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波黑,全稱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位于巴爾干半島中西部,南、西、北三面與克羅地亞毗連,東與塞爾維亞、黑山為鄰。面積5.12萬平方公里,人口353萬。2025年5月28日,我們從塞爾維亞來到了波黑首都薩拉熱窩,游玩了薩拉熱窩市政廳、拉丁橋、貝格清真寺和銅匠街。</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是波黑首都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中部薩瓦河支流博斯納河上游附近,位于米里雅茨河兩岸,地處丘陵地帶,群山環(huán)抱,風景秀麗,海拔約530米。</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市政廳是首都重要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1892年,融合新古典主義與安達盧西亞摩爾風格,土耳其式的清新彩繪與羅馬式拱形廊柱相結(jié)合,是奧匈帝國占領(lǐng)薩拉熱窩時期建造的最富麗堂皇的建筑。曾作為市政府、波黑國立大學圖書館,1992年波黑戰(zhàn)爭中被炮彈擊中,1996年啟動重建,2014年重新開放。</p> <p class="ql-block">拉丁橋位于薩拉熱窩市中心,橫跨米里雅茨河,該橋始建于奧斯曼帝國時期,現(xiàn)存主體建筑為1978年重建的4孔石拱結(jié)構(gòu)。</p> <p class="ql-block">橋?qū)γ娼值滥聺蔂柌┪镳^的墻上掛著歷史照片,講述拉丁橋曾發(fā)生改變歷史走向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來到被奧匈帝國吞并的薩拉熱窩檢閱軍事演習,該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因而引起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仇恨。上午10點,斐迪南大公乘坐敞篷汽車在拉丁橋街角,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青年普林西普槍殺。拉丁橋就此出名,并由此點燃戰(zhàn)爭的導火索,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p> <p class="ql-block">刺殺者所在位置。</p> <p class="ql-block">斐迪南大公乘坐的敞篷汽車。</p> <p class="ql-block">離開拉丁橋,走入薩那熱窩城區(qū)。全城呈東西狹長的形態(tài),南北是起伏連綿的山巒,從東到西宛如一條彩帶披掛在巴爾干半島風景如畫的波斯尼亞河源頭的東部。</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城區(qū)建于16世紀的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時期,曾是巴爾干半島最繁華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城區(qū)熱鬧的、琳瑯滿目的商品擺滿了攤位,手工藝品、特色小吃讓人應(yīng)接不暇。</p> <p class="ql-block">街頭的咖啡館,人們悠閑地坐著,享受寧靜的時光,仿佛時間在這里放慢了腳步。</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老城建筑中挖到的遺址,被強制保留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波什尼克族占50.1%,克羅地亞族占15.4%,塞爾維亞族占30.8%。 各個民族信仰不同,薩拉熱窩由于宗教的多樣性被人們稱為歐洲的耶路撒冷,直到20世紀后期,薩拉熱窩仍是歐洲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東正教堂、猶太教堂可以共存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塞爾維亞正教會主教座堂位于波斯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薩拉熱窩的一座塞爾維亞正教會的大教堂,又名圣母誕生大教堂,教堂修建于1863年至1868年期間,是巴爾干半島最大的教堂之一。在薩拉熱窩,天主教堂、東正教堂和猶太教堂三點一線與大清真寺遙相呼應(yīng),展現(xiàn)出這座城市包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圣心主教堂是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是天主教薩拉熱窩總教區(qū)的主教座堂,位于薩拉熱窩老城區(qū)。