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不是經(jīng)常健身的緣故,以致肺活量大到驚人。無論單位還是家里,總給人氧氣稀薄的感覺,尤其單位,密閉的空間,推門才可能進入的絲絲空氣,來一場山林之旅,去盡情呼吸只屬于山林的清新空氣,才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0日,我和愛人凌晨七點、坐家門口的地鐵往中原西路而去,30人的小分隊將在那里集合、然后轉乘中巴往環(huán)翠峪而去。環(huán)翠峪,隸屬鄭州的滎陽,而車程,也在一個小時之內(nèi)!</p><p class="ql-block"> 選擇這個線路,是因上周太行山之行旅途太過遙遠,來回10個小時的顛簸,生生把登山的那份歡樂消磨殆盡。累,心頭也只留下個“累”字。所以,家門口的山,便成了即可健身、又可賞景的最佳選擇!</p> <p class="ql-block"> 轉乘的中巴車在一處廢棄的景區(qū)門口停下,這里佇立著大量的、未完工的樓房。聽一位男隊友說到:“房子六年前就這樣,估計是違建?!薄澳菚r的房子正貴著呢?!庇腥烁胶驼f。</p><p class="ql-block"> 是啊,從18到23年,鄭州的房價就像坐直升飛機一樣,從市區(qū)內(nèi)的7.8千一平到1萬7、8,這里的房子應該就是某位投機者的結果!</p><p class="ql-block"> 先不說房子,此刻,我正和愛人,還有朋友明月一同走在一處長長的坡道上,而一眼望不到邊的濃綠就在我們左側,很快,我們就要融入其中了……</p><p class="ql-block"> 這是愛人第三次跟我走戶外了,第一次嵖岈山之行居然比我跑的都快,我可是公認的強驢喲,這結果頗讓人意外。第二次是太行山“趴眉”,那次讓他徹底見識了我的另一面,以他的原話說:“你膽子真大……”這次又會讓他收獲怎樣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隊伍從一處斜坡開始向叢林挺進,蟬兒透過林葉傳來悅耳的叫聲,綠蔭匝地,無風生涼,跋涉雖然吃力,心情卻十分舒爽!</p> <p class="ql-block"> 在密林中穿插迂回,腳下踩著多年的落葉,不小心就會滑上一腳,不知名的野花開滿小路,明媚之極、可愛之極……</p><p class="ql-block"> 而一抹細汗之后,更是通身的舒暢,步伐已經(jīng)習慣接近50度的坡路,腳步愈來愈輕松,周圍在不斷變換的景色也使人心情愈發(fā)愉快!</p><p class="ql-block"> “停?!闭叩母吲d,卻被領隊的一聲吆喝打斷,原來是要原地休息,我有些郁悶,這才走了多久啊?20分鐘?</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跟這個團隊出行,也不敢貿(mào)然行事,只得找一個地方坐下來,并順便補充一下體力,趁此刻打量了一下我周圍的隊友。</p><p class="ql-block"> 領隊是一位年齡至少60歲以上的大哥,其他男女隊員大概都在60歲左右,也有年紀比較小的,比如我朋友明月。</p><p class="ql-block"> 也許大家真的是溜腿來的,比起走嵩山和太行這些大山有所不同,在那里,你只要有力氣大可一直走下去,3、4個小時不休息也很正常。像今天這樣的走走停停,行走時間短而休息時差長,我還真有點不適應。</p><p class="ql-block"> 且環(huán)翠峪真的不能叫山,從目測距離來說,稱它為嶺倒也不為過,后來證明我的判斷力相當準確。以我和老公的體力,當時完全可以一直走到山脊再做修整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還好休息時間并不很長,大約超過半小時后隊伍繼續(xù)往山上行進,不時變換的地形令人興致盎然!</p> <p class="ql-block"> 直到一座老房子的出現(xiàn),原地休息的命令再次下達,1離剛才的休整不會超過20分鐘的樣子,不過這次我并沒有不開心,因為有老房子,這跟我一貫喜歡古建有關!</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拱券式石制獨棟平房,門窗皆廢,墻體厚度皆在80公分左右,室內(nèi)幽暗,深有十米,寬8米余,兩間有券門互通。</p><p class="ql-block"> 走進去細瞧,地面凹凸不平,有些許山羊糞便,從墻上煙熏的痕跡來看,很久以前,這里確實住有人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屋內(nèi)墻壁上有尺把高龕座數(shù)個,我想這個位置應該是放置油燈的地方,畢竟那個時代,在深山老林中,唯一照明的東西,怕也只有油燈了!</p> <p class="ql-block"> 接近券頂部位還殘存幾根快要朽掉的檁條,它是作為一個棚的存在的。住人當然不可能,因為離屋頂太近,最高處不會超過一米二,輾轉都成問題,但儲藏糧食到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透過室內(nèi)券門,看到南側那間屋居然還躲著幾只山羊,臨壁還堆著一些柴火。