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名:陳永年</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32924032</p><p class="ql-block"> 編輯文字攝影:陳永年</p><p class="ql-block"> 古華園建于1984年,位于上海市奉賢區(qū)南橋鎮(zhèn)解放中路220號,東起古華園路,西靠古華山莊酒店,北接新建中路,南臨解放中路。古華公園為仿古園林,在構(gòu)筑上采集了奉賢歷史上眾多典姑,遷入和再造了大批的歷史建筑,2020年12月被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為"上海市五星級公園"。</p> <p class="ql-block"> 古華園的布局設(shè)計均出自我國著名的園林藝術(shù)大師陳從周之手,陳從周(1918,11,27一2000,3,15,)原名郁文,晚年別號梓室,自稱梓翁,浙江紹興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九三學(xué)社成員,中國著名古建筑園林藝術(shù)學(xué)家,上海市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大師,同濟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早年畢業(yè)于之江大學(xué)文學(xué)系,擅長文,史,詩詞,繪畫,著有《說園》等,被譽為"現(xiàn)代中國園林之父"于2000年去世,享年82歲,陳從周教授與梁思誠教授是齊名的大家,被業(yè)界公認"北梁南陳"之譽。</p> <p class="ql-block"> 古華園風(fēng)景堪比江南園林,也號稱滬郊四古之一,園林占地160畝,其中綠地占63%,水體面積占22%,亭臺樓閣每一處的位置都精心考量,即要符合江南園林傳統(tǒng)美學(xué),又要融入現(xiàn)代氣息,令人驚訝的植物,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景致,卻都能維持著園林的韻味。</p><p class="ql-block"> 古華園入口。</p> <p class="ql-block">從南大門入園,迎來一面照壁,花崗石基座,綠色玻璃瓦蓋頂,高5米,寬14米,照壁正面清水方磚,上鐫宋日昌(原上海市付市長)書寫的"古華園"三個大字,剛勁有力,背面是青石浮雕,題材取自孔子門生言子,來此地講學(xué)的傳說,古華園之所得名,是因為從唐代天寶十年(公元751年)開始,這里曾是華亭縣所在地,歷經(jīng)唐,宋,元,明直到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古華”,正是取自"古之華亭”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走過照壁就見品亭曲橋,亭臺樓閣一字排在西湖之上,綠樹掩映下,亭臺樓閣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小橋流水,清風(fēng)吹拂,古韻氣息撲面而來,盡顯姑蘇園林風(fēng)韻,這十一曲平板石橋連接三座亭子,"水秀亭""水暖亭""水綠亭"成品字形立于湖中,這種三亭"品"排在湖中交相輝映的景象,在其他園中是見不到的,實屬罕見。</p> <p class="ql-block"> 南塘第一橋:"先德重勤問俗軺,漫隨竹馬入風(fēng)謠。南塘春色濃于酒,佳句爭傳第一橋"。這是清代贊橋絕句,這座已有300多年歷史的古橋,原位于南橋鎮(zhèn)東街的南橋塘上,初名樂善,清嘉慶四年(1799年)更為今名,現(xiàn)橋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陳泰彤兄弟,吳文豹捐資重建,1984年秋移入園內(nèi)。</p> <p class="ql-block"> 秋水園:走過南塘第一橋,就進入秋水園了,占全園總面積22%的園湖橫臥中部,湖中島上有秋水園,園內(nèi)有伴月亭,超然亭,聽流亭及涵碧軒,史載由清代張繡儀,彬儀兄弟所建,園名取南華"秋水”二字,園內(nèi)池水清澈,四周亭臺環(huán)繞,綠植大多數(shù)是秋色樹種,一草一木,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站在南塘第一橋,眺望秋水園。</p> <p class="ql-block"> 跨過小云臺橋,就進入三女岡,三女祠,這里綠植茂密,可感受到大自然山林之野趣。