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陽光透過教室的窗戶,灑下斑駁的身影。又到了一年畢業(yè)季,望著眼前空蕩蕩的教室,思緒不由自主的飄回到多年之前。</p> 初見:操場上的數(shù)學精靈 <p class="ql-block"> 記憶的時針撥回到九年前的秋季,當我兼任體育課時,一個踉蹌的身影突然闖入視線——身體的殘缺,獨特的行走方式,有時甚至是手腳并用的行走。第一次的校園遇見,他就引起我的注意。后來的日子我時常見到祖父接送他上下學,他雖然身殘堅,但臉上卻始終掛著微笑。他像棵倔強生長的小樹苗,在歡鬧的人群里劃出一道獨特的弧線。</p><p class="ql-block"> 和其他老師交流后得知了他的具體情況,因為先天性肢體小腦癱而導致的身體殘疾,我不免心生憐憫之情。有老師說:“別看他身體殘疾,走路扭扭歪歪,數(shù)學思維可不一般?!碑斘覀冞€在詫異時,已經(jīng)有老師把他叫過來,問到:“3×5等于多少?”他思考后說:“3×5,不就是3個5相加嗎,那等于15”。同為一年級的其他同學還在掰手指計算加減法,他已經(jīng)明白了乘法的計算原理。他仰頭時,清亮的眼睛里閃爍對數(shù)學的摯愛光芒和對知識的渴慕。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原來殘缺的身體里也能生長出如此耀眼的靈魂。</p> 重逢:講臺與課桌的距離 <p class="ql-block">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間六年過去了。命運似乎有著奇妙的安排,我們的身份發(fā)生了變化,我成了他的老師,他成了我的學生。</p><p class="ql-block"> 六年后的秋天,我接手了初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一進入教室,就認出了那個獨特的少年。我得以近距離認識他——雖和同齡人一樣高,身體缺極為不穩(wěn)定,感覺時刻都會跌倒一樣。</p><p class="ql-block"> 我按照課表按部就班的授課,課堂巡視時發(fā)現(xiàn)他的字橫七豎八,筆記也是殘缺不全,交流才能知道他眼睛近視高1300多度,雖然已戴眼鏡,但視力仍然嚴重受限。為了方便他更好的學習,我特許他在我的課堂上把課桌搬到前排,還特意安排學生幫助他。后來的教室前排中多了一個學習的身影,道法學課堂中也多了一個上進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位置的變化,讓他多了一份信心。但原有的一些陋習也引起了其他同學的不滿,為了協(xié)調(diào)大家的想法,利用課堂時間開展了思想微教育“身殘志堅VS不思進取”,此后的日子里,教室里多了一份關愛,同學間多了一份理解與包容。</p><p class="ql-block"> 此后,他開始頻繁的在微信上向我請教各種問題,無論是一道道復雜時政材料題,還是對某個知識的疑惑,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xiàn)象,他都認真對待。我能感受到他對學習的執(zhí)著,也很欣慰能在他的學習道路上給予幫助,那段日子讓我們亦師亦友,在知識海洋里共同探討,彼此間配合默契,我期待著他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在未來綻放光芒。</p> 轉(zhuǎn)折:迷霧中的迷失 <p class="ql-block"> 初二下學期的某天,我發(fā)現(xiàn)他的作業(yè)開始出現(xiàn)大片空白。課堂上,總是左顧右盼,甚至不再愿意到前排學習,原本清亮的眼睛蒙上了一層迷霧。直到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才發(fā)現(xiàn)不知從何時起,他開始研究“玄學”,欲從事“陰陽、禮賓”之類的工作,我才驚覺那個癡迷學科鉆研的少年正在遠去。</p><p class="ql-block"> “老師,你說我的學習成績?yōu)槭裁磿陆??為什么總是學不好呢?”他突然在辦公室問我。窗外的蟬鳴聒噪,他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絮絮叨叨地訴說著自己的問題與想法。我試圖拉回他的注意力,給他提供一些基本的常識的學科知識,可他只是敷衍地點頭,轉(zhuǎn)身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我們之間不再像從前那樣默契,曾經(jīng)無話不談的師生,仿佛隔著一道無形的墻。</p><p class="ql-block"> 成績報告單上的數(shù)字斷崖式下跌,他不再追問學科學習,微信對話框里的消息也漸漸沉寂。我看著他在課堂上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想起曾經(jīng)那個追著我探討學科之美的少年,心里泛起陣陣酸澀。</p> 告別:盛夏里的眼淚 <p class="ql-block"> 畢業(yè)前夕,蟬鳴依舊喧囂。當其他學生笑著謀劃畢業(yè)留念時,他悄悄地來到我的辦公室。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他臉上,我這才發(fā)現(xiàn)他比去年又瘦了些,肩膀單薄得仿佛一折就斷。</p><p class="ql-block"> “老師,有沒有辦法讓我復讀一年,我不想畢業(yè),我不想離開,我舍不得你……”他突然哭出聲,淚水打濕了胸前的?;?,“我后悔了,后悔在最后的一年沒有用心學習……”他哽咽著說起初三最后一年的迷茫,說起每次翻開課本卻看不懂的無助,說起本想看書卻又無法自控的懊悔……我輕輕拍著他的背,就像當初安慰摔倒的小學生,卻發(fā)現(xiàn)此刻的安慰如此蒼白與無力。</p><p class="ql-block"> 畢業(yè)那天,看著他扭動著身體走向校門的背影,我忽然意識到,我們都在時光的洪流里經(jīng)歷著成長與迷失。那個曾經(jīng)在操場推演數(shù)學題的小男孩,那個深夜與我探討學科知識的學生,和眼前這個哭著懺悔的少年,在記憶里重疊又分離。</p> 余思: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當路過九年級的教室,我總會想起那個獨特的身影。他的故事像一面鏡子,讓我思考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追求分數(shù)的完美,還是守護每個孩子獨特的光芒?當青春的迷霧籠罩,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或許成長本就是一場不斷試錯的旅程,那些迷失的歲月,也是生命給予的珍貴饋贈。愿他在未來的道路上,能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愿他能重拾對知識的熱愛,在人生的坐標系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確坐標。而我,將帶著這份回憶繼續(xù)前行,用更溫柔的目光,守護每一顆在成長路上閃爍的星辰;用更多的耐心與愛心,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在人生的旅程中,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