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從小在哈軍工大院生活、就學,趕上那年停課鬧革命,打亂了日常節(jié)奏,父親因此早早離開了我們。</p> <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18日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成立,接納全國知青開始上山下鄉(xiāng)。我們等到最后一批,全校初一到高三580多名同學一起出發(fā)。11月3日兄妹三人同時踏上開往北大荒的列車,那天忽降首雪,我們心情沉重,因為媽媽還在學校挨批斗,沒趕上送我們上火車。次日來到福利屯車站。</p> <p class="ql-block">我們分配到19團20連,連夜乘作解放牌敞篷汽車,走了260公里,達到連隊。哥哥分配在基建隊,我和妹妹在農(nóng)工排,開始了兵團戰(zhàn)士生活。</p> <p class="ql-block">當時正值初冬,第二天就趕去搶收糧食。那年秋澇,大豆還泡在地里。我們幾十個知青,身穿新發(fā)的黃色棉衣,戴著灰色兔皮軍帽,鞋穿黑色棉膠鞋,踩在蓋著白雪的壟溝里,雪下面的水沒有凍住,很快就濕了鞋子。老職工教我們揀拾雪中的豆棵,集中起來送往打麥場。</p> <p class="ql-block">連隊正在新蓋的連部和食堂,男生上腳手架壘磚砌墻,女生跟著搬磚、鉤縫。連隊食堂一日三餐還算不錯,新蓋的磚房宿舍生著火墻,我們27個女生住對面大炕,取暖烤鞋,總算安頓有著。</p> <p class="ql-block">我開始當農(nóng)工排長,帶領各地知青們春種秋收。冬天農(nóng)閑我還在酒坊當過化驗員,專門培養(yǎng)酒麯。之后,我又被調任連部文書,白天出工,晚上給知青和老職工送報送信。還要組織知青們學習,排練文娛節(jié)目。</p> <p class="ql-block">后來蘇修挑起邊境戰(zhàn)爭,17歲的妹妹所在女工班和一個男工班調往值班四連,持槍訓練,不久就開赴邊境的撫縣遠修戰(zhàn)備公路。從此兄妹分離,妹妹也得到了迅速成長。 </p><p class="ql-block">我們留在連隊也要備戰(zhàn)備荒,一次冬天夜里途步備戰(zhàn)轉移,全連老少背包摟散跑出十里地,解散時才說是防戰(zhàn)拉練。</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地廣人稀,一條垅溝就長二三里地長。夏鋤我們起早下地,順垅溝鋤到中午還沒到頭。有時我從連隊挑起擔子,把水送到地里。炊事班趕著馬車把飯菜送到地頭。</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哈爾濱女知青在曬麥場合影。秋天我們把小麥攤開晾曬,曬好的裝進麻袋,送上糧囤。我們女孩子也煉到能鉆肩扛起180斤糧袋,走上二節(jié)三節(jié)跳板,倒入糧囤。</p> <p class="ql-block">從1965年-1970年,我們連隊從北京、上海、哈爾濱和舟山群島的知青380多名。我們都是戰(zhàn)友,又是兄弟姐妹。我做為年長一點的高中生,總要干在前面,帶著低了幾屆弟弟妹妹。麥收時節(jié),我和69屆小北京趙平在田間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到連隊機務排工作時,和孫芳春、彭桂英機務組合影。這里有上海和哈爾濱的兩位女知青。</p> <p class="ql-block">在兵團我和哥哥妹妹都在努力當個好戰(zhàn)士,1971年、1972年,三人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當時,在知青中能夠入黨的還是較少的。</p> <p class="ql-block">一起到19團的我的高中同班同學,都分配在團部木材廠。我只有到團部辦事時,才能看到她們。</p> <p class="ql-block">1972年夏天,我被評為兵團級勞模,到團部參加表彰大會。我再次來到雙柳河畔,和同學們合影。她們有的當了19團副政委,有的當了團部機要股、宣傳股的干部,都是兵團的骨干。</p> <p class="ql-block">1972年12月哈爾濱成立松江電機廠技校,來兵團招生。我成為連隊第一個推薦返城上學的知青,從此進入兵工廠,兵器部,開啟了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的哥哥從機務排拖拉機手,做到了連隊副指導員,1976年又調到興建的22連當指導員,在澇洼地里開荒建場,為北大荒做出最大的貢獻。1977年我父親平反落實政策,他才它被調回哈爾濱工作。</p> <p class="ql-block">我家小妹妹修完戰(zhàn)備公路,隨隊調入新建的兵團鋼鐵廠,被升任值班四連指導員。她曾在鋼廠工地被滾石砸到頭部,送戰(zhàn)友們背下山送進醫(yī)院,搶回一條命。</p> <p class="ql-block">1975年她被推薦上學,回到哈爾濱商學院學習。</p> <p class="ql-block">雖然離開了北大荒,我們的心里依然時時掛念。</p> <p class="ql-block">往事如煙,幾十年過去了,我們走南闖北為黨工作,生產(chǎn)建設兵團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第二故鄉(xiāng)。2016年夏天,20連知青們相約回到北大荒。</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全國各地、從海外歸來,我們看望當年培養(yǎng)照顧我們的老職工,看望關心引導我們的老領導,我們走訪團部,參觀三師各兄弟團,從寶清縣到珍寶島,從七星河到烏蘇里河,看到了北大荒的篷勃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幾十年來,我和知青戰(zhàn)友聚少離多。只要有機會見面,就有最多的話題,最貼心的慰問。</p> <p class="ql-block">我們最關心的依然是北大荒的發(fā)展,北大荒的明天。如今的十九團團部,已叫雙柳鎮(zhèn),依山傍水欣欣向榮。</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三營20連,仍然是糧食生產(chǎn)的重地,年輕的農(nóng)工開著汽車到地頭安排機耕作業(yè),飛機播種、撒肥,監(jiān)控管理,新鮮事多了?,F(xiàn)代化大農(nóng)業(yè),依然是北大荒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我離開了北大荒,依然心系北大荒。北大荒給我的滋養(yǎng),鍛煉我成長,使我一生受益,終生難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