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環(huán)島游西西里之前,我對巴勒莫 Palermo 知道得很少,聽到的大多為負面信息。到了巴勒莫以后,才發(fā)現(xiàn)這座古城充滿了活力和魅力。長達2800多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豐富的多元文化,尤其在建筑、藝術(shù)、音樂及美食等方面。更沒想到巴勒莫還擁有多座世界遺產(chǎn)建筑!<div> 巴勒莫是西西里首府,位于西西里島的西北部,瀕臨第勒尼安海。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歷史上曾受到諸多帝國豪強的青睞爭奪。公元前800年腓尼基人先來到這里建城,爾后的1000多年,接踵而來的是迦太基、希臘、羅馬、拜占庭人等。九至十一世紀,阿拉伯人統(tǒng)治了西西里,立巴勒莫為首府。1072年諾曼人逐走阿拉伯人,建立了西西里王國,巴勒莫仍為首府。諾曼人統(tǒng)治下的西西里王國長達700多年,直至1816年。至今在巴勒莫老城仍能追尋到眾多古帝國文明留下的建筑文化遺產(chǎn)。</div> <p class="ql-block"> 在老城區(qū)的貝里尼廣場,看到這個貌似穆斯林清真寺的建筑,外觀呈方正箱型結(jié)構(gòu),阿拉伯風(fēng)格城垛,圓弧拱窗,屋頂上方立著三個很顯眼的紅色球體狀拱頂。這座很獨特的建筑引起了我們的矚目。在大門口讀了“介紹”,方才曉得這是圣卡塔爾多教堂 Church of San Cataldo,一座建于1160年的天主教堂,融合了阿拉伯-拜占庭-諾曼建筑風(fēng)格。這種風(fēng)格在當時諾曼人統(tǒng)治時期很具代表性。</p><p class="ql-block"> 還讀到:2015年,圣卡塔爾多教堂與巴勒莫地區(qū)共九座阿拉伯-諾曼風(fēng)格建筑被指定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群體組)世界遺產(chǎn),其中包括巴勒莫大教堂,三座教堂,兩座宮殿及一座石橋,還有附近的蒙雷阿勒及切法盧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我們前一天剛?cè)ミ^蒙雷阿勒大教堂,著實被其精湛無比的拜占庭馬賽克藝術(shù)震撼!未曾想到的是巴勒莫擁有如此之多世遺建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關(guān)蒙雷阿勒大教堂更多信息,請閱拙文<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dj6oll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世遺游記】西西里蒙雷阿勒大教堂:一座信仰與藝術(shù)的建筑豐碑</a></p> 走進教堂,發(fā)現(xiàn)圣卡塔爾多教堂內(nèi)殿全是裸露磚墻,像是未完工的毛坯建筑。據(jù)說,這座教堂由當時西西里國王威廉一世的大臣創(chuàng)建,但不久他遇刺身亡,教堂的內(nèi)部裝修就此不了了之?;蛟S當時的諾曼人就偏愛這種簡單、未加雕飾的風(fēng)格吧。 <div> 教堂內(nèi)殿的尖拱是阿拉伯建筑中常見的風(fēng)格。列柱的雕飾像是模仿希臘建筑柯林斯柱頭,相當精巧,每根柱頭上雕縷的花紋都不盡相同。</div> 拜占庭-阿拉伯風(fēng)格的縷金馬賽克地飾,很精致細膩。 抬頭看,列柱支撐的三個拱頂顯得粗獷,獨具特色。 圣卡塔爾多教堂不大,其阿拉伯-拜占庭-諾曼建筑風(fēng)格的融合,令人印象深刻。 緊挨著圣卡塔爾多教堂是阿米拉廖圣母教堂 Church of Santa Maria dell'Ammiraglio. 