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太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面面積25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338平方公里。位于江蘇南部,北臨無錫,南瀕浙江湖州,西依常州,東近蘇州,由江蘇省對太湖全境進行行政管理。 </p><p class="ql-block"> 太湖如此有名,其源頭也本不是什么秘密。然而,本月10號至14號,我們姜堰一班親朋故舊32人去浙江臨安康養(yǎng),主游景點即太湖源。太湖水從何而來,引起了我們興趣。</p><p class="ql-block"> 經查,太湖主要來源于"三山三河”,即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以及青弋江和苕溪,另外還有發(fā)源于常溧山區(qū)的荊溪。50多條河流進出太湖,而其主要源頭是位于天目山南麓1271米的主峰馬尖崗上的東苕溪,這一區(qū)域被稱為"太湖源”或"小九寨溝”,是太湖水系主河流的發(fā)源地。東苕溪和西苕溪共同構成苕溪水系,是太湖上游的主要來水。 </p> <p class="ql-block"> 太湖源生態(tài)示范區(qū)位于臨安區(qū)天目山南麓太湖源鎮(zhèn)西坑村。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夏季清涼,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景區(qū)十里長谷,絕壁夾峙,清溪長歌,懸崖飛瀑,沿途美景不斷。</p> 龍須壁 千仞崖 醉花瀑 龍須禪寺,始建于元代。 <p class="ql-block"> 千古奇觀,這棵小葉青岡樹杈上竟然長出一根竹子。據說,可能樹根處有空洞,竹筍沿空洞生長而出,但我卻沒發(fā)此樹有何空洞。</p> 七寶如來塔 仙人洞 千佛殿是龍須禪寺的上院。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太湖源頭”是風景區(qū)一景,而非真正的源頭。</p> <p class="ql-block"> 神龍川,位于太湖源生態(tài)示范區(qū),與太湖源為同一源流,最高海拔約為600米。景區(qū)內群峰疊翠,清泉長流,是一個集自然風光,休閑度假,登山探險為一體的旅游勝地。</p> 寶葫蘆 <p class="ql-block"> 仙人印。這塊9米巨石猶如一仙人腳印。</p> <p class="ql-block"> 仙人祭天。這祭臺傳說神仙祭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紫雪瀑。"懸崖有軸長生畫,瀑響天弦太古樂”,這紫雪瀑就是高僧中峰明本中描繪的景象,恒古久遠,銀簾似掛,飛珠濺玉,終年不斷。</p> <p class="ql-block"> 我們與太湖源還真是有緣,康養(yǎng)幾天就下榻太湖源鎮(zhèn)白沙村民宿"小蜜蜂之家"。白沙村位于太湖源鎮(zhèn)最北端,東依天目山,背靠天荒坪,是太湖水系的源頭,素有太湖源頭第一村的美譽。每天清晨和傍晚,我們都在村邊散步。村周邊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兩側峰巒起伏,中間一條湍急的溪流名曰陽山塢。抬頭遠望,天目山云遮霧罩,好像穿上一件輕輕的白紗,目光下移,兩側山坡無數溪流,有的像珠簾,有的像從天而降的素絹,有的跌宕跳躍,各自帶著自身的輕吟或吼聲,紛紛匯入陽山塢,一路帶著轟鳴聲,經太湖源,一起出發(fā)流向浩滃的太湖。沿途處處茂林修竹,雞犬之聲時而可聞,使人疑是世外桃源,人間仙境。</p> 陽山塢 <p class="ql-block"> 兩側山坡溪流與瀑布,紛紛匯入陽山塢。</p> 村邊,家家都開著民宿。 <p class="ql-block"> 天目山動植物資源豐富。僅野生動物就達240余種。我親眼所見一只黑色的松鼠溜進村民家中。</p> <p class="ql-block"> 清晨,朋友們在打太極或散步。</p> <p class="ql-block"> 村民在山腳下散養(yǎng)的家禽。真正的綠色食品。</p> <p class="ql-block"> 走到村東頭,公路已經結束,此處海拔698米。