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兒媳參加完碩士畢業(yè)典禮,從上海來安慶看望我們,我們很高興,決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皖南的秀麗風光</p> <p class="ql-block">本來決定第一天先去徽州古城,快到的時候在路邊看到棠樾牌坊就在邊上,由于聽我父親生前說他老家在徽州歙縣棠樾牌坊邊,于是臨時決定進去看看,一到停車場就有當地農家樂的老板娘問我們吃不吃飯,正好是飯點了,于是去她家看看,一看環(huán)境不錯,決定也在她家住下,況且她是本地人聽我說了緣由,她說吃完飯帶我去對面不遠的綢墅村,那個村子都姓汪,而且也有牌坊,原先比她們村棠樾還要好,只可惜拆毀了許多古建筑。</p><p class="ql-block">棠樾村口的馬頭墻,馬頭墻防火防風,層疊錯落。</p> <p class="ql-block">綢墅村口</p> <p class="ql-block">一進村口就看見了牌坊</p> <p class="ql-block">牌坊群是徽州宗法制度與儒家倫理的實物見證,彰顯了古徽州“忠孝節(jié)義”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p><p class="ql-block">牌坊群不僅是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研究中國封建倫理與徽商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恢弘的形制與深沉的歷史感令人嘆服。</p> <p class="ql-block">我在村口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看了村子的簡介,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找到了父親的老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若不是碰到農家樂老板娘(老板娘媽媽是安慶桐城的看到我們車牌親切就攔了我們)她剛好知道這個村而且熱情地帶我們前往。</p> <p class="ql-block">村子現存四座牌坊</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四座牌坊的介紹</p> <p class="ql-block">四座牌坊實拍</p> <p class="ql-block">從綢墅村出來,我們去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與麗江、平遙、閬中并列),也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州府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被譽為“東南鄒魯”“徽文化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徽商崛起,帶動徽州文化繁榮,古城成為徽派建筑、徽墨、歙硯、新安畫派等文化的核心區(qū)。</p><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以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完整的徽文化體系,成為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必訪之地。</p><p class="ql-block">我們分別在城門口打卡</p> <p class="ql-block">先生在徽州府衙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府衙很大</p><p class="ql-block">復建的明代府衙建筑群,展現古代官府規(guī)制,內有六房、大堂、后花園等,可體驗“徽州知府升堂”表演。</p> <p class="ql-block">原告,被告等候升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府衙大堂</p> <p class="ql-block">許國石坊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八腳牌坊”,建于明萬歷年間,表彰大學士許國的功績,雕刻精美,堪稱石坊建筑巔峰之作。</p><p class="ql-block">許國牌坊正面</p> <p class="ql-block">這是從里面拍的</p> <p class="ql-block">從各個角度欣賞許國牌坊</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里的街巷。漫步青石板街,仿佛穿越回明清時代的徽商盛世。</p> <p class="ql-block">參觀了徽州歷史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里的精美磚雕</p> <p class="ql-block">南譙樓正在大修,沒有參觀到</p> <p class="ql-block">徽州府古城門</p> <p class="ql-block">城門城墻</p> <p class="ql-block">出了徽州古城我們去看漁梁壩</p> <p class="ql-block">新安江上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漁梁壩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有“江南第一都江堰”美譽,是水利工程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還能感受徽商文化。?</p> <p class="ql-block">看看古人的智慧,壩體都是石頭的榫卯結構,再大的洪水都沖不垮</p> <p class="ql-block">古代是個繁忙的碼頭,是徽商去江浙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棠樾村,是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石牌坊群之一,被譽為“中國牌坊之鄉(xiāng)”。</p><p class="ql-block">建造年代:明至清(14—19世紀),歷時400余年,由鮑氏家族世代修建。</p><p class="ql-block">7座石牌坊沿村口大道弧形排列,形成壯觀的“牌坊長廊”,另有2座建于村內,共9座(現存7座為主)。