這是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143年,亦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阿拉伯-諾曼巴勒莫、切法盧和蒙雷阿勒大教堂的一部分。 阿米拉廖圣母教堂的外觀裝飾,表現(xiàn)了伊斯蘭建筑對諾曼西西里文化的影響。18世紀以后改建的門庭又融合了巴洛克風(fēng)<div>格。</div><div> 值得一提,現(xiàn)在阿米拉廖圣母教堂兼作巴勒莫阿爾巴尼亞僑民禮拜堂。他們用希臘語和阿爾巴尼亞語,按照拜占庭禮儀進行禮拜儀式。巴勒莫有比較集中的阿爾巴尼亞僑民社區(qū)。15世紀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了巴爾干地區(qū),大批阿爾巴尼亞人紛紛流亡至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尤其在巴勒莫形成比較大的宗教文化社區(qū)。至今他們?nèi)员A袅俗约旱恼Z言和宗教習(xí)俗,成了巴勒莫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div> 教堂側(cè)面是阿拉伯風(fēng)格的鐘樓,這里是教堂的主要入口。 可惜,中午教堂關(guān)門,我們未能入內(nèi)參觀。后來在網(wǎng)上看到了大殿內(nèi)的拜占庭風(fēng)格馬賽克墻飾,非常精湛。 隨后,我們來到巴勒莫大教堂——巴勒莫最主要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群體組) 世界遺產(chǎn)之一。<div> 巴勒莫大教堂給人第一印象就是一座氣勢龐大雄偉的建筑,融合了各個歷史時代的文化標記。最早這里是拜占庭教堂。9世紀阿拉伯人統(tǒng)治巴勒莫后,拜占庭教堂被改建成清真寺。1185年,諾曼巴勒莫大主教決定在這里建造一座大教堂,部分拜占庭教堂、清真寺的精粹被保留了下來。后來的幾個世紀,這座中世紀大教堂又經(jīng)歷了多次的擴建和改建,加進了新的文化元素,形成一座多樣風(fēng)格的建筑物,集拜占庭-阿拉伯-諾曼-哥特-文藝復(fù)興-巴洛克風(fēng)格于一體。</div> 巴勒莫大教堂的外墻主體結(jié)構(gòu)為阿拉伯-拜占庭-諾曼建筑風(fēng)格,諾曼羅馬式城垛,阿拉伯風(fēng)格的連墻盲拱墻飾,拱頂則為巴洛克風(fēng)格。 阿拉伯風(fēng)格的連墻盲拱,像是窗戶,又非窗戶,具有藝術(shù)獨特性。 大教堂的門廊揉合了精巧雕縷的羅馬式山墻與哥特式拱門。 哥特式兼阿拉伯風(fēng)格的鐘塔。 大教堂的這一端最能體現(xiàn)阿拉伯-諾曼風(fēng)格結(jié)構(gòu)。因處于維修階段,道路被阻,我們沒來這一邊。(此為網(wǎng)圖,致謝原作者)。 大教堂門廊融合了哥特式尖拱與粗獷的諾曼羅馬式繩索造型。尖拱上方是精致的拜占庭馬賽克圣母肖像。 大教堂內(nèi)殿相當龐大,整體構(gòu)造簡潔明朗。18世紀大教堂內(nèi)殿進行了重大改建,引入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改變了原有的阿拉伯-拜占庭-諾曼建筑風(fēng)格,與大教堂外觀的風(fēng)格亦截然不同。這就是巴勒莫大教堂不斷變化,不斷增添新元素的結(jié)果吧。 登上狹窄的旋梯,來到大教堂露臺,這里可以近距離欣賞諾曼羅馬式城垛,還有一排精美別致帶圓頂?shù)陌吐蹇耸酱啊? <div> 再登上樓頂,眼前就是這座巴洛克式穹頂。1785年大教堂改建后添加的新穹頂徹底改變了原有諾曼羅馬式的建筑幾何特征,為大教堂加添了新元素。當時天主教會將巴洛克風(fēng)格視為贊美上帝的藝術(shù)表達典范,因此巴洛克風(fēng)格得以盛行。