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華攝 東江湖的碧波蕩漾著晨光時,資興市老年大學的校園里已飄起了墨香與琴音。這座位于市老干活動中心9層大樓中的學府,像一座被歲月浸潤的智慧花園,近3000名學員在此啟航新人生,盛開著銀發(fā)人璀璨的生命之花。 劉高紅攝 資興市老年大學現(xiàn)有書法、繪畫、詩詞楹聯(lián)、音樂、合唱、戲曲、攝影、英語、二胡、電子琴、葫蘆絲、薩克斯、古箏、電吹管、太極拳、太極劍、柔力球、瑜珈、交誼舞、健身舞、藝術(shù)舞、印度舞、廣場舞、旗袍秀等24門專業(yè)、60個班級。 攝影班本次校園采風合影 袁建平攝 電吹管班學員為市民演出 2025年6月11日,市老年大學攝影班開啟“銀齡視角·光影校園”校園攝影活動。走進校門,一幅幅生動的畫卷便在眼前徐徐展開。長廊上,攝影與書畫作品交相輝映,宛如一場視覺的盛宴。那些書畫作品,墨韻流轉(zhuǎn)似水,筆鋒婉轉(zhuǎn)間盡顯歲月的沉淀與智慧的結(jié)晶。 <p class="ql-block">首屆中國東江湖影像大賽作品評選2024年在長沙揭曉。資興市老年大學攝影班學員3人10件作品分獲圖片類和視頻類獎,其中學員徐金平作品《輕歌曼舞小東江》榮獲金獎。</p> 校臨時黨支委員和黨支部書記齊唱紅歌 429名黨員在校園里筑起信仰的燈塔。在35個臨時黨支部的活動室里,老黨員們交流學習心得,紅色故事與人生智慧在此交融。資興市委書記楊理城在學校調(diào)研時,看著課堂里專注的面容,感慨這里不僅是學校,更是銀色堡壘的精神高地。 資興市委書記楊理城(右)聽取資興市老年大學校長李宙南(左二)工作匯報。李少華攝 資興市委書記楊理城(中)在音樂班聽學員演唱《資興市老年大學校歌》。李少華攝 市老年大學組織黨支部書記和黨員教師,前往布田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深情雋永的“主題黨日”與思政教育。 戲曲班學員為老干部演出 李少華攝 穿過走廊,一陣悠揚的唱腔與樂聲便飄入耳中——戲曲教室里,學員們身著精致的戲服,正跟著老師學習身段與唱腔。有的輕搖團扇,婉轉(zhuǎn)低唱,韻味綿長;有的手持道具,翩然起舞,步履間透著古典的優(yōu)雅。 戲曲班學員為游客演出 李少華攝 二胡的弦音與笛聲交織,似流水潺潺,又似鳥鳴清脆。老人們神情專注,一招一式皆認真模仿,唱詞里帶著歲月的醇厚,身段中藏著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教室里墨香未散,戲韻又起,傳統(tǒng)之美在這方天地里悄然綻放,讓人仿佛穿越時光,沉醉于那份永不褪色的熱愛與活力。 二胡班學員為老干部演出 李少華攝 藝術(shù)舞班在社區(qū)演出 李少華攝 繪畫室里,調(diào)色盤上的油彩與窗外的湖光交相輝映,山水、花鳥在老人們筆下煥發(fā)新生。詩詞楹聯(lián)班的誦讀聲時而清亮,時而悠遠,仿佛千年文脈在此悄然流轉(zhuǎn)。 繪畫班學員上課 劉曉萱攝 老年大學書畫作品展 老年大學攝影作品展 老年大學刺繡班作品展 賀紹安攝 若逢晴日,舞蹈教室的窗外,柔力球如彩蝶翩躚,太極劍似銀蛇游走。瑜伽墊上的學員們閉目吐納,將歲月的褶皺舒展成生命的韻律。音樂教室的旋律最是動人:二胡的婉轉(zhuǎn)、古箏的清雅、薩克斯的醇厚,交織成一首永不褪色的時光交響曲。 瑜伽班學員上課 謝小平攝 瑜伽班學員表演 李少華攝 瑜伽班學員表演 特別的是葫蘆絲班,竹制的樂器在學員指尖輕顫,悠揚的旋律如山間清風,訴說著傣鄉(xiāng)的詩意。七十歲的張阿姨曾笑著說:“年輕時沒機會學樂器,如今吹起葫蘆絲,仿佛年輕了二十歲。”他們不僅練習經(jīng)典曲目,還嘗試改編《東江湖之歌》,讓鄉(xiāng)土風情在音符間流淌。 