</p><p class="ql-block"> 每座牌坊均為三間四柱三樓式,以歙縣青石雕筑,風格統(tǒng)一又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不僅是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研究中國封建倫理與徽商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恢弘的形制與深沉的歷史感令人嘆服。</p> <p class="ql-block">棠樾村的男祠(敦本堂)</p> <p class="ql-block">棠樾村的女祠(清懿堂)</p> <p class="ql-block">牌坊邊的道路走在里面神清氣爽。</p> <p class="ql-block">這個角度七座牌坊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牌坊是表彰功勛、科第、德政或忠孝節(jié)義等行為的象征性建筑,其等級劃分主要依據建造緣由、受表彰者的身份及皇權許可程度。以下是牌坊的四個主要等級(由高到低):</p><p class="ql-block">1. 御制牌坊(最高等級)由皇帝親自下旨建造,國庫出資,代表最高榮譽。</p><p class="ql-block">2. 恩榮牌坊,皇帝批準但由地方或家族出資建造,仍屬極高榮譽。</p><p class="ql-block">3. 圣旨牌坊,地方申請,皇帝文書許可,家族自籌資金建造。</p><p class="ql-block">4. 民間自建牌坊(最低等級)皇帝口頭允許由民間自發(fā)建造,規(guī)模較小。</p><p class="ql-block">難能可貴的是棠樾村牌坊四個等級的都有。</p> <p class="ql-block">這個亭子的頂部是個官帽</p> <p class="ql-block">棠樾村里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這可能是那兩座毀壞的牌坊的殘存</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們趕往西遞。</p><p class="ql-block">西遞,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是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與宏村齊名,并列為“中國皖南古村落”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入選)。這座千年古村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徽派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桃源”格局聞名,被譽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古徽州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西遞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間(1047年),因村邊溪水西流(古稱“西川”)且曾設驛站(“遞鋪”),故名“西遞”。 </p> <p class="ql-block">胡文光刺史牌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明朝,是西遞的標志性建筑</span>,表彰西遞人胡文光的政績,雕刻有“八仙”“麒麟”等圖案。,石雕精美,造型莊重,體現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敬愛堂是西遞村最大的祠堂,建筑宏偉,木雕精美,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建筑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了徽派建筑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街巷干凈整潔。</p><p class="ql-block">整個村子布局依山傍水,呈船形分布,街巷蜿蜒如迷宮,寓意“舟行溪上,一帆風順”。</p> <p class="ql-block">西遞如同一部打開的徽州歷史書,其建筑之美、人文之厚山水之靈,完美詮釋了“無徽不成鎮(zhèn)”的傳奇。漫步青石巷,觸摸斑駁磚雕,瞬間穿越回那個詩禮傳家的徽州盛世。</p> <p class="ql-block">陶淵明《桃花源記》曾啟發(fā)西遞選址,村口“桃李園”等景致呼應這一意境。</p><p class="ql-block">這是后邊溪有桃花源里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從西遞出來又去了宏村。</p><p class="ql-block">宏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是徽州古村落的代表之一,與西遞共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譽為“中國畫里鄉(xiāng)村”。這座千年古村以其獨特的“牛形”風水布局、保存完好的明清徽派建筑和詩情畫意的湖光山色聞名,是攝影、寫生和影視拍攝的熱門地。 </p><p class="ql-block">建村時間: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距今近900年歷史。宏村為汪姓聚居地,先祖為避戰(zhàn)亂遷居于此,后發(fā)展成徽商重鎮(zhèn)。 </p><p class="ql-block">風水設計:明代風水師何可達仿“牛形”布局,村為“牛身”,月沼為“牛胃”,南湖為“牛肚”,水圳為“牛腸”,四周山巒為“牛角”。</p> <p class="ql-block">南湖畫橋是《臥虎藏龍》里李慕白牽馬走過的地方,橋身橫跨南湖,與周圍的湖光山色、白墻黛瓦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水墨畫。?</p> <p class="ql-block">這是宏村的戲臺</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是宏村最大的建筑群,屬于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木雕、磚雕、石雕精美絕倫,被譽為“民間故宮”</p> <p class="ql-block">宏村村口有兩棵古村,一棵銀杏樹,一棵紅楊樹。我們在紅楊樹下休息。冾巧碰到村里人出殯,鞭炮放的震耳欲聾,抬棺圍著銀杏樹轉了三圈才走。</p><p class="ql-block">宏村是一座“活著的古村落”,既有詩畫般的自然風光,又有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蘊。無論是攝影、寫生,還是探尋徽商歷史,這里都是絕佳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