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16日,已是登陸日本島的第三天,今天的行程是前往奈良,預(yù)計游覽的景點有東大寺、?見稻荷大社、金閣寺、知恩院等。大巴從歧阜縣的KOYO酒店駛出,始見平展的田野,繼而是起伏的丘陵和山巒,然后又見平坦的盆地,這樣的地貌,倒有點像咱云南的壩子和山地。</p> <p class="ql-block"> 到了東大寺景區(qū),林桑先把我們帶到春日大社鹿苑,與梅花鹿來個親密接觸。這可愛的動物,最容易引起女士們的興趣。</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林桑讓團員自由活動,只規(guī)定了集合的時間,以免耽誤行程。景區(qū)范圍廣大,都走過來時間不夠,我想去看東大寺,女人們想繼續(xù)逗鹿,于是各行其是,分頭活動。我只能先記自己的行跡,其實,去往東大寺的路上,亦有許多鹿,人鹿共處,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東大寺,正名叫大華嚴寺。據(jù)《長安志》記載,華嚴寺建于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年),是“佛教八宗”之一“華嚴宗”的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日本奈良大華嚴寺,建于天平勝寶四年(752年),已是唐玄宗天寶十一年。顯然,這是仿長安華嚴寺建的佛教寺院。早在隋唐時期,日本就派遣隋使和遣唐使長駐長安,學習古代中國的文化和技術(shù)。而韓國和越南,在古代還是中國的藩屬國,因此,我們說日本、韓國、越南都屬東亞儒家文化圈。到了近代,日本脫亞入歐,走上了西化的發(fā)展道路,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p> <p class="ql-block">大華嚴寺</p> <p class="ql-block">華嚴宗大本山東大寺石碑</p> <p class="ql-block">明治天皇奈良行在所東大寺東南院舊境內(nèi)石碑</p> <p class="ql-block"> 返回時見園工用鼓風機吹籠地上的落葉,也無灰塵揚起,或許因才下過雨有關(guān)。一塊“西南役陣亡陸海軍之碑”的紀念碑立在園區(qū)之內(nèi)。西南役是日本官方平定國內(nèi)局部叛亂的一次內(nèi)戰(zhàn)。我坐在石碑旁的樹蔭下休息,一只小鹿走到我身邊哀鳴,我也沒有食物喂它。對面是一樹紅楓,在這泛綠的六月,還能觀賞秋色,心情為之愉悅。</p> <p class="ql-block"> 返程不走回頭路,我沿春日大社參道返回,隨處可見石雕的常夜燈塔,有的已覆滿青苔,說明時間的久遠;也有不起苔的,說明為時還短;甚至還有比較新的,材料也不同,這表明日本人崇尚對寺廟的貢奉。我想,在古代,這常夜燈應(yīng)該是點燃的。燈油錢可由施主捐給寺院,那是一份功德,而點燈的事由僧人來執(zhí)行。而到了現(xiàn)代,這燈塔也許只是一種象征了吧。</p> <p class="ql-block"> 中途見年輕人在用鹿餅逗鹿,鹿居然會點頭敬禮,我舉起手機拍照。一位姑娘遞給我一塊鹿餅,說: 爺爺,你也喂給它,我替你錄像。想不到這是一位同胞,卻不知道是在日本留學的學生,還是和我們一樣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話分兩頭,展示一下女士們逗鹿畫面,有與老外的合影,也有單獨和眾人逗鹿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 這一篇的畫面已經(jīng)夠多,限于篇幅,當天的游覽活動,還是分篇記述吧。就此打住。</p> <p class="ql-block"> ?。?025年6月18日于從歧阜至東京途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