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太陽熾熱如火,快到麥收的季節(jié),我們再次踏上了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我們曾經(jīng)插隊在魯南和蘇北接壤一個叫“界溝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我們是一群十七八歲的少年少女,懷揣著夢想與激情,響應(yīng)號召來到這里插隊落戶。轉(zhuǎn)眼間,五十五年過去了,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曾經(jīng)的少年少女如今已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漢和老太。這幾年邁過70歲以后,各隊的知青陸續(xù)的因病去世,讓我深感到歲月的蒼涼。慢慢我們的腿腳也開始行走不便,紀念插隊周年活動來返鄉(xiāng)的機率越來越少。我們曾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這里,幾十年過去了,但心中對塊土地的情懷始終沒有淡忘。</p> <p class="ql-block"> 原來接近荒涼的田野已變得綠植茂密,小路兩旁的樹木高大雄壯,遮天蔽日,仿佛為我們撐起了一片綠色的穹頂。藍天白云下,房莊通往界溝的這條小路顯得格外清新寧靜。我們沿著這條熟悉的小路緩緩前行,回憶如潮水般涌來,那些年荒漠和貧脊的土地仿佛又呈現(xiàn)在眼前。如今這片土地終于煥發(fā)了熱情和活力,可當(dāng)年的知青朝氣已盡,逐年變老,只留下厚重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走在界溝崖的小路上,樹木為我們遮擋烈日,田野在微風(fēng)中泛起層層綠浪。遠處,風(fēng)力發(fā)電風(fēng)車緩緩轉(zhuǎn)動,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抹新時代的氣息。我們邊走邊聊,多少往事浮現(xiàn)在眼前,在腦海中回蕩,知青話題已被演繹多年,從當(dāng)年偏僻異鄉(xiāng)的艱苦歲月到如今的退休晚年,憶往昔崢嶸歲月,不盡感慨萬千。雖然歲月改變了我們的容顏,但那份純真的情懷卻歷久彌堅,不曾忘記。</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每次插隊紀念日活動都在年初,時逢隆冬,只有干枯的落葉和冰封的河流。此時正逢五月,又在麥口前夕,綠樹成蔭,麥浪滾滾。道路兩旁黃色的麥田與遠處發(fā)電風(fēng)車,構(gòu)成一幅獨特的新鄉(xiāng)村畫卷。</p><p class="ql-block"> 面對此景心中感慨萬千,回憶起當(dāng)年插隊勞動及生活的點點滴滴,貧瘠的砂礓地種山芋也不夠吃,一年掙的工分兌換成糧食,連半年都吃不到。冬季全村一半以上的人家都出去要飯,要到快過年時才回來,這樣家里存的糧食才能吃到來年麥口。沒有電,晚上只能買煤油照亮,有的戶連煤油也買不起。我們張莊叫“光棍兒莊”,有一半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婦,有的只好被富裕的地方招去當(dāng)“上門女婿”。隊里土地薄連樹都不長,在夏季天氣熱的時候連陰涼地兒也找不到,人又稱“嗮蛋莊”。</p> <p class="ql-block"> 午餐在鎮(zhèn)里一家較有名的羊肉館進行,坐在餐桌邊,品嘗著美味的佳肴。桌上的一碗羊湯熱氣騰騰,搭配著潮牌餅和小菜,簡單卻充滿溫情?;叵肫疬^去的歲月,我們山芋煎餅都吃不上,曾經(jīng)幾個月都吃不到一兩油的年月,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當(dāng)下,這頓飯不僅是對我們的犒賞,更是對那段難忘歲月的緬懷。我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彼此的故事,感受著歲月的變遷。笑聲在屋內(nèi)回蕩,雖然時光荏苒,我們正在老去,但這份真摯的情感卻始終如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飯后我們即將踏上歸途,路上有陣子大家都默不作聲。是啊,插隊多年的故土,幾經(jīng)來了又走,想了就來看看,看看這塊曾經(jīng)熟悉的土地,隨著年齡大了現(xiàn)在愈發(fā)感到力不從心,不知哪天我們實在跑不動了,就是永遠的再見。不管承認與否,知青的確已走進歷史的尾聲。</p><p class="ql-block"> 是的,可能當(dāng)過知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心中永遠有一塊多情的土地,因為這里埋葬著我們逝去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3日牧馬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