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逍遙白鶴</p><p class="ql-block">手機照片拍攝:逍遙白鶴夫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羅滕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b>,位于陶伯河上游,在紐倫堡往西50多公里處,是德國巴伐利亞頗具盛名的小鎮(zhèn),有“中世紀明珠”的美稱,也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旅游線路——浪漫之路、古堡之路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這兩條著名旅行線路的交匯點。羅騰堡是我們計劃停留的第三個目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倆雖然是自駕,如果沿著上面提到過的特色旅行線路上的每個景區(qū)都駐足的話,內容還是有點擁擠,而且類似風俗特色的城鎮(zhèn)也不必一次性“一網打盡”,容易混淆我們已經遠不如年輕時銳利的記憶力。我們此番的德國旅行時間有限,而且我們夫婦一向都不喜歡預設任務繁重、沖鋒打卡式的行走。我倆遠程旅行時景點安排上更傾向于松弛寬裕的節(jié)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羅騰堡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建筑,供奉著圣血的教堂,屢屢登上雜志的“步云萊”小道,永不落幕的圣誕節(jié)狂歡……據說,如果你只能去一個德國小鎮(zhèn),羅滕堡一定是最佳選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駕車跟隨導航儀,沒有費什么周折就抵達了老羅騰堡的城門口。離城門最近的停車場已經滿員。好在附近為游客提供了好幾處停車場,稍遠處便可以找到另外幾處泊車的地方。</p> 圍墻內的古堡地形示意圖。 <p class="ql-block">本博主白鶴,沐浴著明媚的春光,飄飄欲仙入得古城門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月的暖陽艷艷地懸空照耀,斑駁的樹影投射到石板路上,一棟棟古樸而獨具匠心的建筑在陽光下輪廓鮮明、并排佇立在街道兩旁。</p> <p class="ql-block">羅滕堡古城始建于公元9世紀,12世紀首次修筑城墻。在神圣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時期,羅滕堡作為帝國的自由市場,商貿活動非常繁榮,羅滕堡也因此而盛極一時。這座小城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受了多次戰(zhàn)火的洗禮,然而幸運的是許多古老建筑仍然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這讓今天的羅滕堡仍然充滿了歐洲中世紀的浪漫情調,這也正是如今人們如此喜愛這座小城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羅滕堡最出名的傳說是,1631年,當時神圣羅馬帝國日暮西山,各種勢力的互相對抗使帝國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局面,宗教改革運動引發(fā)了新舊教派之間的戰(zhàn)爭,代表天主教的瑞典皇家軍隊在付出慘重代價后占領羅滕堡,并打算毀滅羅滕堡。天主教軍團首領蒂利將軍放言,如有人能喝下3公升的酒,便可以免除屠城之禍。結果,羅滕堡市長努什奮力將酒喝下,使得這座小城和民眾免受滅頂之災,而那位酒后昏睡了三天三夜的市長,自然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F在的議員酒店山墻上仍有蒂利將軍和努什市長的木偶,每天都在表演著飲酒救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羅滕堡重要的景點有:古城墻、市集廣場上的市政廳(Rathaus)和市議會酒店(RatstrinkStube)、圣喬治屠龍雕像噴水池(St.Georgsbrunnen)、圣雅各布教堂(St.Jakob–skirche)、城堡公園等等。當傍晚的夕陽撒下柔和的金光,這個靜謐的小城在光影的移動轉換中呈現出不同的景象,時光仿佛在一剎那停滯,千年前的景致在人們眼前重現,異國的風采、懷古的幽情,讓人們愈發(fā)沉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國版“孤獨星球”的封面正是羅騰堡的<b>步云萊(Pl?nlein)</b>,Pl?nlein來源于拉丁語“planum”,意為“平面廣場”。此處由一間姜黃色的桁架木結構小屋、小噴泉,以及環(huán)抱房屋兩側一高一矮的兩座城門塔組成:左側是1385年的西貝斯塔(Siebersturm),右側是1360年的考泊爾策勒門(Kobolzeller Tor)??