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弄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龍州縣遂卜鄉(xiāng)境內,這里山清水秀,樹木蔥蘢,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近乎原始的森林植被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而當地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又特別適合于各種各樣的鳥類在這里棲息和繁殖,每年的春天時節(jié),許多鳥類都會選擇在這里筑巢產蛋、繁衍后代,到了五月中下旬,各種雛鳥就會相繼破殼而出,來到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個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我來到這里,用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記錄了鳥兒們的一些精彩和美好的瞬間。是為紀實。</p> <p class="ql-block">蛇雕</p> <p class="ql-block">蛇雕,鷹類猛禽中的一員,生來就喜歡食蛇,雖然也吃青蛙、蜥蜴等各種小動物,但還是以蛇為主要食物,蛇雕生性兇猛,極具攻擊性,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p> <p class="ql-block">愛子之心,人皆有之。動物中兇猛如蛇雕者,也是如此,你看,天剛剛亮,這只蛇雕就岀來為它剛出生不久的雛鳥尋找食物來了,在小蛇雕剛出生尚未學會自己覓食的這段時間里,這樣的工作蛇雕每天要重復好幾次……</p> <p class="ql-block">褐冠鵑隼</p> <p class="ql-block">在鳥的世界里,能夠被稱之為“隼”的,一般來說都是比較兇狠的角色,這只褐冠鵑隼為了它的雛鳥躲避天敵的侵襲,把它的鳥巢筑在高高的樹冠之上,它除了給它的小鳥找吃的東西之外,還時不時的會順便帶來一些樹枝之類的東西來給它的巢穴進行加固或修復。</p> <p class="ql-block">黑枕王鹟育雛中……</p> <p class="ql-block">長尾闊嘴鳥</p> <p class="ql-block">長尾闊嘴鳥將育雛的巢穴搭建在一棵高大的竹枝之上,像一個巨大的燈籠懸掛在半空中,公鳥與母鳥每天輪番穿梭于樹林與鳥巢之間為巢里的小鳥運送食物,煞是有趣……</p> <p class="ql-block">印支綠雀</p> <p class="ql-block">印支綠雀是弄崗獨有的鳥種,在弄崗也算是比較出名的“明星鳥”了,我來的剛剛好,在我拍完之后兩個小時,這兩只小鳥就在它們的父母帶領下離巢而去了</p> <p class="ql-block">紅頭咬鵑</p> <p class="ql-block">紅頭咬鵑屬留鳥,不進行遷徙活動。常單獨或者成對活動,屬樹棲鳥類。性格較為膽怯而孤僻,平時喜歡站在樹冠層低枝或者藤條上。</p> <p class="ql-block">這只紅頭咬鵑正在為它的雛鳥喂食,剛剛出殼的小鳥只露出了個小腦袋……</p> <p class="ql-block">鴉嘴卷尾</p> <p class="ql-block">鴉嘴卷尾,是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屬的鳥類。最顯著的外部特征是厚重似烏鴉的嘴和淺叉形尾,體羽呈現黑色并帶有一定的綠色光澤。分布于東南亞濕潤森林地帶。</p> <p class="ql-block">望著它們的幼仔,準備出去覓食的這兩只鴉嘴卷尾還是有些不舍…….</p> <p class="ql-block">藍須夜蜂虎</p> <p class="ql-block">藍須夜蜂虎 ,是佛法僧目蜂虎科夜蜂虎屬的鳥類。又叫夜蜂虎。成鳥體長約 31-35 厘米,是綠色林棲型蜂虎,以飛蟲蜂類為主食。</p> <p class="ql-block">跟大多數鳥類將巢穴筑于樹枝或樹干之上不同的是,藍須夜蜂虎在村邊的土坡上挖了一個小洞就當巢窩,這是藍須夜蜂虎為洞穴里面的小鳥提供食物。</p> <p class="ql-block">黑冠鳽(英文名:Malayan Night Heron,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是鵜形目鷺科夜鳽屬的鳥類。俗稱: 黑冠麻鷺、黑冠虎斑鳽、暗光鳥(與夜鷺一樣),直譯: 馬來亞夜鳽,中等體型的夜鷺科鳥類,分布于亞洲南部和東部以及東南亞地區(qū)。在中國分布稀少,屬珍稀品種,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p> <p class="ql-block">弱肉強食是自然界里司空見慣的事情,特別是一些剛出生的小鳥,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別人腹中的美食,在我看到這只黑冠鳽的時候,它就一直用它的身體保護著小崽,時間長達一個多小時堅持不動,直到它的伴侶來了才挪開身子。據說,黑冠鳽在一只大鳥外出覓食的時候,另外一只大鳥必須寸步不離的守護著它的小葸,等另外一只回來了才會去尋找食物。