力,以跳樓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直在思索和談論著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眾說紛蕓,莫衷一是,我想孩子的抗壓承受能力薄弱是其中關鍵因素,而這背后,是來自家庭的溺愛,來自社會的包容,來自教育的寬松,來自輿論的誤導,對于教育的苛責讓尊師重教成為了口號,一些個別現(xiàn)象個別教師的個別行為被強加在所有從事這個行業(yè)的身上,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民眾的盲目跟風,孩子從小一些不良性的傾向因為不敢管不愿管不能管而慢慢積淀為一種習慣,乃至形成一種畸形性格,我也曾是教師,我愛人依然還是教師,因此感受特別深刻。</p> <p class="ql-block"> 重視教育的家庭,家長都主動會請求老師嚴格管理,深深懂得嚴管就是厚愛的樸素道理,譬如我們的袁夢,還有很多考上好大學的同事們的孩子,批評批評怎么啦,打打手心怎么啦,這么些年來,我一直感謝初中班主任那兩個大大的耳光,不然我也和那些街頭混混一樣,浪跡街頭了,那時青春年少不懂事,錯把壞事當瀟灑,天馬行空,桀驁不訓,自以為很酷很帥,所以那次被揍之后老師對我促膝長談,我才迷途知返,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學,當了老師,轉型行政,才有了今日正常生活,看看那些當初和我一起的頑劣同學,一言難盡。 </p><p class="ql-block"> 沒嘗過教育的苦,就要吃社會的難。網(wǎng)上流傳一個段子,為什么那些關于教育的新聞大都發(fā)生在小學初中和一些非重點高中,那是因為那些被過度疼愛的孩子根本就上不了好的高中和大學,他們因為缺乏嚴格管教,成績自然一塌糊涂,早就成了中考高考的落榜生,走進了技校,走進了社會而已,很有些道理。</p> <p class="ql-block"> 那些冠以關于只要孩子健康,成績無關緊要的家長們,早已異化成了讓老師不能說不能打不能惹的極端行為,前段時間網(wǎng)上曝出因為學生調皮滋水被老師威脅而被家長告發(fā)成功的案例,以老師道歉賠錢降級處分而草草收場,這看似某個家長的成功,卻是整個教育的失敗。 </p><p class="ql-block"> 老師也是人哪,當初秉承一顆教書育人的初心進入這個行業(yè),這種事情見多了,都會選擇躺平,你孩子學習的好與壞,又能影響自己什么呢?一批又一批,一屆又一屆,僅此而已罷了,而受傷害的,往往是你自己呀。 </p><p class="ql-block"> 我也當過老師,現(xiàn)在和我往來的,卻是當年那些學習成績不好被我批評甚至挨過揍的孩子,有的學業(yè)事業(yè)有成,有的還是早早進入社會,但是他們現(xiàn)在回憶,還是能夠明白老師當年的嚴格是為了自己好,所以不理解只是當時年輕罷了。</p> <p class="ql-block"> 我不清楚這種社會氛圍會演變到什么的程度,或向左或向右,我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那些不懂教育的家長也培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孩子,這樣一代兩代,也就慢慢形成了階層分化階層固化,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素質的提升,良風的滋長,這種狀況會大大地改觀吧。 </p><p class="ql-block"> 年年中考今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個周末,各大中考考點前面定會擠滿著無數(shù)翹首以盼的家長,九年磨一劍,誰不想考個好學校呢?高考錄取的六四比例,注定會淘汰掉很多孩子進入高中然后進入高等教育的機會,其實,淘汰不是中考之后才開始,競爭其實早在孩子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p><p class="ql-block"> 不是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