</div> 俯瞰巴勒莫大教堂廣場。 遠眺群山環(huán)抱的巴勒莫城區(qū),還有廣闊的第勒尼安海。這里曾被歌德描述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海角。 走出大教堂,看見這輛游行花車上豎著圣羅莎莉亞雕像 Sainta Rosalia。在巴勒莫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說是1624年間,巴勒莫爆發(fā)瘟疫,圣羅莎莉亞的幽靈出現(xiàn)在一位獵人面前,她對獵人說將她的遺骸帶到巴勒莫,繞城三周,便會結(jié)束瘟疫。獵人如實做了,結(jié)果瘟疫真的結(jié)束了。從那時起,圣羅莎莉亞被尊崇為圣人,巴勒莫的守護神。每年7月15日左右,巴勒莫舉行為期一周的慶?;顒?,通常以盛大的游行和煙花表演紀念圣羅莎莉亞。 巴勒莫大教堂廣場上豎著這座石雕,紀念圣羅莎莉亞戰(zhàn)勝瘟疫惡魔。 離開巴勒莫大教堂這座“萬國”建筑豐碑,我們來到馬西莫大劇院 Teatro Massimo。建于1897年,馬西莫大劇院并非是意大利最古老的歌劇院,與米蘭斯卡拉歌劇院 La Scala 相比,晚建100多年,屬兒孫輩了。但是它享有意大利最大“Massimo”歌劇院之譽。Massimo 在意大利語里表示“最大”的意思。 馬西莫大劇院標志了巴勒莫城市建筑的新紀元,其設(shè)計風(fēng)格為新古典主義,融入了阿格里真托 Agrigento 的希臘神廟元素,氣勢宏偉壯觀。<br> 順便說一下阿格里真托的歷史背景。公元前5世紀,西西里是大希臘地區(qū)的一部分。古希臘人在阿格里真托的山谷里建造了規(guī)模龐大的神殿建筑群。其中康考迪亞神殿 Temple of Concordia (下圖)為希臘境外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臘建筑。 位于西西里南部阿格里真托山谷里的康考迪亞神殿遺址。不難發(fā)現(xiàn)馬西莫大劇院的設(shè)計借鑒了康考迪亞神殿的古典風(fēng)格。 我們原打算參加大劇院的劇場導(dǎo)覽,但錯過了時間,只得作罷。正準備離開時,在草坪上看到了威爾第雕像,彌補了失望。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 是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我最喜歡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他一生寫了28本歌劇,其中以《納布科》Nabucco、《弄臣》Rigoletto、《游吟詩人》Il Trovatore、《茶花女》La Traviata、《阿依達》Aida和《法爾斯塔夫》Falstaff 最為出名。100多年后的今天,威爾第的歌劇仍深受歌劇愛好者的歡迎,經(jīng)久不衰。這就叫經(jīng)典吧!<div><div> 1897年馬西莫大劇院建成后首場開幕式演出便是威爾第的《法爾斯塔夫》。 </div></div><div> 我們坐在草坪邊,欣賞著這座美麗的大劇院,欣賞著威爾第雕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Va, pensiero”...!</div> 大劇場附近,一對老夫婦挽著手,逛街蹓跶,很悠閑的樣子。 繼續(xù)街游,邊走邊欣賞沿街的建筑,有的精巧別致,巴洛克風(fēng)格;有的年久失修,疑遭遺棄。巴勒莫似乎也不在乎,把美的、丑的全“晾”你眼前,極其真實,未經(jīng)修飾,不加掩蓋。這大概就是巴勒莫的魅力之所在。 不知不覺走到了四角廣場 Quattro Canti。這是巴勒莫老城中心。四角廣場建于17世紀初,以廣場四個角落四座巴洛克式凹形立面建筑著稱。