想必這是附近村民牧羊休息的地方,也是臨時的羊圈——老屋的堅固,始終都在發(fā)揮著它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坐在門前折斷的一根枯木上,它也許是哪場大風的產(chǎn)物,也可能是自然朽掉的。如今它橫亙在供人出入的屋門前,卻再不會因為阻礙道路而有人主動清理……</p><p class="ql-block"> 荒蕪的小院呀,三面臨壁,它曾是多么理想的風水寶地,避風、躲雨、溫度適宜。有閑花作陪、鳥雀浣耳、清風拂塵,這分明是神仙過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這里曾種過蔬菜瓜果吧,紫色的豌豆花爬滿藤架,明黃的絲瓜花點綴窗臺屋檐……</p><p class="ql-block"> 這里應該住著一家三口吧,乖巧的稚子,賢惠的妻子,精壯的男主人公……</p><p class="ql-block"> 小院里的蔬菜被妻子烹調(diào)出鮮美的佳肴,荷鋤歸來的丈夫洗去疲憊,就著月色,斟起妻子親釀的杏花酒,一杯一杯,飲得甚是歡快。也許妻子也會陪酌幾杯,絮絮說著一天的事物,而孩子呢,在蛐蛐兒的鳴叫聲中,早已進去了夢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幸福的一家人何時搬離了此地?不曉得喲,是什么原因令他們?nèi)绦纳釛壍倪@樣清幽氛圍?恐怕只有一個原因——為了孩子!</p><p class="ql-block"> 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只能走出大山,這就是他們拋別家園的唯一緣由吧,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p><p class="ql-block"> “涼生野徑,更兼香風送。佳木蔥蘢石屏聳。小園幽,藤絡老屋頹垣。窗欞坼,門朽廳深若洞。</p><p class="ql-block">想舊時光景,山里人家。除棘成田豆蔬種。荷鋤歸來晚,皓月當空。酒滿盞,微醺歌縱。憶往昔,睹物意難平,又何以,遙聞燕啼鶯哢?!?lt;/p><p class="ql-block"> 這闕《洞仙歌》是有感而發(fā)之作,我想當時的場景一定也是這樣的吧 ?如今鶯歌在耳,為何還有些些惆悵?</p> <p class="ql-block"> 時光像水般流失,注定我們永遠不可能在原地停留,修整一個半小時后,領隊帶領一眾人繼續(xù)向上行進!</p> <p class="ql-block"> 說它是嶺,它真是嶺啊,沒多久,我們就全部出現(xiàn)在山脊線上,熱辣辣陽光突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遠山,以及山谷里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 而一人多高的櫨樹,就蔥蘢在山脊一側……</p><p class="ql-block"> 深秋,它是艷麗的,不亞于春天的嬌花,而觀賞它時的季節(jié),溫度又是四季中最最適宜的。它沒有料峭春寒,沒有熱辣的陽光,沒有撲面的寒流,因為秋高氣爽,這句成語,是永遠只屬于它的桂冠!</p> <p class="ql-block"> 一座寨門的出現(xiàn),沿山梁行走不過20幾分鐘的時間,它就在山脊線下行十多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寨門損毀比較嚴重,券頂僅留一半。聽人說這就是位于鞏義的八蜂障寨東門,附近寨墻基本完好,有幾處坍塌,也是幾年前那次特大洪水造成的結果,720,令鄭州人不堪回顧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站在寨墻上環(huán)視群山,有沒有君臨天下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我也來一張,山風撲面,確實挺爽!</p> <p class="ql-block"> 眾人站在約一米左右高的垛口紛紛合影,而我則拾階而上,獨自向幽深處走去!</p> <p class="ql-block"> 石階直通向一片臺地,坐西朝東有一處房子,單檐硬山頂,面闊三間,青瓦覆頂,石砌墻體,屋脊飾有鳥獸與法輪磚雕,整體看上去十分漂亮。看不出建筑年代,因三門皆被落鎖,只知道小廟的名字為:玉皇廟!</p> <p class="ql-block"> 緊挨廟堂右側還有一間小屋,門楣上書“祖師廟”三個字。這個小廟應該有一些年頭了,從幾近坍塌的屋頂,搖搖欲墜的墻面,只怕比一百年更早,至于為何保留到現(xiàn)在,一定是村民世代維護的結果,比它要高大堅固的玉皇廟,鐵定是后來所筑,至于筑在什么年代,還真不曉得!</p> <p class="ql-block"> 且慢,一側碑文告訴我們真相,密密麻麻的文字看不明白,只有落款一行字還看得明白——清道光年間重修。</p><p class="ql-block"> 既然重修,那么可以追溯上一個朝代,或者更早。至于到底哪個王朝?四通石碑,除了一尊風化嚴重,另外兩尊所刻都是捐獻錢財?shù)?、村民的名字,以吾之力還原歷史,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p> <p class="ql-block"> 思緒被遠遠傳來的、愛人的聲音打斷,他在喚我回去,隊伍開拔了!