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結(jié)束八天的甘青大環(huán)線之旅后,我又在蘭州開啟了一日游,湊成特別的“8 + 1”行程。搜索蘭州的景點,即便有些地方已游覽過,但依然能收獲全新感受。這些景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地標性景點,如黃河鐵橋、白塔山、黃河母親像、黃河樓、水車博覽園;另一類則是憑個人興趣選擇參觀的景點,像甘肅省博物館、敦煌藝術(shù)館、《讀者》出版社。整整十個小時,步行 2.5 萬步,盡管疲憊不堪,可內(nèi)心滿是滿足,這一日也為甘青大環(huán)線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黃河鐵橋作為蘭州市的標志性建筑與熱門旅游景點,素有“萬里黃河第一橋”的美譽。橋長 233.5 米,寬 8.36 米,于 1909 年 8 月竣工,它見證了中外合作與工業(yè)化的歷史進程。雨中漫步橋上,準備登上白塔山時,一種別樣的意趣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塔山公園坐落在黃河鐵橋北岸,是蘭州市的“綠肺”與標志性景點之一。因其山頂元代白塔而得名,這里融合了自然風(fēng)光、歷史文化與宗教建筑,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觀光。我冒雨登上山頂,只見鋼鐵橋梁貫通南北,黃河奔騰穿城而過。極目遠眺,蘭州城盡收眼底;側(cè)耳傾聽,悠悠誦經(jīng)聲縈繞耳畔。白塔承載著千古故事,而黃河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甘肅省博物館是西北地區(qū)重要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nèi)珍藏著海量文物,從史前時期到近代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應(yīng)有盡有,尤其以彩陶、簡牘、絲綢之路文物和佛教藝術(shù)珍品聞名遐邇。其中,東漢青銅杰作銅奔馬(馬踏飛燕)更是成為了中國旅游標志。我近距離觀賞,還拍照留念。此外,甘肅彩陶、漢代簡牘、絲路珍品等眾多國寶級和一級文物也陳列其中,可惜我對文物鑒賞所知甚少,只能匆匆瀏覽。</p> <p class="ql-block">黃河母親像堪稱蘭州市的文化地標,也是黃河文明的重要象征。這座雕塑以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主題,用藝術(shù)的形式生動展現(xiàn)了黃河與華夏子孫血脈相連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黃河樓屹立于蘭州市黃河之畔,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樓”,是蘭州的城市地標與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乘坐電梯直達 16 層的城市觀景平臺,俯瞰黃河與蘭州“兩山夾一河”的獨特地貌,令人心潮澎湃。舉目環(huán)視,黃河水奔騰東去,四周高樓林立,岸邊柳樹的影子在遠處與碧空相接,眼前的景象讓人不禁想起“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只是此處換成了黃河,也別有一番心曠神怡之感。黃河樓與武漢黃鶴樓讀音相同,我不禁遐想,倘若李白再世與我同游,說不定會贈予我一首七言絕句《黃河樓送張兄回錫》呢!</p> <p class="ql-block">蘭州水車博覽園是集中展示黃河水車文化的主題公園,園內(nèi)匯聚了國內(nèi)外數(shù)十種水車,不僅展示了蘭州水車創(chuàng)始人段續(xù)的雕像及明代水車原型,還陳列著不同形式的手推、腳踏水車,充分展現(xiàn)了古代提灌工具的多樣性。園內(nèi)共有 5 組 10 架水車正在運轉(zhuǎn),最東側(cè)的一組則已廢棄停用。記憶中曾經(jīng)的流水渠如今也改建成了河景平臺,旁邊是新建的音樂大廳。園區(qū)內(nèi)的黃河堤岸,已然成為游客和居民休閑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敦煌藝術(shù)館緊鄰水車博覽園,由于在莫高窟游覽時意猶未盡,我特意前來參觀。這座以敦煌莫高窟藝術(shù)為主題的專題展館,通過復(fù)刻文物、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向公眾普及敦煌石窟的文化與藝術(shù)精髓,被譽為“蘭州的敦煌文化窗口”,是敦煌文化的“平替”展館。雖然這里沒有莫高窟那般直觀,但展示的洞窟數(shù)量眾多、內(nèi)容全面,對于無法前往敦煌的人來說,來這里參觀也是絕佳選擇,觀賞體驗甚至更佳。</p> <p class="ql-block">《讀者》出版社就在敦煌藝術(shù)館旁邊。作為蘭州的文化特產(chǎn),《讀者》陪伴了我二十多年,我一直將它當(dāng)作枕邊書,也算是忠實粉絲了。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蘭州,自然要去出版社打卡。走進一看,出版社建筑樸實無華,沒有高樓大廈的氣派,也不見金碧輝煌的裝飾,無論是 A 樓還是 B 樓,都十分普通,或許這正是讀書人與出版人的本色。出租車司機說現(xiàn)在人們大多看手機,閱讀紙質(zhì)書的人少了,或許真是如此。但《讀者》文章雖短小精悍,卻遠比手機上的碎片化信息更有價值。隨著年齡增長,考慮到用眼健康,我們也的確應(yīng)該多閱讀書籍,少看手機。</p> <p class="ql-block">九天的行程在匆匆中結(jié)束,乘坐高鐵返程時,我回味著這段短暫的旅程。雖有些許遺憾,但游覽過程中的收獲,以及完成每一篇旅行記錄(除塔爾寺外)后的滿足感,都難以用言語表達。在敦煌藝術(shù)館,看著絲綢之路上的各個節(jié)點,細數(shù)旅行留下的足跡,心中滿是小驚喜。享受旅游的快樂,品味讀書的喜悅,有所熱愛,有所快樂,有所作為,這大概就是享受夕陽歲月、度過美好人生的真諦吧。</p> <p class="ql-block">蘭州西站</p> <p class="ql-block">補塔爾寺外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