四棟建筑各有一個噴泉,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每棟建筑上還筑有西班牙君王、盾徽以及巴勒莫女守護神雕像。四角廣場記載了巴勒莫的輝煌歷史。 不過,最吸引人的是四角廣場充滿激情活力的氛圍。這里早晚永遠是熙熙攘攘,人流不斷。街頭藝術(shù)家聚集廣場,用歌聲和表演為當?shù)厝撕陀慰蛶須g笑和娛樂??吹皆S多觀眾情不自禁地和著音樂節(jié)拍旋律,對扭舞動起來。古城的魅力融合了現(xiàn)代的活力,很熱鬧,很有感染力。 距四角廣場不遠是總督府噴泉 Praetorian Fountain。16世紀,巴勒莫總督府從弗洛倫薩人手里買下這座巨大的噴泉,安置于廣場。噴泉的雕塑代表了十二奧林匹亞神(希臘萬神殿的主要神祇)。<br> 據(jù)說,18、19世紀時這座噴泉被市民稱為“恥辱廣場”,倒并非是因為那些裸體雕塑,而是嘲弄巴勒莫市政府的腐敗。 <br> 我們?nèi)r,廣場建筑及噴泉都在維修中,有些破相。 這里是巴勒莫的主街,又是一條美食街。巴勒莫的活力在這里繼續(xù)擴展延伸...。馬路兩邊飯館小吃林立,前來覓食的男女老少,絡(luò)繹不絕,熱鬧非凡??諝庵酗h拂著多種混雜、不太熟悉,但又很刺激感官的香味。這就是巴勒莫美食吧,它融合了希臘、諾曼、北非及其他地中海地區(qū)的美食特點,貼切地體現(xiàn)了這座城市的悠久歷史和美食文化多樣性。 一路過去,不斷有人遞過菜單,盛情邀客。看到這家魚館的紅魚標記尤為可愛,我們走了進去。 坐下,姑娘服務(wù)員很熱情耐心,向我們介紹了菜單。我們先點了開胃菜:一個帶有薄荷柑橘味的紅蝦韃靼,底下一層是芒果;另一個是細香蔥和青檬汁拌的三文魚韃靼,底下是鱷梨。新鮮香甜,異國風(fēng)味,絕對好吃!<br> <div> 主菜我點了特拉帕尼風(fēng)味醬汁意式面,配紅金槍魚韃靼拌有金槍魚魚子醬、羅勒醬,面上還灑了一層杏仁片。老公點了一個海鮮漢堡,直喊好吃。我呢,還是喜歡我的意式面疙瘩,色香味俱全,說是一場感官的享受,絕不過分。 </div> 飯后繼續(xù)街游,在主大街看到這家博物館,門廊上懸掛著一面彩旗,上面黑體字醒目地寫著:抵制黑手黨 No Mafia。本想進去參觀,但已到關(guān)門時間,我們只能草草地閱覽一下概況。<div> 西西里黑手黨起源于巴勒莫(19世紀),長期以來在政府、企業(yè)、商界、地產(chǎn)業(yè)方面擁有極大的權(quán)力和影響力。他們采用各種手段,賄賂腐蝕或恐嚇(甚至暗殺)政客、法官和行政人員,向企業(yè)商店業(yè)主征收保護費等...。</div><div> 2004年巴勒莫興起反黑手黨運動,其中一項活動是鼓勵企業(yè)拒絕支付黑手黨勒索金。十多年來,這場活動削弱了黑手黨的經(jīng)濟實力,越來越多的商界企業(yè)開始集體抵制支付“pizzo”。</div><div> 欣喜地看到巴勒莫在致力改變,盡力抹除黑手黨對這座城市造成的負面影響。聯(lián)想起先前對巴勒莫無甚好印象,所以只安排了一天游。沒想到這一天游徹底改變了我們原先對巴勒莫的看法。反黑手黨運動更堅定了我們對巴勒莫的熱愛! </div> 已是夕陽時分,卡拉港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下,熱鬧了一天,此刻一片寧靜,海浪似乎也停止了擊拍。然而,在岸邊玩耍的孩子們依然活力沖天,不斷的歡樂嬉笑聲,又打破了這片寧靜...。<div> 我們悠悠地漫步,回味今日走過看過的巴勒莫,心想:巴勒莫并不完美,但卻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和活力。這座古城的悠久歷史及多元文化使得這種魅力和活力得以永存!</div>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