</p><p class="ql-block"> 一行人繼續(xù)沿寨墻前行,大小不一的石頭所磊砌的垛口,依然保持它當初的模樣,歲月也只是改變了它的顏色,卻不曾摧毀它傲人的身姿,這一切怎么不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沿途不少有供人休息的草棚,無疑,這是近期所建,看材質(zhì)便一清二楚了。</p> <p class="ql-block"> 寨墻蜿蜒,幾枚炮筒身倚寨墻直指天空,很是威武。顯然,這并非古代遺存,是近期某位好事者所為,明清時期的鐵炮我見過的,它不長這樣!</p> <p class="ql-block"> 炮臺不遠就是西寨門,比起東寨們,西寨門保存較完好,連門兩側的券洞都完好無損,深度約1.5米、寬2米、高約1.5米的券洞,應該是為守寨士兵們準備的!</p><p class="ql-block"> 走出寨門,有石臺階一直向山下延展,立身回望寨墻,媽呀,還真給嚇一跳,墻高得有十數(shù)米,全為石塊兒疊壓而成,看這整齊度,非一般工匠所為。這一切不知為何讓我想起北京箭扣長城的烽火臺,再次為中國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藝喝彩!</p> <p class="ql-block"> 寨門外樹一鐵牌,于是也了解了八蜂嶂寨的由來。</p><p class="ql-block"> 八蜂嶂寨,又名太祖寨,大宋的第一位皇帝(乖乖的,趙匡胤不會曾領兵在此駐扎過吧?)始建于宋,重修于清,修補當天有八窩蜜蜂縈繞不去,村名見此,為紀念當日奇遇,隨把此寨命名為八蜂嶂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叢林休息,帶吊床的紛紛找合適的樹木捆綁,沒帶吊床的就那么席地而臥。</p><p class="ql-block"> 事先準備,便帶了兩床過來,才有了此刻的安適,可憐好友明月,醒來才知道,她居然坐在臺階上睡了兩個多小時,唉!</p> <p class="ql-block"> 回去的路便輕松好多,石階穿行叢林,路況好得不能再好!</p><p class="ql-block"> 也有一些草徑,同樣趣味無窮。沿途山花紛雜,十分養(yǎng)眼。更有草香彌漫,心情愈發(fā)愉快!</p><p class="ql-block"> 中間也有一些小插曲:一位隊友手機丟了,領隊跟隨他一起回頭尋找,我們一眾人便在等了兩個多小時,這使我習慣長途奔襲的人特不適應,也無法理解,心情不免煩躁……</p><p class="ql-block"> 手機找回來以后,每走半個小時又要休息,令我旺盛的精力愈發(fā)無處安放?;仡櫳仙胶拖律降倪^程,情節(jié)如此一致,這也許是這個團隊的傳統(tǒng),卻使我這習慣一直向前的人無法接受的,也十分郁悶,唉,入鄉(xiāng)隨俗吧!</p> <p class="ql-block"> 當接近一處河谷時,回家的路,就在腳下!</p> <p class="ql-block"> 沿一條柏油路行走,路邊開滿了端午花,端午節(jié)過去已近月余,它卻開得依舊美麗動人!</p> <p class="ql-block"> 路過一處農(nóng)舍,孤單單的農(nóng)田,農(nóng)田里孤單單勞作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誰說人是群居動物?沿途所見皆是一戶獨居,是人們刻意而為?也許!</p> <p class="ql-block"> 隨意生長在路邊的黃玫瑰,真是令人訝異,令人驚訝的是:它居然還開得這么美!</p> <p class="ql-block"> 腳下的水泥路還在延伸,誓要把人雙腿走廢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還好不時有嬌花盈眸,到也分解不少疲憊!</p> <p class="ql-block"> 也會經(jīng)過一些老房子,這樣形質(zhì)的房頂你見過嗎?</p> <p class="ql-block"> 到達停車場需要翻越一道長長的坡路,我率先走在眾人前方,腳下并未半點減速,不得不說,這長達2公里田、角度55角度的斜坡,是我今天走的最爽的一段路。以致后來我問老公:“我體格是不是特強?”他十分肯定:“嗯,確實!”</p> <p class="ql-block"> 翻越長坡,三岔路口出現(xiàn),怕迷失方向,只好等待后續(xù)部隊的到來!</p><p class="ql-block"> 不久,幾名隊友陸續(xù)趕到,有人號召走近道,于是又是一次叢林穿越,不過這次路途短得可憐,這確實也節(jié)省了一段彎路!</p><p class="ql-block"> 柏油路繼續(xù)在腳下延伸,不過再沒有拔高的坡路出現(xiàn)!</p><p class="ql-block"> 不知走了多久,腳步終于在一處別墅前戛然而止,中巴就在前方不遠處,一個小時后,家,真的就觸目可見了!</p><p class="ql-block"> 縱觀此次出行,自然景觀是一大亮點,而穿越山林時的走走停停卻不能讓人盡興,以致愛人無奈嘆息:“這些都是年紀大的人,體力不行啊!”</p><p class="ql-block"> 下次去哪里?我覺得嵩山會多一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