該教堂始建于1884年,1889年竣工,高43米,采用哥特式建筑風格,它既是宗教活動中心,也是城市文化地標,被視為薩拉熱窩東西文化分界線的西側(cè)代表,教堂廣場上至今保留著波黑戰(zhàn)爭時期的彈坑遺跡。</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鐘聲悠揚回蕩在城市的上空,給人一種寧靜與安詳?shù)母杏X。不同宗教的和諧共存體現(xiàn)了這座城市的包容與多元。</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文化相遇線,該分界線標記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奧匈帝國的歷史交匯點。西街:奧匈帝國新城,哥特式等歐式建筑。東街:伊斯蘭建筑風格的奧斯曼老城區(qū)。</p> <p class="ql-block">東街至今仍保留著500年前土耳其伊斯蘭的風貌,街巷縱橫,鋪店密集。幾百年歷史的手工做坊鱗次櫛比。土耳其風格的金屬工藝品、陶瓷、首飾、裝飾品和寶石都有售賣。</p> <p class="ql-block">在東街老城里可尋覓到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的電影取景地:鐘樓、銅匠街、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薩哈特庫拉鐘樓,建于16世紀,在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電影中瓦爾特為替鐘表匠報仇,爬上鐘樓,奪過敵人的機槍,站在高塔的窗戶上居高臨下向德軍士兵猛烈掃射,使敵人死傷無數(shù)。后在戰(zhàn)友的掩護下,瓦爾特從容地沿繩索從鐘樓上滑下逃離敵人的追殺。</p> <p class="ql-block">這個位置可見鐘樓和清真寺同框。</p> <p class="ql-block">貝格清真寺,是格茲.胡色雷.貝格在1531年建設(shè)的清真寺,是美麗的奧斯曼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尖塔高聳入云,在陽光下閃耀著圣潔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薩拉熱窩圍城期間,貝格清真寺被戰(zhàn)爭毀壞過,其旁邊就是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電影里的鐘樓。</p> <p class="ql-block"> 在這個清真寺門口,電影中的鐘表匠擊斃一名高個瘦臉的叛徒后,被對面鐘樓上的德國士兵射殺。</p> <p class="ql-block">這是電影中的教堂前的噴泉庭。</p> <p class="ql-block">銅匠街,位于薩拉熱窩老城、鴿子廣場旁邊,這是一片繁榮的市場,由于開有很多打造銅的小店鋪,因此名叫銅匠街。是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的拍攝地。瓦爾特與戰(zhàn)友們被敵人追捕時,逃入銅匠街。街里叮叮當當打擊銅器的聲音,掩蓋了革命者逃跑的腳步聲。瓦爾特和同志們鉆入銅匠鋪裝做手工藝人,躲過了敵人的追捕。</p> <p class="ql-block">銅匠街的亮點是瓦爾特藏身的銅匠鋪。這家店鋪目前是當年電影中銅匠的兒子開的,電影的故事吸引了許多中國游客進店踏足。</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銅匠街依然開有多家賣手工銅器的小店,還有賣不同點心、箱包、碗盤餐具、手飾等各種手工藝品以及茶館、點心店等各種休息場所。這也是當?shù)厝松缃缓唾徫锏牡胤?。置身其中,就像走進了當?shù)厝说纳?,各種金光閃閃锃光瓦亮、手工打造的精美的洗手壺、茶飲,還有小巧精致的阿拉丁神燈。還有或被包裹嚴實,或時尚窈窕的當?shù)馗髅褡迮桑錆M了異域風情。</p> <p class="ql-block">琳瑯滿目的小商品、熙熙攘攘的當?shù)毓浣值娜藗儯谶@充滿當?shù)貧庀⒌男∠镏虚e逛,感到寧靜愜意。</p> <p class="ql-block">銅匠街旁就是鴿子廣場。這里是薩拉熱窩的心臟,一個充滿奧斯曼風情的古老集市。</p> <p class="ql-block">瑟比利溫泉,位于老城區(qū)鴿子廣場,建于1754年,這是奧斯曼風格的木式建筑,這是遭受戰(zhàn)亂后,唯一保留下來較完好的。</p> <p class="ql-block">53年前的街景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電影中的房屋樹木和城市的剪影幾乎沒有變化,這本身是一個奇跡,仿佛時間凝固了。</p> <p class="ql-block">臨街茶室在街邊支起的小桌,當?shù)厝藝栝e話。</p> <p class="ql-block">薩拉熱窩是一個充滿歷史韻味、文化多樣性和自然美景的城市,值得一游以體驗其豐富的遺產(chǎn)和獨特的氛圍。下一站我們將前往克羅地亞。</p>