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飄翔 瀟灑 脫俗 俊逸</p><p class="ql-block"> ——閆成磊攝影作品集序 </p><p class="ql-block"> 侯昌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認識閆成磊是近幾年的事,因了對攝影的癡愛,我們走到了一起,成了忘年之交。他的網(wǎng)名“飄逸拍客”,意即飄翔、瀟灑、脫俗 、俊逸。落落欲往,矯矯不群,高人畫中,令色氤氳。瀟灑不僅僅是言行舉止的超然神采,而是自然、獨韻的境界;瀟灑是坦誠、是率真,更是對待生命誠摯的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閆成磊經(jīng)常在一起到戶外進行攝影創(chuàng)作,也經(jīng)常在一起切磋攝影的技法及網(wǎng)絡上發(fā)片的先期制作等諸多技藝,他給我的印象是:他是一個有學識、能吃苦、懂生活、會生活的人。多年來他在光與影的世界里跋涉著、探索著,耕耘著,不斷的收獲著。 相機僅僅是一個工具,就像農(nóng)民的鋤頭與鐮刀。他利用手中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他的思維、他的智慧與才華,記錄了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凝固了一個個美好的瞬間。向社會展示了祖國山河的絢麗美景,呈現(xiàn)了家鄉(xiāng)濃郁的風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我喜歡在網(wǎng)站和報刊上閱讀成磊先生的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他在攝影上有與常人不同的天賦。讀他的作品是一種享受, 對攝影人來說應該是一種難得的藝術(shù)享受。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茫茫人海的大千世界里,他善于發(fā)現(xiàn),他知道那些是自己有用的精華。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他對每幅作品的命題都深思熟慮、反復推敲。因此他的作品的題目不僅是恰到好處,而且還入木三分,耐人尋味。 他在齊魯晚報發(fā)表的成名作“如此兒戲”,足見他的攝影技藝和文筆功底。</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貼近百姓。他的每一幅作品無不流淌著平民百姓的血液。這也許是他自幼就生活在廣袤的魯西南平原,生活在平民百姓當中的緣故。</p><p class="ql-block"> 攝影是一種獨到的文化,攝影藝術(shù)是攝影人長期的文化積淀。成磊先生是山東省鄆城縣人,千年古縣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孕育了他,鑄就了他對攝影事業(yè)的崇尚和癡愛。成磊先生的家鄉(xiāng)是水滸故地,一部蕩氣回腸的《水滸傳》使鄆城名揚天下,“梁山一百零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鄆城是聞名遐邇的“好漢之鄉(xiāng)”、“書畫之鄉(xiāng)”、“古箏之鄉(xiāng)”和“戲曲之鄉(xiāng)”, 水滸文化、黃河文化、中原文化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交融生輝 。鄆城有無限的經(jīng)濟發(fā)展空間和不盡的攝影創(chuàng)作資源。 多少年來,成磊先生時刻關(guān)注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家鄉(xiāng)的宋江河、好漢城,家鄉(xiāng)的水滸文化,家鄉(xiāng)的千年古塔,黃河岸邊的古老民居,好漢后裔的百姓生活,都成為他關(guān)注的熱點。他用相機這種特殊的記錄方式,留住大千世界的稍縱即逝,留住了鄆城的美好瞬間。 收入本集的《鄆城》部分,足見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眷戀。</p> <p class="ql-block">2010年7月4日,重走英雄路 暢飲水滸酒</p> <p class="ql-block">一路領(lǐng)先的閆成磊(2010年7月4日,重走英雄路 暢飲水滸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攝影創(chuàng)作有時是很艱苦的,搞攝影首先要不怕吃苦,學會吃苦。閆成磊就是一位非常能吃苦的攝影人。他經(jīng)常和驢友一起徒步穿越名山大川和廣袤的草原,到深山峻嶺中撲捉大自然的原始之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于2012年單車騎行西藏,數(shù)次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八千里路云和月,高反缺氧的痛快可想而知。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他是單車騎行西藏鄆城第一人,在菏澤、在山東也不多見。西藏歸來,他變得像一位藏民,回到家里,連他的家人都幾乎不敢辨認。然而,他卻收獲了西藏,利用手中的相機,拍攝了西藏風光和風土人文照片達4000余幅,本集《西藏》部分就是從中遴選的佳作精品。</p><p class="ql-block"> 他喜歡戶外活動,善于和驢友結(jié)伴而行。他數(shù)次穿越太行山和壩上草原,兩次到額濟納拍攝胡楊。神秘莫測的的喀納斯、煙潑浩渺的居延海,雄偉的長城嘉峪關(guān)、山海關(guān), 徽杭古道、江南南小鎮(zhèn), 沼澤濕地、江河湖泊,乃至三山五岳,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與此同時,他把大自然的美好瞬間留在了相機里,留在了自己的記憶里。收入本集 的“走四方”部分,便是成磊先生驢行天下的一個縮影。</p> <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29日,歡迎閆成磊騎行西藏凱旋歸來</p> <p class="ql-block"> 成磊同志是一位稅務干部,國家公務員,現(xiàn)任山東省鄆城縣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本著藝術(shù)成教化,助人倫,明勸戒,助升淀的原則,他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仰觀俯察,上下求索,履行著一句精辟的語言:攝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zhuǎn)化為不朽的視覺圖象。成磊同志攝影作品將結(jié)集面世,矚我序文,因就所知,略書所感。祝賀成磊同志攝影作品集出版發(fā)行,期許成磊同志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期許鄆城攝影人創(chuàng)作再出精品,再創(chuàng)佳績!</p><p class="ql-block"> 是為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東省鄆城縣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p><p class="ql-block"> 侯 昌 杰</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四年(甲午)陽春于水滸故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侯昌杰簡介</p><p class="ql-block"> 侯昌杰 ,男,漢族,祖籍鄆城西關(guān)里,生于鄆城吳家堂,大學文化,中共黨員,鄆城縣教育局退休干部。曾任中學教師、國家公務員等職。系中國藝術(shù)攝影學會會員、山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鄆城縣攝影家協(xié)會第三、四、五、六屆主席。幾十年來,拍攝作品三十余萬幅,千余幅作品在市以上報刊、史志資料、外宣畫冊刊登,數(shù)百幅作品參加市以上攝影比賽并獲獎。其中,作品《麥收》獲“喜迎二十大,禮贊新時代”第四屆“大美中國”全國攝影大賽一等獎,組照《金秋時節(jié)》獲二零二二年“視覺環(huán)球杯”全國攝影藝術(shù)大賽二等獎,二零一六年,山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授予“德藝雙馨優(yōu)秀攝影家”。近幾年來,六次舉辦個人攝影藝術(shù)展。出版?zhèn)€人攝影作品專集《侯昌杰攝影藝術(shù)》、《宋江河畔》、《鄆城記憶》等三部。參與主編《魅力鄆城 煤化新城》、《鄆城縣書畫攝影名家作品集》、《美麗鄆城 長壽之鄉(xiāng)》《筑夢新時代》等十余部外宣畫冊和專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