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燕山山脈與科爾沁沙地交匯處,寧城縣如同一顆被自然與歷史共同雕琢的明珠。這里既有草原的遼闊胸襟,又有農耕文明的細膩肌理,更孕育著令人魂牽夢縈的獨特風物。寧城縣位于赤峰市南部,地處遼寧、河北、內蒙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省,馬嘯驚冀遼”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寧城老窖酒廠總飄著醉人的芬芳。走進百年窖池車間,溫潤的酒香立刻裹挾了全身。老師傅們正在用傳承了的五糧工藝釀酒,紅高粱在青石窖池里經歷著奇妙的轉化。最動人的是開窖時刻,當琥珀色的原酒汩汩流出,整個車間的空氣都變得醇厚起來。曾經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美酒,曾在1987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 烏蘭夫 為 寧城老窖 題詞“塞外茅臺”,以贊譽其品質與口感?。藏著寧城水土的密碼——用八里罕隆盛泉 、天巨泉 、景泰泉 ?三泉的水,配寧城產的本地紅糧,再經塞外風雪的淬煉。</p> <p class="ql-block">賽飛亞草原鴨的養(yǎng)殖基地則另有一番生機。在廣袤的草場上,鴨群如云朵般游動,時而撲進天然水泡子覓食。養(yǎng)殖戶成學峰說:“這些鴨子吃的是草原上的苦荬菜、沙蔥,所以肉質特別緊實?!碑斂绝啂煾涤霉狙緯r,鴨皮會泛起誘人的蜜色,咬下去的瞬間,草原的清香便在唇齒間綻放。</p> <p class="ql-block">道須溝的四季總在上演不同的戲劇。初夏時節(jié),沿著木棧道深入峽谷,耳邊是泠泠的水聲,眼前是跳躍的光影。最神奇的是“石瀑”景觀,整面山崖如凝固的瀑布傾瀉而下,巖縫里倔強生長著百年古松。地質學家在這里發(fā)現了第四紀冰川遺跡,而牧羊人卻說這是天神打翻的奶茶凝固而成。</p> <p class="ql-block">大明塔的銅鈴總在黃昏時唱起千年梵音。這座遼代密檐式全國體基最大高度第三的古塔的每塊磚石都刻著時光的印記。繞塔三匝,能看見塔身精美的菩薩浮雕衣袂翩躚。守塔人有個秘密:月圓之夜站在塔基東南角,能聽見隱約的誦經聲,老人說那是蕭太后在此禮佛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法輪寺的轉經筒永遠轉動著信仰的力量。這座藏傳佛教寺院的金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殿內保存著完整的《甘珠爾》經卷。每年農歷四月十五,來自各地的信徒會形成一條五彩的河流,在誦經聲中完成神圣的繞寺儀式。</p> <p class="ql-block">九頭山遼代稱七金山,遠看七金山云海是最靈動的山水畫。當晨霧從九個山頭升騰時,宛如九條巨龍?zhí)K醒。山腰的觀景臺正對“將軍石”,那塊形似古代武士的巨石,在夕陽下會投出長達千米的影子。這讓七金山更添幾分神秘。據《遼史》記載,遼圣宗耶律隆緒曾途經七金山與老哈河(土河)時,南望云氣顯現“樓閣郛郭之狀”,視為吉兆,遂決議在此建都。后于統和二十五年(1007年)建成遼中京大定府,成為遼中晚期政治文化中心?。這一傳說被視作遼中京選址的起源,七金山因此成為契丹王朝的重要象征。七金山原為奚族領地,后歸契丹,成為遼帝頻繁游獵的場所。史料記載,蕭太后與遼圣宗曾在此避暑納涼,山中還建有遼帝的夏缽行宮,用于處理政務和接見使臣,體現了契丹“四時捺缽”的政治習俗?。</p> <p class="ql-block">寧城的美,不僅封存在酒窖與山水間,更流淌在尋常巷陌。夜市里,剛出爐的燒餅散發(fā)著麥香,攤主王大爺總會給熟客多塞半勺驢肉;廣場上,蒙古族青年教游客跳安代舞,轉身又用手機直播賣起奶豆腐;年集時,剪紙藝人李爺的窗花總是一搶而空,那些“馬上封侯”“四季平安”的圖案,剪出了最樸實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寧城這座小城的神奇之處,在于它能讓千年文物與當代生活自然相融。當你在法輪寺聽完早課,轉身就能喝到網紅奶茶;當你在道須溝拍完星空,山腳的民宿已備好草原火鍋。這里的歷史不是標本,而是依然跳動的脈搏;這里的自然不是布景,而是可觸可感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寧城老窖酒廠又飄起縷縷白霧,與大明塔的剪影在晚霞中相映成趣。這或許就是寧城最好的注解:用時間的陳釀,調和山水的靈秀,最終沉淀成讓人念念不忘的塞北鄉(xiāng)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