前面便是峽谷絕壁,再向上便是白沙村的另一著名景點,名曰“江南天池”,其主峰馬尖崗1271米,是太湖的源頭。我們是老人團,攀山越嶺已力不從心,不然真想一睹太湖源頭的真容。</p> <p class="ql-block"> 除太湖源,我們還游覽了臨安城區(qū)的玲瓏山公園和青山湖風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玲瓏山公園。玲瓏山海拔353米,位于臨安區(qū)錢王大街西端,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玲瓏山雖沒有黃山之險峻,泰山之雄偉,但卻玲瓏剔透,林茂徑幽。山雖不高,卻兩峰迤旎,盤空而上,游道古樸,沿澗而筑。山體不大,卻有泉、有瀑、有樹、有寺、有亭、有摩崖石刻、有人文古跡。早在唐宋時期就成為一處旅游勝地,古有蘇東坡、黃庭堅、佛印等名士曾數度登臨。近代則有蔣介石、郁達夫、梅蘭芳慕名而至。</p> <p class="ql-block"> 三名老公安在玲瓏山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蘇東坡塑像及其手植羅漢松。</p> <p class="ql-block"> 臥龍寺,始建于隨,播名于宋。每年"觀音三節(jié)”,信眾數萬。</p> <p class="ql-block"> 青山湖風景區(qū),位于臨安區(qū)東郊,是一處人工湖。由國家投資,1958年動工,1964年建成。水庫建成后,不僅減輕了杭州市的抗洪壓力,解決了臨安城區(qū)人民的生產生活用水,而且成就了青山湖這一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在青山湖,我們主要游覽了水上森林公園,乘游船觀賞湖光山色,倘佯于湖邊綠道。</p><p class="ql-block"> 走進水上森林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挺拔的池杉和落羽杉。它們扎根于水中,枝繁葉茂,仿佛是保護這片水域的精靈。湖面覆蓋著一層層翠綠的浮萍,它們隨波逐流,形成了一片片如夢如幻的“抹茶森林”。陽光透過樹梢,斑駁陸離地灑在湖面上。船兒在林間緩緩前行,鳥兒在枝頭歡快的歌唱,而游人則在這如畫的景象中悠然自得。在這里,人們可以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惱。"樹在水中長,船在林中游,鳥在枝上鳴,人在畫中游”,正是青山湖水上森林的真實寫照。</p><p class="ql-block"> </p> 乘游船飽覽湖光山色。 湖邊梅花鹿在悠閑食草。 <p class="ql-block"> 行走于湖濱綠道,只見綠樹成蔭,滿湖美景,游人熙熙,也是一種心靈凈化和身心放松。</p> <p class="ql-block"> 6月10號,抵達白沙村的當天下午,我們還冒雨游覽太湖源鎮(zhèn)的古村落指南村。指南村位于天目山東麓,太湖源頭的南苕溪之濱,海拔600米左右。該村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村內保留了大量的古跡,包括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古墓、古錢幣、古石器等。指南村還以豐富的文化活動而聞名,如太平燈、十八碗、麻糍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指南村古木參天,保留有許多國家保護的珍稀古樹。因天降大雨,又無向導,未及一一觀賞,也是憾事一樁。</p><p class="ql-block"> 指南村的自然景觀尤為壯觀,稍加瀏覽,便感不虛此行。遠方,雨中的天目山云霧繚繞,村子兩側分布著470余畝梯田,層層疊疊,村前有一方占地15畝的自然天池,池水碧清,魚兒成群。</p> <p class="ql-block"> 當晚,恰逢旅友、老鄰居高榮先生圣人之年,全體旅友舉杯為之慶生,有的引吭高歌以助酒興,真是氣氛熱烈。此后幾天,每天下午和晚上打牌唱歌,晚餐時暢飲美酒。</p><p class="ql-block"> 此行,感謝團長陳春榮先生的辛勤付出,感謝全體旅友的相互幫助,使得我們相處得親如一家,感情融洽,其樂融融,這是最重要的收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