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25.5.21 從廣州自駕出發(fā),第十六天,來到淮安。</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紀念館,是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展示周恩來一生的綜合性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1992年1月6日,周恩來紀念館落成并對外開放。2008年,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增建了周恩來生平業(yè)績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館中70%為水面,整個館區(qū)由一組紀念性建筑群、一個紀念島、三個人工湖和環(huán)湖四周的綠地組成,在紀念館南北8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瞻臺、主館、陳列館、周恩來銅像廣場和仿中南海西花廳等紀念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偉人周恩來(1898~1976年),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出生于江蘇省淮安市,祖籍浙江紹興。周恩來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第一代中央領(lǐng)導集體的重要成員。</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紀念館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和周恩來銅像廣場。</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銅像廣場上的周恩來銅像高度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總高度寓意周恩來走過的78個光輝的人生春秋。</p> <p class="ql-block">仿西花廳的上層上層為晚清風格的北方四合院,按照北京中南海西花廳格局,以一比一比列設(shè)計和建造。院內(nèi)由西向東依次是周恩來的活動室、辦公室、總理衛(wèi)士值班室、后客廳、鄧穎超臥室、鄧穎超辦公室和周恩來臥室。東西兩側(cè)廂房分別為周恩來身邊工作人員、周恩來親屬和烈士子女的用房。下層為紀念館文物庫房和辦公用房。</p> <p class="ql-block">瞻仰大廳</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故居</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故居是周恩來12歲以前生活過的地方,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春,周恩來隨伯父離家去東北求學,此后便再也沒有回過家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故居宅院系清咸豐(1851年—1861年)到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所建的青磚瓦木結(jié)構(gòu)平房,具有明清時期典型的蘇北城鎮(zhèn)民居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在井臺東南角不遠的廚房前,有一塊不大的菜園,周恩來當年跟乳母蔣江氏在菜園里學會了種瓜、種菜、種向日葵等。</p> <p class="ql-block">東大院有周恩來祖父住房,繼母和乳母住房,周恩來出生的房間、讀書房、他提過水的水井和澆過園的菜地;西大院原為周恩來二祖父住房,辟為陳列室。</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從12歲離開故鄉(xiāng),到逝世時的66年中,周恩來一直沒有回來過。他多次要求縣委的負責同志把故居處理掉。</p> <p class="ql-block">1973年,周恩來讓國務(wù)院值班室主任吳慶彤同志給淮安縣委打電話,正式傳達周恩來關(guān)于處理舊居的三條指示:1.不準讓人去參觀;2.不準動員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3.房子壞了不準維修。</p> <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同志逝世以后,淮安縣委根據(jù)億萬人民的要求,著手整修周恩來故居,把故居按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周恩來離開淮安時的原貌進行修復。</p> <p class="ql-block">2002年,在鄧穎超逝世10周年之際,在周恩來故居北側(cè)新建了“鄧穎超紀念園”,門匾由原全國政協(xié)主席李瑞環(huán)同志題寫。</p> <p class="ql-block">手機拍照</p><p class="ql-block">文字來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