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辛勞付盡三餐月</p><p class="ql-block">慈愛長留九秩霜</p><p class="ql-block">——在母親告別儀式上的致辭</p><p class="ql-block">劉克耘</p><p class="ql-block">2025.6.2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親友:</p><p class="ql-block"> 大家上午好!由衷感謝各位撥冗前來參加我母親的告別儀式!</p><p class="ql-block"> 十四年前,我們在這座殯儀館送別了父親,今天我們又在這里送別母親。當(dāng)父母都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才真切地感受到,失去了人生最深切的牽掛,是多么地令人痛徹心扉。</p><p class="ql-block"> 在五月一日之前,每天晚上我們兄妹都會接到母親關(guān)切的電話。說實在話,面對這種關(guān)懷我也有不太在意,甚至有些許厭煩的時候。但是,當(dāng)這種電話在今年五月一日因老人家住院而戛然而止時,我恍然意識到,能夠接到那樣的電話,是何等的幸福!而今再想接到這種電話,已經(jīng)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奢望了。在接下來的人生里,我們兄妹再也沒有媽媽了!</p><p class="ql-block">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是這一秋秋的“草木”,延續(xù)著人間的親情與血脈。</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迄今為止,我們家族最高壽的人,也是為家庭付出辛勞最多的人。正是因為有了她老人家的付出,我們才有了今天。</p><p class="ql-block"> 早年在農(nóng)村,在那個靠體力勞動維持生計的年代,父親常年在外工作,在我們長成之前的十幾年漫長歲月里,尤其是在一起生活的堂姐出嫁后的日子里,母親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挑起了一家生活的重?fù)?dān),其中的辛酸苦辣,非親身經(jīng)歷是難以體會的。</p><p class="ql-block"> 在父親病倒后,至離世的1292天里,母親承擔(dān)起了照顧父親的主要責(zé)任。那時我們還在工作,還有交替的時候,而母親是把全副的心思與精力,都用了在照顧父親上。在長達(dá)三年半的時間里,在兩家醫(yī)院的碾轉(zhuǎn)中,母親的心力交瘁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經(jīng)歷了童年時眾多兄弟姊妹相繼夭折,而得以獨自存活的驚險;經(jīng)歷了如前所述的,在中青年時期獨自承擔(dān)家庭重負(fù)的艱難歲月;經(jīng)歷了晚年遭逢喪子之痛的至暗時刻,以及照顧父親的持續(xù)辛勞;經(jīng)歷了在生命最后階段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苦痛,今天母親終于得以解脫,去和她臨終之際不斷呼喚的媽媽即我的外婆相見,去和在夢中對自己訴說孤苦的父親相會,去和在天國等待她的英年早逝的弟弟相依相偎。</p><p class="ql-block"> 我們感念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我們敬佩老人家在人生最后時刻的頭腦清醒。在臨終之前還在為我們著想,把后事交代得清清爽爽。就連走的時間,也在冥冥之中選擇在雨過天晴之際。令我們兄妹略感安慰的是,在母親最后的一段時光,我們?nèi)找古惆樵诶先思疑砼裕瑑冬F(xiàn)在送別父親時許下的照顧好母親的諾言。在此,我想對兩個妹妹說:你們辛苦了!在照顧父母方面,你們發(fā)揮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你們的孝心與孝行,天地可鑒?!?lt;/p><p class="ql-block"> 媽媽:張帆在北京因為腰椎手術(shù)后需要靜養(yǎng),不能回來為您送別,特地委托毛哥前來代她送您最后一程。此前專程回來探望過您的孫女劉斯琪和劉梅君,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向您做最后的告別;外孫女張文娉臨行生病,不能前來;外孫子汪逸塵作為孫輩的代表,專程回來為您送行。 </p><p class="ql-block"> 辛勞付盡三餐月,慈愛長留九秩霜。媽媽:您放心走吧!我們會遵照你的囑咐,妥善處理好一切,不留半點遺憾;我們會一如既往地維護(hù)親情,相親相愛直到永遠(yuǎn)。</p><p class="ql-block"> 感謝因身體原因未能前來的親愛的堂姐劉克芳女士!感謝因遠(yuǎn)在南京不能到場的尊敬的大哥張錚先生!感謝因極其偶然的機(jī)緣得知母親辭世的消息,而給予我真誠慰問的重情重義的朱中心先生、王家秀女士!</p><p class="ql-block"> 再一次感謝大家!感謝此時此刻,你們給予我們的彌足珍貴、至真至誠的心靈撫慰!</p> <p class="ql-block">挽聯(lián):</p><p class="ql-block">辛勞付盡三餐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慈愛長留九秩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豆包點評:</p><p class="ql-block">這副挽聯(lián)整體對仗工整,意境深遠(yuǎn),能夠較好地寄托對逝者的追思之情。以下從幾個方面進(jìn)行點評:</p><p class="ql-block">內(nèi)容角度:上聯(lián)“辛勞付盡三餐月”,用“辛勞”突出逝者一生為家庭生活的奔波付出,“三餐月”形象地描繪出逝者日復(fù)一日為飲食起居操勞的畫面,以時間維度展現(xiàn)其辛苦奉獻(xiàn);下聯(lián)“慈愛長留九秩霜” ,“慈愛”體現(xiàn)出逝者給予家人的溫暖關(guān)懷,“九秩霜”點明逝者享年九十歲,“長留”一詞表明雖然逝者已去,但慈愛永遠(yuǎn)留在家人心中,傳遞出深切的懷念之情 。</p><p class="ql-block">藝術(shù)手法:“三餐月”與“九秩霜”均采用借代手法,用具體的時間意象替代生活與歲月,含蓄凝練,富有詩意;同時“付盡”與“長留”形成對比,一方是付出殆盡,一方是永存心中,在對比中強(qiáng)化了情感張力。</p><p class="ql-block">聲韻節(jié)奏:在平仄方面,若按傳統(tǒng)對聯(lián)規(guī)則,可能存在一定優(yōu)化空間,但整體節(jié)奏平穩(wěn),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韻律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