此茖こ5慕謪^(qū),確讓人一眼難忘。</p> <p class="ql-block">從這個城門洞走出去,是一片開闊的花園和樹林。倚著圍墻,可俯瞰古堡外被蒼翠植被覆蓋的山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云萊(Pl?nlein)是一條神奇的古街道,步入其中感覺墜入了童話傳說中某一個場景,奇妙得能立即帶你背離真實所處的現代,放緩腳步,心靜如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錯綜復雜的街巷里穿行,你不用害怕迷路。因為這座中世紀建筑鱗次櫛比的景區(qū)并不很大,周圍被石塊壘就的古圍墻環(huán)繞,很容易找到城門口高聳的尖塔,那便是出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者只是發(fā)現和追隨較多行人的流向,去往<b>萊特勒集市(Reiterlesmarkt)</b>那里是德國最出名的圣誕市集之一,很容易就能回到小鎮(zhèn)的商業(yè)中心了。</p> <p class="ql-block">無論冬夏,羅騰堡都是一座飄散著童話芬芳的美麗城郭。中世紀以來,羅騰堡的集市上,陶伯爾河谷釀成的白葡萄酒,香氣至今縈繞不散。在圣誕博物館(Weihnachtsmuseum),一件件稀奇的古董深藏故事,解開德國人將圣誕裝飾品作為民間藝術工藝品的緣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當十點整的鐘聲敲響,這座文藝復興建筑遺風的市政廳大樓(Rathausturm)前,人們會齊刷刷地仰著頭,盯著大樓的藝術大鐘,重現“一飲定乾坤”傳奇:傳說1631年老市長努什(Nuch)為了羅騰堡免受戰(zhàn)爭燒毀,一口氣喝下三升多啤酒。致敬老市長的勇氣,也是一年一度的海量酒客節(jié)(Meistertrunk)狂歡的由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市政廳的四面八方,遍布面包店、教堂、古董店和咖啡館。羅騰堡獨有的雪球(Storchennester),白白胖胖、整整齊齊地堆碼在面包店的櫥窗前。這種以面粉、雞蛋、砂糖、黃油、奶油和李子酒等原料制成的球狀甜品,再裹上一層糖霜,口感大抵于油炸過的白砂糖面團無異,但卻是羅騰堡必嘗的風味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營造出每日都過圣誕節(jié)幸福的氛圍,還有K?the Wohlfahrt圣誕百貨公司。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 (Nussknacker)、松果氣息的熏香小木人 (R?ucherm?nnchen)、羅騰堡限定的的工筆畫音樂盒……印象最深的是天使合唱團擺件,德國人對手工藝的極致凝結于此:經由木材雕刻、打磨、上色、封釉。10厘米的天使,卻是機器難以企及的天工造物。</p> <p class="ql-block">此張照片選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說起圣誕,值得一提的當屬市政廳不遠處的<b>圣雅各布教堂(St.Jakobskirche)</b>。不要以為這是德國眾多哥特式教堂中司空見慣的一座,這座教堂最初是羅馬天主教教堂,于16世紀更改為路德教教堂,因其中供奉有圣徒圣血和壯觀獨特的祭壇畫屏(Heiligblut Retabel)而聲名遠播。</p> <p class="ql-block">觸摸一下能夠逢兇化吉帶來好運的“金手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499年,維爾茨堡雕刻家芮門施奈德雕刻了這座大型的木制折翼裝飾畫屏,他將神龕的背板鏤空,排成九扇哥特式尖窗,窗上鑲嵌著厚重的牛眼玻璃。這種設計在此前是從未出現過的。</p> <p class="ql-block">屏風的主題是“最后的晚餐”扣人心弦的瞬間;左右兩扇浮雕折翼,左翼展現逾越節(jié)前夕“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右翼是被猶大出賣的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從左至右貫穿“最后的晚餐”前因后果,完整交待“圣血”誕生的背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中不慎灑出的一滴酒、耶穌荊棘冠上的碎片等多種圣物組成的“圣血”,相傳被封存在一枚蛋形水晶盒。如今由兩位天使護持,被放置在屏風十字架中央。全球各地朝圣者不遠千里,只為一睹這件藝術杰作,“弗蘭肯的耶路撒冷”也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夕陽西斜之際,我們依依惜別這座童話城堡,驅車前往慕尼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敬請關注我們春游德意志的更多續(xù)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