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印尼,“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正式簡稱,是位于東南亞的一個幅員遼闊的群島國家,由1.7萬個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有人居?。?,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人口2.78億(截止2024年中),是全世界人口第四大國。</p> <p class="ql-block">這次旅行選擇來印尼,最具吸引的點是因為這里擁有獨特的火山地貌和巴厘島的夢幻海灘,以及宏偉的歷史遺跡。</p> <p class="ql-block">雅加達(dá),是我此行落地印尼的第一個城市,也是當(dāng)前及未來幾年內(nèi)的印尼首都。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印尼政府正在建設(shè)并將把行政首都遷往加里曼丹島的努桑塔拉,這是一個進(jìn)行中的重大國家工程,預(yù)計2030年代(即:2030年至2039年)完成搬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獨立廣場</span></p> <p class="ql-block">獨立廣場是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dá)的中心地標(biāo)和國家象征。占地月約250英畝(1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1961年由蘇加諾總統(tǒng)下令建造,1975年完工,紀(jì)念1945年印尼獨立。</p> <p class="ql-block">【獨立紀(jì)念碑】塔高137米,塔頂火炬由50公斤黃金所覆蓋,設(shè)計融合了佛教佛塔與印尼傳統(tǒng)元素,紀(jì)念碑是雅加達(dá)最顯著的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紀(jì)念碑基座四周矗立的雕刻花紋金瓶正式名稱為“Guci Emas Monas”(印尼語,意為“國家紀(jì)念碑金甕”),高度約5米,瓶身覆蓋24K金箔。蠟染紋樣、蓮花浮雕、纏繞藤蔓、火焰紋飾。包含爪哇、巴厘等地經(jīng)典圖案,寓意:佛教與印度教“宗教共存”且自然生態(tài)生生不息,每一道刻痕,都在訴說群島文明的深邃基因。</p> <p class="ql-block">▼【蘇迪爾曼雕像】廣場上這座騎馬雕像是民族英雄蘇迪爾曼將軍,他是印尼獨立戰(zhàn)爭(1945-1949)中的最高軍事指揮官,盡管當(dāng)時身患重?。ǚ谓Y(jié)核),仍堅持指揮游擊戰(zhàn)對抗荷蘭殖民者。</p> <p class="ql-block">獨立廣場視覺開闊,高聳的棕櫚樹下草坪修剪整齊,旱季依然綠意盎然。熱帶微風(fēng)穿行樹蔭間,市民席地而坐,兒童嬉戲玩耍,歷史厚重感與日常煙火氣在綠意中奇妙交融。</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獨立廣場主入口的一塊空地,眼前醒目豎立的雕塑字母“RAGAM”在印尼語中意為“多元”或“多樣”,代表著“求同存異”或“多樣性中的統(tǒng)一”。</p> <p class="ql-block">印尼作為一個由17000多個島嶼、300多個民族、700多種語言組成的國家,RAGAM傳遞“多元共存”的國家價值觀。也是在暗示進(jìn)入廣場前需銘記國家的多元根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總統(tǒng)府</span></p> <p class="ql-block">印尼總統(tǒng)府又稱“獨立宮”,位于雅加達(dá)獨立廣場北側(cè),是印尼政治權(quán)力的核心地標(biāo)。1873年荷蘭殖民時期建成,原名“總督府”,1949年印尼獨立后更名為“獨立宮”。不向公眾開放,不能過馬路靠近,且只能在獨立廣場北側(cè)柵欄外隔著馬路眺望全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印尼國家獨立精神的宗教象征。其獨到之處在于它是由基督徒設(shè)計的,體現(xiàn)宗教和諧。</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可同時接待20萬人禮拜(室內(nèi)外);主穹頂直徑45米(象征1945年獨立);7道大門(伊斯蘭七層天);12根主柱(穆罕默德—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出生月份)同時象征著1.2億印尼穆斯林的精神紐帶;德國水晶吊燈(主廳重達(dá)17噸)。</p> <p class="ql-block">▼宣禮塔高99米,象征真主99個尊名。地面上的長方形格子,是做禮拜時每位穆斯林信徒占據(jù)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雅加達(dá)國家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雅加達(dá)國家大教堂,是印度尼西亞天主教雅加達(dá)總教區(qū)的核心圣殿,與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僅隔一條街,構(gòu)成全球罕見的宗教和諧地標(biāo)群。</p> <p class="ql-block">這座天主教堂始建于1890年,模仿巴黎圣母院而建,哥特式建筑,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1901年啟用,先后遭火災(zāi)(1988)、地震(2006)損毀,直至2007年原貌重建。位于獨立廣場的斜對面。</p> <p class="ql-block">▼譯文大致意思:</p> <p class="ql-block">主祭壇上大理石雕《圣母升天》。步入教堂內(nèi),莊嚴(yán)肅穆的氛圍撲面而來。今天教堂內(nèi)即將舉行婚禮,貌似已被包場,中間的通道不讓其他人入內(nèi)。跟主人“手語”協(xié)商,允許我進(jìn)入主通道拍幾張照就出來。</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寧靜而神圣,天主教堂不僅可以舉報婚禮,還可允許舉行追思和悼念。</p> <p class="ql-block">雅加達(dá)國家天主大教堂是荷蘭殖民統(tǒng)治時期留下的產(chǎn)物,殖民者用建筑彰顯權(quán)威。大教堂正門與清真寺主入口直線距離僅200米,兩建筑高度刻意持平(尖塔與宣禮塔均約60米),避免視覺壓迫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穆斯林為主的國家介紹天主教建筑,正是印尼宗教包容政策的體現(xiàn),也是印尼“多元統(tǒng)一”的立國理念通過建筑空間呈現(xiàn)。</span></p> <p class="ql-block">攝于:2025.5.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