</p> <p class="ql-block"> 三女祠:這景點是據(jù)"吳王葬三女”的歷史傳說而構(gòu)建的,相傳春秋時期,(公元前487年)吳王亡命逃至南橋鎮(zhèn),為怕自已的三位公主被俘,而狠心將她們活埋于此。</p> 活埋三女的塑像。 石舫與荷花池。 晚晴園外景。 假山瀑布。 晚晴園入口處。 曲橋三亭。 花間仙境。 雙亭橋。 古華園照壁。 <p class="ql-block"> 游船碼頭:西湖,東湖二處均有游船碼頭,夏日泛舟湖上,微風(fēng)拂面,賞景觀湖,愜意舒服。</p> <p class="ql-block"> 晚晴園:這是取于詩人李商隱"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而得名的,園內(nèi)有"閱耕樓”"菊石樓","飲香亭”等仿古建筑,創(chuàng)意源自于奉賢的"一邱園”"野園""石圃”等名園,這里可謂是奉賢歷代園林精華之薈萃,聽春軒,賞月亭,水池等假山瀑布,湖石立峰,奇樹茂密,景色宜人。</p> 閱耕樓。 <p class="ql-block"> 園內(nèi)的"夫妻樹",更是許多情侶打卡拍照的佳地。</p> 園內(nèi)曲廊。 閱耕樓。 晚晴園外景。 <p class="ql-block"> 東海亭:將告訴你一個流傳千古的真實故事。</p> 東海亭記。 <p class="ql-block"> 花間仙境:以南方植物銀海棗,海棗為背景,前植色葉樹金枝槐,紅葉石楠球,澳州朱蕉,和紅千層等等,營造出花品合融,隨宜裝綴且富有韻律的境界,象征長壽吉祥。</p> <p class="ql-block"> 硅化木:硅化木不僅僅是古華園的璀璨瑰寶,更是大自然歷經(jīng)億萬年鬼斧神功的見證,硅化木長28米,呈12段,最大周長3.3米,原本生長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一座小山上,為了將這段歷史悠久的硅化木引入古華園,經(jīng)過印尼政府的慎重許可,和漫長又細致的運輸旅程,最終安家在古華園。如果到古華園游玩,"億年硅化木"千萬不要錯過!</p> 古華園的假山瀑布。 <p class="ql-block"> 大戲臺:古色古香,百姓大舞臺晨操暮舞。</p> <p class="ql-block"> 孫文明塑像:民間音樂家,出生于浙江上虞,四歲時因患天花而雙目失明,1952年入贅奉賢南橋鎮(zhèn),孫文明二胡演奏藝術(shù)功底頗深,并富有創(chuàng)造性,他的種種技法,豐富了表現(xiàn)力,又形成了自已獨特的演奏風(fēng)格??上е换盍?4歲,他的遭遇如同無錫的瞎子阿炳,2016年他的銅像,落座于園內(nèi)。</p> <p class="ql-block"> 古華園游樂園,孩子們游玩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雙亭橋:又稱同心橋,據(jù)傳此橋在齊賢中行的譚港河上,明朝時毗鄰此橋的南行北行各出一文一武兩狀元,常在此橋相遇,因攀比排場,而心存妒忌,做文章貶損對方,后因事態(tài)鬧大,引起皇帝不滿,兩人才幡然悔悟,同心和好,日后人們稱此橋為"同心橋”。</p> 雙亭橋側(cè)面。 <p class="ql-block"> 繼芳橋:又稱糖橋,建于明萬歷戌寅(1578年),鄒姓人建造,"三環(huán)石洞,為本邑橋梁之冠“,相傳鄒某系一窮換糖人,日后不經(jīng)意發(fā)了財,為方便鄉(xiāng)里出行,損資建造了此橋,人們?yōu)閾Q糖人的功德,習(xí)慣稱之為"糖橋"。</p> <p class="ql-block"> 石舫:古華園的標(biāo)志性景點之一,臨水而建,仿古船形建筑,周圍一大片荷花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古華園的荷花,宛如碧波仙子,嬌艷欲滴,引人駐足觀賞。</p> <p class="ql-block"> 望海閣:可登高望園,是古華園的制高點。</p> <p class="ql-block"> 在這座現(xiàn)代都市中,古華園是一座精心雕琢的江南園林,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非對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在這里我們暫別都市的喧囂,聆聽心靈的聲音,尋找那份久違的寧靜。</p><p class="ql-block"> 謝謝老師的瀏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