葫蘆絲班學員上課 音樂班學員上課 曹金蓮攝 電子琴班學員上課 吳潤湘攝 最熱鬧的當屬旗袍班,教室的鏡墻前,銀發(fā)學員們身披錦繡旗袍,云鬢輕挽,步履輕盈。她們中既有年逾古稀的優(yōu)雅長者,也有剛退休的知性女士,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站姿、轉(zhuǎn)身、提扇的優(yōu)雅儀態(tài)。綢緞的旗袍或繡著東江湖的山水,或綴滿牡丹的富貴,隨著《茉莉花》的旋律緩緩而行,仿佛將江南的溫婉與湖湘的靈秀都穿在了身上。 攝影班的學員們化身“光影捕手”,背著相機穿梭于東江湖畔,用鏡頭定格晨霧、波光、霞影,將自然之美轉(zhuǎn)化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智能科技課上,老人們專注地學習手機剪輯、短視頻制作,指尖在屏幕劃出新的可能…… 此外,合唱團歌聲里既有《茉莉花》的溫柔,也有《紅旗頌》的激昂,銀發(fā)與音符共舞,唱出生命第二春的華彩;舞蹈教室的角落,交誼舞、印度舞、廣場舞的學員們踏著節(jié)拍,將暮年的活力揮灑得淋漓盡致。 賀紹安攝 李少華攝 交誼舞班學員為老干部演出 李少華攝 健身舞班學員上課 李少華攝 旗袍班學員上課 李少華攝 這里的課堂沒有年齡的界限,只有對知識的熾熱向往。七十歲的老人捧著智能手機學習攝影,快門定格東江湖的四季流轉(zhuǎn);八十歲的學員用音樂表達旅行見聞,將世界裝進暮年的行囊。攝影班李老師的案頭,總堆著學員們密密麻麻的攝影作品,每一幅照片都寫滿對生活的熱愛。攝影班的謝阿姨笑說:“以前總覺退休是落幕,如今才知人生還能有如此絢麗的續(xù)章?!? 攝影班學員室內(nèi)攝影 攝影班與郴州藝佳聯(lián)誼活動 音樂班學員上課 曹金蓮攝 老年大學藝術(shù)團在州門司鎮(zhèn)下鄉(xiāng)慰問演出 老年大學藝術(shù)團在州門司鎮(zhèn)下鄉(xiāng)慰問演出 老年大學藝術(shù)團在八面山瑤族鄉(xiāng)下鄉(xiāng)慰問演出 2024年8月11日,攝影班組織志愿者在資興市第一中學搬運空投救災物資。 古箏班學員演出 非洲鼓班學員在社區(qū)演出 老年大學藝術(shù)團在栗腳村為老年人演出 李少華攝 老年大學藝術(shù)團在栗腳村為老年人演出 榮譽墻上,一塊塊獎牌閃耀著時光的光輝:全國示范老年大學、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這些稱號背后,是無數(shù)銀發(fā)人重拾夢想的動人故事。而學校更將這份光芒播撒向遠方,幫扶14個鄉(xiāng)鎮(zhèn)建起老年學校,讓知識的漣漪在東江湖畔層層蕩開。 2024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佳娜慰問教師并合影留念。 老年大學召開表彰大會 參加老年大學召開表彰大會的師生 暮色四合時,人民廣場上舞步輕盈。旗袍秀的學員們手持團扇,在霓虹燈下款款而行,衣袂翩然如云,笑意盈盈似霞;印度舞的熱情、廣場舞的歡騰、藝術(shù)舞的靈動,勾勒出晚霞中最美的剪影。老人們在這里遇見知己,重拾愛好,甚至找到了新的生命方向。 在秀流公園為市民演出 在民生南路社區(qū)為居民演出 劉高紅攝 東江湖的水波不息,資興市老年大學的時光亦在流淌。當銀發(fā)與書香相遇,學習便成了最好的養(yǎng)老。這里沒有暮氣沉沉,只有生命不息的生長。葫蘆絲的清音、鏡頭的光影,與書法墨香、舞蹈韻律共同編織成銀齡歲月的錦繡篇章。每個清晨,當老人們穿過晨霧走進校園,他們的身影便成了東江湖畔最動人的風景——那是歲月沉淀后的智慧,是靈魂永不停止生長的光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