</p> <p class="ql-block">回來了回來了,終于回來了,在等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后,這只不知道是公鳥還是母鳥的黑冠鳽才姍姍來遲,留守的那一只跳出一邊并怒發(fā)沖冠,大聲吆喝,不知道是不是在說:你這個死鬼,你還知道回來???</p> <p class="ql-block">白眉棕啄木鳥</p> <p class="ql-block">白眉棕啄木鳥(學名:Sasia ochracea)小型鳥類,成鳥體長約8~9厘米。額金黃色,眉紋白色,在暗色頭部甚為醒目,上體為棕色和橄欖綠色混雜狀,下體全為暗棕色,尾較短、黑色,嘴也為黑色。腳橙黃色或黃色,野外特征甚明顯,不難識別,目前我國還未發(fā)現與之相似的種類。</p> <p class="ql-block">白眉棕啄木鳥每年的春天都會在竹干上啄洞為巢,然后就在里面產蛋孵仔,而且每年都會找新的竹枝啄洞,決不重復使用。這是一只白眉棕涿木鳥(公母末能識別)為竹洞里的小鳥送食物來了。</p> <p class="ql-block">黃腹花密鳥(公鳥)</p> <p class="ql-block">黃腹花蜜鳥(母鳥)</p> <p class="ql-block">黃腹山鷦鶯</p> <p class="ql-block">金眼鹛雀</p> <p class="ql-block">金眼鹛雀:雀形目、鶯科、鹛雀屬鳥類,屬小型鳥類。成鳥體長約16-21厘米,體重約20-29克。其在國內主要分布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省份,主要棲息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紅頂鹛</p> <p class="ql-block">紅頂鹛:雀形目、畫眉科、鹛屬鳥類,屬小型鳥類。成鳥體長約15-19厘米,體重約19-32克。在國內主要分布于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省份,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的竹叢、灌叢、高草叢、農田地邊、蘆葦沼澤、林緣灌叢草地等環(huán)境里。</p> <p class="ql-block">棕頸鉤嘴鹛</p> <p class="ql-block">棕頸鉤嘴鹛;俗名: 小鉤嘴嘈鹛、小鉤嘴嘈雜鳥、小鉤嘴鹛、小眉、小偃月嘴嘈雜鳥,以栗色頸圈、白色長眉紋、白色喉部及胸部縱紋為顯著特征。</p> <p class="ql-block">翠金鵑</p> <p class="ql-block">翠金鵑在我國屬于比較少見的鳥種,據說之前在貴州等地被發(fā)現,這次在廣西那坡拍到,是七彩咖啡老師提供的鳥情,也算是這次廣西之行的意外收獲吧。</p> <p class="ql-block">翠金鵑喜歡吃松毛蟲,但它要把毛蟲身上的毛去掉才會吃</p> <p class="ql-block">黑頭金翅雀</p> <p class="ql-block">黑頭金翅雀: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屬鳥類,屬小型鳥類,成鳥體長約為12-14厘米,體重約14-21克,它們雌雄相似,擁有著皮黃色的鳥喙,鳥喙基部較寬,末端尖細。</p> <p class="ql-block">銅藍鹟</p> <p class="ql-block">銅藍鶲,因其顏色類似氧化了的青銅器上的藍色而得名。這種鳥顏色十分艷麗,因而有人稱之為“藍色妖姬”。銅藍鶲是國家“三有”保護鳥類。</p> <p class="ql-block">點胸鴉雀</p> <p class="ql-block">方尾鹟</p> <p class="ql-block">方尾鹟,又名灰頭鹟,鹟科,方尾鹟屬、種,分布于南亞、東南亞、馬來半島及我國中南部地區(qū)。方尾鹟體積較小,羽色鮮艷,頭部灰色,背部橄欖綠色,腹部鮮黃。方尾鹟性活潑好動,叫聲清澈甜美。</p> <p class="ql-block">本次廣西弄崗之行,由我國著名生態(tài)攝影人七彩咖啡老師提供鳥況和鳥導,而在弄崗拍攝期間,更是得到了弄崗印支綠雀客棧農小海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謹向七彩咖啡老師和農小海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p> <p class="ql-block">在弄崗拍攝的這幾天時間里,我目睹了各種各樣的鳥類,除了每天風雨無阻的為它們巢里的小崽尋找并輸送食物之外,而且還無時無刻的守護在它們的身邊,生怕天敵會食掉它們的崽崽,那種愛子之心溢于言表,作為人類的我,看著也無不為之感動,我問了當地的鳥導,這些小鳥是不是會一直陪伴在他們的父母身邊慢慢的長大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一小鳥一旦離巢,基本上就跟它們的父母分開,從此就各自安好、相忘于江湖了。如果說,人類生兒育女是為了傳宗接代和養(yǎng)兒防老的話,那么,相比于人類,鳥類的愛心就顯得更加無私和偉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