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u> 每當春夏來臨,我總會被鷺兒們的繁殖季吸引。它們仿佛接到了某種神秘的信號,齊刷刷地換上了漂亮的繁殖羽。那羽毛閃耀著獨特的光澤,像是為迎接新生命而特意準備的禮服。我站在水邊或林間,看著這些優(yōu)雅的鳥兒忙碌地穿梭于枝頭,為筑巢、求偶而勤奮地工作著。為繁殖后代抓緊一切時間捕食而補充能量。它們的每一聲鳴叫,都像是在訴說對生命的熱愛與期待。</u></i></p> <p class="ql-block"><i> 當第一縷晨光漫過河岸,河畔的生機便隨著漣漪悄然蘇醒。此時的大白鷺與夜鷺已守在水邊,開啟了它們的"早餐時間"。早餐是為了蓄積能量為了筑巢和孵化作準備。大白鷺身姿修長,白色的羽毛在晨霧中泛著柔和的光。它單腳佇立在淺灘,脖頸微縮,目光緊緊鎖定水下的動靜——這是捕食前的標準姿態(tài),看似靜止,實則每一根神經都緊繃著,只待獵物靠近便瞬間出擊。與大白鷺的"優(yōu)雅派"不同,夜鷺的捕獵風格更顯沉穩(wěn)。它體型稍圓,灰褐色的羽毛與岸邊的石色融為一體,仿佛一塊天然的"偽裝石"。偶爾低頭輕啄水面,或是緩慢踱步調整位置,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在尋找最佳的下口時機。甚至欲搶白鷺口中的魚。</i></p> <p class="ql-block"><i> 在這個季節(jié)里鷺兒們的食量增加,目的就是為了為繁殖后代而筑巢和孵化工作。</i></p> <p class="ql-block"><i><u> 白鷺群居繁殖,與多種涉水鳥類共棲。巢建于樹、灌木、蘆葦床或竹林中的平臺,偶爾在懸崖上筑巢。每窩產3-5枚藍綠色卵,雙親共同孵化約21-25天。雛鳥孵化后由雙親照料,約40-45天后離巢。</u></i></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白鷺因帽子裝飾需求而過度獵殺,導致數量急劇下降,尤其是在19世紀的歐洲。然而,自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保護措施的實施,其種群已顯著恢復。</p> <p class="ql-block"><i><u> 夜鷺是鵜形目鷺科夜鷺屬的鳥類。又名: 水洼子、灰洼子、蒼鳽、星鳽、夜鷹(浙江)、夜鶴、夜游鶴(海南),常見的水鳥。頭部、后頸、枕部和背部呈黑色,枕部有2-3根細長的白色冠羽,下體為白色,翅膀和尾羽為灰色。亞成鳥全身棕色,帶有縱紋和點斑,與成鳥的羽色差異顯著。</u></i></p> <p class="ql-block"> 夜鷺體型敦實,頸部常縮起,成鳥頭、后頸、枕部及背部黑色,具2-3根白色冠羽,下體白色,翅膀和尾羽灰色。虹膜紅色,腿黃綠色,繁殖季節(jié)轉粉紅。幼鳥整體褐色,帶斑點,虹膜黃色,翅膀上有較大的白斑。</p> <p class="ql-block"> 夜鷺有一個巨大特點那就是發(fā)現周圍有獵物時,它會一動不動地觀察,找準最佳時機下口捕捉,所以不少丹東的老人們給它起了個非常貼切的稱呼:“傻等”真是名符其實。</p> <p class="ql-block"> 夜鷺棲息于平原至低山丘陵的水域周邊,如溪流、水塘、沼澤和水田,為夜行性鳥類。它們喜群居,常在晨昏和夜間活動,白天藏匿于密林深處或湖中小島上的灌木叢中。以魚類、蟲類、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p> <p class="ql-block"><i><u> 繁殖期的池鷺具有較強的領域性,成對的個體會共同參與筑巢活動。它們通常利用樹枝、草莖等材料在樹上搭建淺盤狀的巢,巢的大小和結構會根據實際環(huán)境調整,以確保卵和雛鳥的安全。在此期間,雌雄池鷺會輪流承擔孵卵任務,共同守護繁殖成果。</u></i></p> <p class="ql-block"><i> 池鷺是鵜形目鷺科池鷺屬的鳥類。俗名: 紅毛鷺、中國池鷺、紅頭鷺鷥、沙鷺、花窖子、沼鷺(臺灣)、田螺鷺、穿背心、田牛漢(海南)、花鷺鷥(云南)、花洼子(東北)、交臚、紫鄔頭、茭雞,屬于典型的涉禽類,廣泛分布于孟加拉至中國到東南亞地區(qū)。繁殖季節(jié),其頭部和頸部呈現栗紅色,背羽為紫黑色,而胸、喉部保持白色。池鷺偏好于稻田、池塘、湖泊等水域,有時也在竹林和樹上棲息。</i></p> <p class="ql-block"><i> 繁殖期池鷺有一身漂亮灰藍披肩在風中十分耀眼,雌雄輪流孵化、輪流覓食、輪流修繕巢穴,團結協作地為了下一代辛勤勞作著。</i></p> <p class="ql-block"><i> 雖然培育下一代是雌雄池鷺的主要工作,但加固巢穴和捕食也是每天必備的流程。</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 繁殖季鷺兒們,用它們的繁殖羽和辛勤的勞動,為大自然增添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丹東依山臨江,河流縱橫,山清水秀。是候鳥理想的繁殖地。我每次來到河邊和林地,都會被它們的故事深深打動。這些看似平凡的鳥兒,其實擁有著不平凡的生命力量。我期待著下一次的相遇,再次見證它們的繁殖期的點滴奇跡。</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